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萊布尼茨的物質觀—有形實體學說綱要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主體內容,除動力學系統外,還有他的物質觀—有形實體學說。萊布尼茨的物質觀與他的有形實體學說密切相關,但兩者的側重點卻并不相同:其中一個側重于“物質”概念,另一個則側重于“實體”概念。下面,我們就依次對萊布尼茨的物質觀和有形實體學說作出說明。

鑒于萊布尼茨的物質觀和他的有形實體學說在內容上存在有交叉和重疊的情況,我們在介紹萊布尼茨的物質觀時,將側重于介紹他的物質概念。在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論著中,物質概念具有各種不同的內涵。其中有些極其抽象,有些則相對具體,有些是狹義的具體概念,有些則是廣義的具體概念。他的物質概念依照從抽象到具體的序列,我們可以將其區分為下述四種。

第一,是他的作為“原初物質”的物質概念。這種物質概念完全是一種抽象概念。在《物質與無窮的本性》中,萊布尼茨將原初物質界定為“那種純粹可能的并且與靈魂或形式分離的東西”或者“純粹受動的東西”。他強調說:“當我說原初物質是那種純粹可能的并且與靈魂或形式分離的東西時,我是在兩次言說同一件事物。”萊布尼茨認為,原初物質雖然是一種可能的事物,但由于其所具有的這樣一種抽象性,卻是一種“不完全的”事物,或者說,是一種不可能孤立存在或獨立存在的東西。這種情況,與中世紀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的“原初質料”概念的內涵極其接近。阿奎那認為,原初質料雖然與實體形式相結合,能夠構成感性實體,但就其自身而言,卻不是現成地就是某種事物,也并不是現成地就是可認識的。所以,阿奎那說:原初質料“構成不了認識的原則;一件事物之歸屬于它的屬相或種相也不是由它的(原初)質料決定的,而毋寧說是由某種現實的東西決定的”。注51同樣,萊布尼茨的“原初物質”作為一個抽象概念,雖然與原初的能動的力或隱德萊希結合在一起也能形成簡單實體,但就其作為一種孤立的獨立存在看,也同樣是不可能構成認識原則和事物的個體化原則的。

第二,是他的作為具有大小、形狀和運動的物體的物質概念。在《論自然科學原理》一文中,萊布尼茨明確地將“大小、形狀和運動”視為“物質事物”的基本規定性。他寫道:“在一個僅僅被看作物質的物體中,或者說在一個僅僅充實空間的東西的物體中,除了大小和形狀(它們本身即理所當然地包含在空間之中)以及運動(此乃空間的變化)外,是沒有什么東西能被清楚地設想到的。因此,物質的事物通過大小、形狀和運動便可以得到理解。”在《論自然本身,或論受造物的內在的力與活動》一文中,萊布尼茨的“物質哲學”雖然并不排除“形式哲學”,但卻被視為一種區別于“形式哲學”的東西。在《論原初的力和派生的力與簡單實體和有形實體》一文中,萊布尼茨明確地將“物質”與“廣延”區別開來,并用“有廣延的事物”來稱呼物質。他寫道:“廣延乃一種屬性;有廣延的事物或物質并非實體,而是諸多實體。”在《論物體和力》一文中,萊布尼茨又進而提出形狀是“有廣延的物質團塊的一種限制或變形”的觀點。在《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一文中,萊布尼茨針對笛卡爾關于廣延乃物質實體本質屬性的觀點,又進一步強調了廣延的抽象性和物質事物的具體性。他寫道:“我否認廣延是一個具體的事物,因為它是從有廣延的事物中抽象出來的。”“廣延只是一種抽象的事物,而且它也要求一些有廣延的事物。它需要一個主體。”由此看來,萊布尼茨是從具體性原則出發,批判笛卡爾的物質實體學說,而將物質界定為具有大小、形狀和運動的物體的。

