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短暫的蜜月

放眼中外、回顧歷史,富含脂肪的食物對人們來說一直有著難以言說的魅力。不管是中世紀歐洲貴族餐桌上象征富足的種類繁多的肉食、被譽為“世界三大美食之一”的鵝肝、我國北宋詩人蘇東坡口中“火候足時他自美”的黃州豬、蘸上一點白糖在口中酥脆留香的北京烤鴨,還是生日蛋糕上洋溢著喜慶氣氛的奶油、奶茶上甜咸醇厚的奶蓋……從直觀的感受來講,人們對脂肪無疑是偏愛的。情緒低落時一頓豐盛的美餐、喜慶時節熱氣騰騰的宴席,或是一日勞作后“落胃”的一餐,能量充足的食物在不同場合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回饋給人們的卻是相似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人們不僅對食物中的脂肪偏愛有加,出于對安逸富足生活的向往,長在身上的脂肪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健康、強壯、具有強大繁殖力的象征。

沃爾道夫的維納斯

(Venus of Willendorf)

在世界各地出土的人類早期雕像中,都出現了有著碩大乳房和臀部的女性形象,這體現了人類早期常見的生殖崇拜。在古典文明時期,人們對女性的審美仍然保留著早期的偏好,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中的女性往往豐腴柔美,脂肪映射出人們對健康和豐滿的向往。這種與“以瘦為美”截然相反的審美取向,在中國歷史上也無獨有偶。大唐盛世的“以胖為美”眾所皆知,唐代美女的豐肥濃麗為世人所公認,唐代壁畫中的美人往往有著寬闊的額頭、飽滿的下頜和豐腴的體態,極具代表性地反映了當時的審美標準。

霍赫勒·菲爾斯的維納斯(Venus of Hohle Fels)

相比遠古人類對豐腴單純的生理性崇拜,無論是唐代壁畫中貴族女性飽滿的下頜,還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中女性圓潤的四肢,都有著更加復雜的社會背景。

唐朝時,人們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大動蕩,驅散了延綿數百年的戰爭陰霾,終于迎來和平穩定和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局面。北方游牧民族的“豐滿壯碩的女子好生養”的思想觀念強有力地影響著當時的審美風氣。同時,國家的平安興盛、民眾的富裕生活,也為“以胖為美”奠定了經濟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結束了黑死病和戰爭帶來的死亡噩夢,生產逐漸恢復,人們迎來相對寧靜和富足的生活,慢慢改變了以往對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醉心于用藝術記錄時代,借助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在審美來源和經濟條件的雙重作用下,對豐滿健康的身體的贊美、推崇也就成為歷史的必然。

《維納斯的誕生》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

(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

在人類與自然相生相適的漫長歷史中,生存、繁衍、壯大一直是最核心的訴求,在核心訴求尚未得到滿足的時代,人們與脂肪的關系總體來說是親密的。如今,仍有許多地區的文化將生育的能力與豐滿的身軀聯系起來。尼日利亞的埃菲克族有將部落上層的青春期女孩喂肥好嫁人的傳統,女孩子們要在專門建起的小屋中度過兩年,吃著豐富的食物,將自己的身體改造成理想的胖胖的樣子,當長輩們認為她們的肉足夠多了之后,她們才可以嫁人。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哈瓦蘇派部落的人們認為,如果一個青春期女孩很瘦的話,那么一個胖女人就要把一只腳踩在女孩的后背上以使女孩變得更胖更迷人。

《坐著的裸女》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

人們偏愛豐腴、認可脂肪,脂肪也以其多樣的來源、多變的形態、豐富的用途,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甚至精神升華的重要道具,被賦予了許多意義。不管如今的你如何在點餐時刻意避開肥膩的紅燒肉,在超市的貨架前找尋標榜健康的脫脂奶,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減脂塑形,仍舊無法抹除脂肪在人類語言、藝術、宗教乃至政治文明中留下的重要印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砀山县| 双流县| 靖边县| 广宁县| 荥阳市| 扬中市| 古浪县| 太原市| 绥江县| 永康市| 定兴县| 黎平县| 阿克苏市| 黄山市| 进贤县| 防城港市| 册亨县| 平顶山市| 通化市| 盘山县| 怀来县| 灵宝市| 武宁县| 确山县| 治多县| 绥阳县| 美姑县| 双柏县| 福泉市| 余干县| 西丰县| 平罗县| 鞍山市| 庐江县| 定州市| 万源市| 秭归县| 台北市| 威海市| 平利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