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何謂文學思想

治文學思想,不可不知何謂文學。

在中國,文的基本含義有三:一曰復雜,非單調之謂復雜。《易·系辭傳》曰:“物相雜,故曰文。”《說文·文部》:“文,錯畫也。象交文。”二曰組織,有條理之謂組織。《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三曰美麗,適娛悅之謂美麗。《釋名·釋言語》:“文者,會集眾彩以成錦繡;會集眾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概而言之,文即復雜而有組織,美麗而適娛悅者也。[1]

文之含義如此,文學之定義亦不一。其一,狹義的文學,專指“美的文學”,是優美藝術的一種。所謂美的文學者,論內容,則情感豐富,而或不必合義理;論形式,則音韻鏗鏘,而或出于整比,可以被弦誦,可以動欣賞。梁昭明太子蕭統序《文選》曰:“譬陶匏異器,并為入耳之娛,黼黻不同,俱為悅目之玩。”[2]“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書……老莊之作,管孟之流,蓋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諸。若賢人之美辭,忠臣之抗直,謀夫之話,辯士之端,冰釋泉涌,金相玉振,所謂坐狙丘,議稷下,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發八難,曲逆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載,概見墳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雖傳之簡牘,而事異篇章;今之所集,亦所不取。至于記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3]

其二,六朝以前的文學。“文學”二字,始見《論語》。子曰:“博學于文”。“文”指《詩》《書》六藝而言,不限于韻文也。孔門四科,“文學子游子夏”;不聞游夏能韻文也。《韓非子·五蠹》篇力攻文學,而指斥及藏管、商、孫、吳之書者;管商之書,法家言也;孫吳之書,兵家言也;而亦謂之文學。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舉凡律令、軍法、章程、禮儀,皆歸于文學。所謂文學者,既不同于述作之總稱,亦異于以韻文為文。今之所謂文學者,“用以會通眾心,互納群想,而兼發智情;其中有重于發智者,如論辯、序跋、傳記等是也,而智中含情;有重于抒情者,如詩歌、戲曲、小說等是也”。[4]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文學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

在西方,從廣義上來說,文學是任何一種書面作品。如進一步限定的話,文學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者任何一種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作品。它的拉丁詞根Litterura(源自littera字母或書寫)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描述,盡管現代的定義擴展了這個術語,包括口頭或口頭的文本(口頭文學)。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展為非文字的語言藝術形式,因此很難就它的起源達成一致,它可以與語言或寫作本身相結合。根據體裁來分類,文學可以劃分為小說還是非小說類,它是詩歌還是散文。它還可以根據小說、短篇小說或戲劇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加以區分;通常也可以根據歷史時期或它們的某些美學特征或流派的不同而對文學作品進行分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石狮市| 山阴县| 河北省| 定南县| 闽清县| 宁德市| 巫山县| 西宁市| 星座| 呼玛县| 浠水县| 黄山市| 沭阳县| 滨海县| 乌拉特后旗| 龙门县| 调兵山市| 翁牛特旗| 南涧| 驻马店市| 页游| 乌拉特前旗| 乌什县| 德清县| 苍梧县| 乐东| 二连浩特市| 广州市| 花莲县| 台北县| 宾川县| 开化县| 南郑县| 若羌县| 梧州市| 子长县| 高淳县| 丹巴县| 静安区|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