第三,萊布尼茨不僅將物質界定為具有大小、形狀和運動的物體,而且還進而用“受動的力”來界定物質。大小、形狀和運動固然是物質的必不可少的屬性,但更深一層的問題在于:物質何以能夠具有大小、形狀和運動。為了解釋這一問題,萊布尼茨引進了“力”的概念,首先引進了“受動的力”的概念。在《論自然本身,或論受造物的內在的力與活動》一文中,萊布尼茨用“自然惰性”和“抵抗力”來解讀物質。他寫道:“我們必須承認:廣延或一個物體的幾何學本性,僅僅就其自身而言,其中并沒有包含任何得以產生活動或運動的東西。其實,物質毋寧說是藉它自己的開普勒曾經合適地稱之為自然惰性而抵抗著外物推動;……我認為原初物質或質量的概念就在于這種受動的抵抗的力,這種抵抗力包含著不可入性以及別的某種東西,而且在物體中到處都與其大小成正比。因此,我指出,即使物體或物質本身只具有這種不可入性和廣延,也能夠從中推演出完全不同的運動規律。”在《論物體和力》一文中,萊布尼茨明確地用“受動的力”來界定物質。他寫道:“嚴格說來,受動的力構成的是物質或物質團塊,……受動的力是抵抗本身,憑借受動的力,一個物體不僅抵抗穿透,而且還抵抗運動,同時由于這樣一種抵抗,便使另一個物體不可能進入它的位置,除非這個物體從這個位置撤了出來,如果不以某種方式減慢這個強有力的物體的運動,它就將達不到這一步。……因此,物質中存在有兩種抵抗和物質團塊:其中第一種是所謂的反抗型式或不可入性,第二種是抵抗,或如開普勒所說的物體的自然惰性。”不僅如此,萊布尼茨還使用了“物質或受動的力”這樣的表達式,這就表明在萊布尼茨看來,受動的力就是物質的同義語。甚至在其晚年,萊布尼茨還依然堅持使用物質的這樣一種用法。他在《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一文中寫道:“物質就其只是受動的東西而言,是根本不可能具有內在活動的。”

第四,也就是最后,萊布尼茨不僅用“受動的力”,而且還用“能動的力”來界定物質。在《發現整個自然驚人奧秘的樣本》一文中,萊布尼茨就明確宣布:“物體的本質不應當定位于廣延及其變形,亦即不應當定位于形狀和運動,因為這些都蘊含有某些想象的成分,一如熱、顏色以及其他感覺性質。物體的本質僅僅應當定位于作用力和抵抗力,而對于這樣一種力,我們是藉理智而不是藉想象知覺到的。”在《對笛卡爾〈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中,萊布尼茨不僅使用了“活動能力”這樣一個概念,而且還使用了統攝能動的力和受動的力的“力”的概念。他寫道:“除廣延及其變形外,在物質中還有一種力或活動能力,我們就是藉這種力或活動能力從形而上學過渡到自然,并且從物質事物過渡到非物質事物的。”此外,在本文中,萊布尼茨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提法,這就是“自然是一個雙重王國”,既是一個“物質微粒”的和“必然”的王國,又是一個“理性”的和“形式”的王國。既然“形式”在萊布尼茨看來無非是“能動的力”或“隱德萊希”,這就在事實上把能動的力明確地置放進物質的內涵中了。在《動力學樣本》一文中,萊布尼茨不僅將力明確地區分為“能動的力”和“受動的力”。而且還宣布這種“植入自然的力”構成了“物體的內在本性”。他寫道:“在形體事物中除廣延外還存在有某種別的東西;實際上,存在有某種先于廣延的東西,亦即為自然造主到處都植入的自然的力,……這種努力有時也顯現給感官,但在我看來是應當根據理性理解為在物質中到處存在的,甚至也存在于對于感覺并不顯而易見的地方。……其實,它必定構成該物體的內在本性,因為活動乃實體的特征。”在《物質與無窮的本性》一文中,萊布尼茨提出了“力與物質同齡”的問題,而且還強調指出:“倘若沒有力,物質是不可能自行獨立存在的。”在《論自然本身,或論受造物的內在的力與活動》一文中,萊布尼茨明確地提出來“次級物質”概念,并將次級物質理解為一種“完全的實體”。他寫道:“物質可以被理解為不是次級的就是原初的;次級物質雖然實際上是一種完全的實體,但卻并不是純粹受動的。原初物質雖然是純粹受動的,但卻不是一種完全的實體,在它之中必須添加上一種靈魂或與靈魂類似的形式,即第一隱德萊希,也就是一種努力,一種原初的活動的力,其本身即是上帝的命令植于其中的內在規律。”在《論原初的力和派生的力與簡單實體和有形實體》一文中,萊布尼茨則進一步將“次級物質”界定為“由能動的力和受動的力一起產生出來的那個完全的物體”,并且指出:“物質本身藉一種普遍的進行抵抗的受動的力抵抗運動,但卻藉一種特殊的能動的力或隱德萊希開始運動。”此外,該文還強調了下述三點:(1)物質與作為抽象名稱的廣延不同,它實際上是“事物本身的一種復多,從而是包含著眾多隱德萊希的事物的堆集”,是諸多實體的堆集;(2)“物體的物質團塊”是一種“準實體”;(3)“物質或有廣延的物質團塊不是任何別的東西,而無非是扎根于事物之中的各種現象,就像虹和幻日那樣,從而所有的實在性都僅僅屬于這些單元。”在《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一文中,萊布尼茨將“由靈魂與物質團塊組合而成”的東西稱作“有形實體”,甚至干脆稱作“物體”。

