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使用這樣做才有效:升級你的用人能力,讓人才愿意主動創造價值
- 董超 丁路遙 朱燕
- 1623字
- 2022-07-27 10:37:55
2.5 一技之長勝過一紙文憑
支付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款軟件。支付寶每日進出的流水非常龐大。資金流越大,越是容易引起不法分子的關注。可是,我們并沒有聽到任何關于支付寶金融系統的負面消息。大家都說,這有賴于一個叫作吳翰清的人。
2005年,剛滿20歲的吳翰清,在朋友的推薦下去阿里面試。雖然是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學生,但這個光環顯然入不了面試官的眼。看到吳翰清年紀輕輕,還未畢業,也沒有工作經驗,便問他:“你怎么證明自己的網絡安全技術水平?”
吳翰清也不著急,借來面試官的電腦,只用了3分鐘,就遠程把阿里內網上一臺游戲運營商的路由設備給關閉了。面試官驚訝不已,把這個情況告知了馬云。隨后,阿里以500萬元年薪的標準,聘請了這個年輕的小伙子。至今,阿里旗下的所有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包括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阿里云等,都有吳翰清和他團隊的身影。
在“以能力說話”的用人理念上,馬云無疑是一位先行者。現在很多公司卻在“以學歷說話”。管理者認為,如果你沒有學歷,憑什么說自己很有能力?企業想要謀求長遠的發展,有一批高學歷層次的人,確實很有必要,可在考慮學歷的同時,還需要意識到,凡事都有例外,不能搞“一刀切”。有時,員工有一技之長,就是比一紙文憑要更切合實際。
在學歷和能力的衡量上,管理者不能一味地傾向于某一方面,而應該具備一種理性的思考邏輯,分清主次。學歷和能力權衡思考的步驟見圖2-8。

圖2-8 學歷和能力權衡思考的步驟
1.學歷和能力雙高
這種情況自然是管理者最喜歡看到的。但從實際情況來說,能找到此類員工的概率并不高。我們大可以把員工的學歷和能力,作為相互影響的兩個篩選維度來考慮(圖2-9)。高學歷和高能力的員工屬于右上角員工,我們可以定義他們為“明星員工”。按照二八定律,明星員工只占所有員工的20%,甚至更少。所以,企業想要人人都是明星員工,顯然不可能實現。

圖2-9 學歷和能力的四象限圖
2.能力高,學歷一般
既然做不到“雙高”,那至少有一樣是需要達標的,那就是能力。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
我們公司曾經做了一次內部競聘,要從五個候選人中挑選出一個擔任科室經理。最終,一位雙一流大學畢業,在公司工作了近十年的員工脫穎而出。該科室的直屬領導原本是想選另一位候選人的,可他在學歷上很吃虧,只有大專學歷,得不到公司高層領導的認可。而這位競選出來的新人,學歷高,在工作展望上也分析得頭頭是道,領導甚至略帶惋惜地說“為什么沒有早點發現他呢”。
可半年后,這位被寄予厚望的新任經理被領導撤職了,因為他除了學歷和夸夸其談,實際工作成績一塌糊涂。實際上,認真思考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如果真的如此優秀,為什么會在公司沉寂近十年?可惜的是,那位原本適合的落選者,在看到發展無望之后,選擇了離開。
撇開各種例子不談,僅做理性的分析,我們也可以明白優先選擇能力的重要性。企業存在的目的,是賺取更多的利潤,讓企業發展得更好。很顯然,更好企業的前提是企業有能力,而企業能力來自員工能力的集合。這并非學歷能夠帶來的改變,相反,正是因為員工有能力,才可能有更好的學歷。那為什么有些人就是“高分低能”呢?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應該是,此類人就擅長讀書,而不具備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
3.能力一般,學歷較高
如果能力和學歷都不算突出,那么,優先選擇學歷,對企業來說勝算更大。這和前面說的并不矛盾。我們都希望優先選到能力高、學歷高的員工,其次是學歷一般但能力高的員工,當它們都無法實現時,就又回到了以學歷為主的選擇上。
這是因為,在沒有出現質的變化之前,學歷確實代表著能力。例如,同樣是基礎的客服崗位,在很大程度上,一名大專畢業生的綜合表現會比一名小學畢業生要好。排除在外的特例,就是發生了質變的那一類。既然還未達到質變,學習能力強的人在其他方面也會比較強,而學歷在此處起到了最大的作用。只有人跨過了學歷,在能力上達到質變后,對他的判斷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歷和能力的判斷見圖2-10。

圖2-10 學歷和能力的判斷
注:在能力與學歷的交點R之前,首選學歷,之后首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