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S.艾略特文學思想研究
- 蔣洪新
- 1242字
- 2022-07-21 16:40:53
二、一般意義上的思想及思想史
關于思想的定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辭海》有諸種解釋,總體而言,他們偏重于思想的外延解釋,而對于其內(nèi)涵,尤其作為支撐思想家存在的思想之內(nèi)涵的解釋,則未免顯得單薄。即使有所涉及,也僅僅停留于“引用性”的解釋。如所謂“思想即理性認識”的解釋,無論《現(xiàn)代漢語詞典》還是《辭?!方砸谩袄硇哉J識與感性認識的關系”來進行解釋,并僅將其表述為“正確的思想來自于社會實踐,是經(jīng)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而形成的”。顯然,這樣的解釋過于簡單了。
錢穆先生的《中國思想史》對思想與思想史作過一番精彩論述:
佛經(jīng)上說:有生滅心,有相續(xù)心。普通人心都是剎那起滅,一刻兒想這,一刻兒想那。很少能專注一對象,一問題,連續(xù)想下。相續(xù)心便成了思想。有些人能對一事實一問題,窮年累月,不斷注意思索,甚至有畢生殫精竭慮在某一問題上的,這些便成為思想家。但宇宙間,人生界,有幾件大事,幾個大問題,雖經(jīng)一兩個人窮老思索,也獲不到結論,于是后人沿他思路,繼續(xù)擴大繼續(xù)深入,如是般想去,便成為思想史。有些注意這問題,有些注意那問題,有些注意問題之這一面,有些注意問題之那一面。注意對象不同,思路分歧,所得結果也不一致,這就形成思想史上的許多派別。[5]
其實,思想與哲學還是有所區(qū)別的。哲學是不以普通人的思想為研究對象的,因此哲學史必須是哲學家的哲學史,也就是以哲學家的思想或哲學流派為順序,以體現(xiàn)歷時的哲學思想的變遷??伤枷氩灰粯?,人人都有思有想,而且形成思想的話語、結構和體系都不一樣,因此思想史并不一定就是思想家的歷史,也不以某個思想家和思想流派為順序。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第一卷基本明確,我們應該在一般意義上來理解思想及思想史,即“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的歷史”。這里的“一般知識與思想”,是指的最普遍的,也能被有一定知識的人所接受、掌握和使用的對宇宙間現(xiàn)象與事物的解釋,這不是天才智慧的萌發(fā),也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當然也不是最底層的無知識人的所謂“集體意識”,而是一種“日用而不知”的普遍知識和思想,作為一種普遍認可的知識與思想,這些知識與思想通過最基本的教育構成人們的文化底色,它一方面背靠人們一些不言而喻的依據(jù)和假設,建立起一整套簡明、有效的理解,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對一切現(xiàn)象進行解釋,支持人們的操作,并作為人們生活的規(guī)則和理由。[6]
如果把這個“一般思想”置于學術傳統(tǒng)的視野之下,那么另一個有意思的話題也就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即“學術”與“思想”的關系。本文無意去對這兩個概念的歷史分野進行深入的研究,那是另一個話題了。我只是想說,當代學界似乎有將學術與思想割裂來看的傾向,但如果拋開所謂的專業(yè)偏好和情感立場,其實兩者的差異鴻溝并不一定那么清晰。我也同意葛兆光先生的態(tài)度,要將思想史與學術史打通,正確看待和處理知識(knowledge)與思想(intellectual或thought或idea)的關系。簡言之,我們要在歷史過程中,從學術發(fā)展的知識背景以及支持思想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話語出發(fā),來表述人們所掌握的有關宇宙與社會的知識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