由此看來,在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論著中,物質概念是具有多種內涵的。其中,將物質理解成“原初物質”的物質概念最為抽象,將物質理解成“由能動的力和受動的力一起產生出來”的物體或有形實體的物質概念則最為具體。而且,正是這一最為具體的物質概念不僅全面體現了萊布尼茨的動力學系統,而且還將萊布尼茨的物質概念與他的有形實體學說直接關聯到了一起。

現在,我們就來談談萊布尼茨的有形實體學說。萊布尼茨的有形實體學說是一個相當復雜的話題,不僅與他的物質概念密切相關,而且與他的動力學系統也密切相關。我們擬從下述四個方面對之作出說明。

第一,是萊布尼茨有形實體的基本構成問題。有形實體的基本構成是萊布尼茨有形實體學說的一個核心問題,可以說,萊布尼茨實體學說的幾乎所有其他問題都與之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在有關有形實體的論著中,萊布尼茨不厭其煩地論及這一問題。萊布尼茨是從質型論的角度討論其有形實體的基本構成的,也就是說,在萊布尼茨看來,有形實體有兩個基本構件,其中一個是有形實體的質料,這就是他所謂“物質團塊”或“次級物質”,另一個是有形實體的形式,這就是有形實體的“靈魂”,或者說,是有形實體的能動的和受動的力。在《發現整個自然驚人奧秘的樣本》一文中,萊布尼茨針對笛卡爾關于動物是機器的觀點,特別強調了動物,甚至低級動物也有靈魂。他寫道:“靈魂或形式是我們在有形實體中已經承認的。因為且不要說別的有形實體(一些有形實體似乎存在有不同等級的知覺和欲望),如果至少在低級動物中也能發現有靈魂,根據我們的原則就會得出結論說,低級的動物也會不朽。”在《對笛卡爾〈原理〉核心部分的批判性思考》一文中,萊布尼茨為了論證有形實體的基本構成,針鋒相對地批判了笛卡爾和笛卡爾派關于廣延是有形實體公共本性的說法。他寫道:“我發現,許多人都非常自信地斷言:廣延構成了有形實體的公共本性,但這樣一種說法卻從未得到證明。毫無疑問,無論是運動或活動,還是抵抗或受動,都不可能由廣延產生出來。……其實,廣延概念并非一個原初的概念,而是可以分解的。”針對笛卡爾和笛卡爾派一筆抹煞經院哲學形式學說的片面立場,萊布尼茨不僅強調了“同一個有形實體中”存在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系列”,即“物質微粒”的系列和“形式”的系列,或者說“動力因”的系列和“目的因”的系列,而且還強調指出:“過去經院哲學家的過失,并不在于他們執著于不可見的形式,而是在于將這些形式應用到他們本來應當尋找實體的變形和工具及其活動的樣式即機械現象上面。”在《論物體和力:反對笛卡爾派》一文中,萊布尼茨更加明確地指出:“原初的能動的力”作為“實體的形式”與“物質或受動的力一起構成了有形實體”。在《斐拉萊特與阿里斯特的對話》一文中,萊布尼茨更加明快地將有形實體界定為“由靈魂與物質團塊組合而成的物體”。所有這些都表明,強調有形實體由物質團塊與形式、靈魂或力組合而成乃萊布尼茨一以貫之的思想。

第二,是有形實體的“原則”或“實在性”問題。在萊布尼茨看來,有形實體雖然由物質團塊與形式、靈魂或力組合而成,但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或構成有形實體“原則”和“實在性”的則是形式、靈魂或力。在《發現整個自然驚人奧秘的樣本》一文中,萊布尼茨就非常明確地指出:“一個有形實體的實在性就在于一種個體的本性;也就是說,有形實體的實在性不在于物質團塊,而在于一種作用和被作用的力。”他給出的基本理由在于,離開了“作用和被作用的力”,“有形實體”就不復是“實體”,而只是“一些相互一致的現象”。在《論自然本身,或論受造物的內在的力與活動》一文中,萊布尼茨徑直將原初的力或“實體的形式”稱作有形實體的“原則”。他寫道:“在有形實體中必定能夠發現一種原初的隱德萊希或活動的第一接受者,也就是一種原初的動力,這種原初的動力在添加上廣延或純粹幾何學上的東西以及質量或純粹物質的東西之后,就實在地始終活動,只是由于各種物體的共同作用而通過一種努力或動力而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發生改變而已。而這種實體的原則本身,在生物那里就稱之為靈魂,在其他存在者那里,則稱之為實體的形式。”在《論原初的力和派生的力與簡單實體和有形實體》一文中,萊布尼茨批評笛卡爾派之所以“不理解有形實體的本性,從而達不到真正的原則”,最根本的就在于他們拘泥于“廣延”,“把廣延視為某種絕對的、不可分解的、不可言喻的或原初的東西”。在《論物體和力:反對笛卡爾派》一文中,萊布尼茨又進一步強調指出:有形實體之所以“是一種自行存在的實體,而非許多實體的一種純粹的堆集”,最根本的就在于有形實體中有一種“原初的能動的力”或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第一隱德萊希”。因為“這種隱德萊希或者是一個靈魂,或者是某種與靈魂相類似的東西,并且總是能夠使某個有機的軀體活動起來”。也正因為如此,萊布尼茨宣稱:“這種原初的力對于每一個有形實體都是本質的,都持續存在于每一個有形實體之中。因此,既然笛卡爾派根本不承認物體中存在有任何能動的、實體性的和可變動的原則,他們也就被迫從物體中排除掉所有的活動,從而將所有的活動統統轉讓給了上帝,召喚來了救急神,這幾乎說不上是什么好的哲學。”

第三,是“物質團塊”或“自然機器”問題。依照萊布尼茨的觀點,“物質團塊”是有形實體的一個基本成分,但撇開它的“形式”而就其自身看,它則是是一臺“自然機器”或“有機機器”。關于物質團塊或“自然機器”,萊布尼茨在其1703年6月20日致德·沃爾達的那封信中曾做出過非常經典的表達。因為正是在這封信中,萊布尼茨不僅提出了“有機有形實體”的概念,將物質團塊或次級物質界定為“有機機器”,而且還強調了物質團塊與實體之間存在有差異,強調物質團塊并非像實體那樣,是“就其自身看的完全事物”,而是“我們通過抽象概念接受的不完全的事物”。此后,在《論物體和力:反對笛卡爾派》一文中,萊布尼茨則明確地提出了“自然機器”概念。他在指出有形實體本身是“一種自行存在的實體”之后,緊接著強調了物質團塊或有形實體的“有機軀體”的現象性質。他寫道:“這些有機軀體如果孤立地看,脫離了靈魂來看,則并非一個實體,而是許多實體的一種堆集,簡言之,是一臺自然的機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萊布尼茨在本文中還特別地強調了“自然機器”對于“人造機器”的“巨大優越性”:它的無限復雜性、永恒性、有機性(有生命性)、變動性和普遍性。萊布尼茨寫道:“一臺自然機器對于一臺人造機器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在展現無限造主的標志的同時,它也是由無限多個僅僅纏繞在一起的各種器官構成的。正因為如此,一臺自然機器永遠不可能受到絕對的破壞,正如它永遠不可能絕對地開始一樣,而只有減少或增加,收斂或展開,在一定程度上始終保持著實體本身,不過,在自行保存某個生命等級的同時,或者如果您愿意,在自行保存某個等級的原初活動的同時,也不斷地變形或轉化。因為人們用來言說有生命事物的東西必定也能夠用來類比地言說那些嚴格說來并非動物的事物。”其實,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之所以無限超越人造機器,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是“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由于它是“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它就必定無限可分,它就必定由無限多個“次有形”實體構成(亦即它就必定是由許多實體形成的一種堆集),但由于它是有形“實體”,它以及形成它的無限多個“次有形”實體便始終具有“活動”、“力”或“生命”,從而它便始終是一種“有機體”、“有生命的事物”或“有機機器”。正因為如此,自然機器,作為“活的形體”便與人造機器迥然相異,不僅從整體上是臺機器,具有生命,是個有機體,而且,“哪怕是它們的無限小的最小的部分”也依然是臺機器,具有生命,是個有機體。注52當代著名的萊布尼茨專家雷謝爾在談到這一問題時不無中肯地指出:“無廣延單子的理論使他脫離了古典原子論,看到了物質的無限可分性,達到了點狀的單子的層面,從而使得他的中國盒式的有機體理論(his Chinese-box organicism)成為可能,所謂中國盒式的有機體論是說每個有機體內部都包含有無數多個有機體,而這些有機體又進一步包含有無數多個有機體,如此下去,以致無窮。”注53誠然,萊布尼茨的中國盒式的有機主義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因為它無論如何還是混淆了有機界和無機界,但在那個機械論世界圖式普遍流行的時代提出這樣一種有機論卻是非常難能的,而且他的這樣一種有機主義對后世哲學的影響也是深廣的。

最后,當我們討論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或“自然機器”時,雖然也考慮到了有形實體整體本身,或者說考慮到了與物質團塊或自然機器相關聯的有形實體的形式維度,但我們著眼的畢竟是有形實體的現象層面。倘若我們從有形實體的現象層面進展到它的實體層面,我們便不能不對構成有形實體本體論基礎的簡單實體即“次要單子”和“主導單子”做一番考察。關于主導單子,萊布尼茨僅在《論原初的力和派生的力與簡單實體和有形實體:致德·沃爾達》中提及,但從中我們還是可以獲得一些重要信息。萊布尼茨的第一個提法是:“動物或有形實體,主導單子使其形成一臺機器。”萊布尼茨的這個說法告訴我們,主導單子乃有形實體中使其得以成為“一臺機器”或一臺“有機機器”的東西,是有形實體中起主導作用的東西。萊布尼茨的第二個說法是:如果我們可以“把物質團塊設想為包含有許多實體的一種堆集”,我們便“也能夠設想其中有一個單一的杰出的實體或原初的隱德萊希,……”。從萊布尼茨的這個說法中,我們至少可以領會到下面幾層意思:(1)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可以設想為“包含有許多實體的一種堆集”,這樣一種堆集雖然也是一種現象,但畢竟不是一種“純粹現象”,并非“許多實體的一種純粹的堆集”,并非像一群羊那樣的堆集(參閱《論物體和力:反對笛卡爾派》),而是一種有良好基礎的現象。(2)在這個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之中”存在有一個“單一的杰出的實體”,亦即一個單一的杰出的單子,而這個單一的杰出的單子其實也就是萊布尼茨所說的“主導單子”。(3)這個“單一的杰出的實體”或“主導單子”不僅具有“一個原初的隱德萊希”,而且還具有“一個原初的受動的力”。(4)這個“原初的受動的力”“與這一有機軀體的整個物質團塊相關”。在其致德·沃爾達的通信中,萊布尼茨不僅談到了“主導單子”,而且還談到了“次要單子”。他寫道:“位于這一有機體中的其他次要的單子并不構成它的一個部分,盡管它們也是它直接需要的。”對于萊布尼茨的這句話,我們可以作如下的理解。首先,這一有機體或物質團塊中不僅存在有“一個”主導單子,而且,還存在有“多個”次要單子。其次,這些次要單子是這個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直接需要”的。因為既然這個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無限可分,它就勢必包含有無數多個“次有形實體”,而所有這些次有形實體也都必定包含有它們自己的單子。再次,這些次要單子雖然為這些次有形實體“直接需要”,但它們卻“并不構成”這一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的“一部分”。因為這一有形實體的物質團塊與這些次要單子分屬物質現象界和精神本體界兩個不同的層面,從而它們之間根本不存在“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這些可以說就是萊布尼茨在其自然哲學論著中透露給我們的關于其物質概念和有形實體學說的主要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礼泉县| 柞水县| 定边县| 大余县| 南充市| 镇沅| 栾川县| 资兴市| 梁河县| 兴隆县| 横峰县| 宜阳县| 明水县| 湘潭县| 玉树县| 喀什市| 古蔺县| 普安县| 云安县| 商水县| 三江| 贺兰县| 九龙城区| 称多县| 浦县| 牡丹江市| 宽城| 广水市| 双鸭山市| 和静县| 读书| 南漳县| 武宣县| 宁乡县| 北碚区| 南涧| 昆明市| 丹巴县| 毕节市|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