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2017)
- 向勇主編
- 6557字
- 2022-07-26 19:08:56
2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狀況及發展策略(1)
方 英 姚君麗(2)
內容摘要
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加強與絲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有助于增強“一帶一路”建設的文化認同、夯實“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共識基礎。本文從貿易規模、產品結構、市場結構三方面分析了中國與沿線國家雙邊文化貿易發展狀況,運用HM指數測算了中國與沿線國家文化貿易的相互依賴程度。研究結果表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與七大區域的貿易發展不平衡,與東南亞11國的貿易聯系最為緊密。中國與沿線國家相互之間的貿易依賴度呈現出明顯的非對稱性,它們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遠低于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的依賴程度。中國向沿線國家出口的創意產品以設計和工藝品為主,進口則以視聽、設計和新媒體產品為主。
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傳承與創新是各國經濟貿易合作的“軟”支撐。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創意經濟實踐的快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被許多國家和地區列為經濟發展的戰略產業與支柱產業,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保證。與此同時,創意產品與服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有力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增長。2002年,全球創意產品貿易額已經占當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的6.71%,從2002年的4359.62億美元躍升到2015年的9641.48億美元(3)。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文化貿易全球化:文化消費的轉變——2004—2013年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國際流動》報告中指出,中國在2010年就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文化產品第一出口大國,并連續4年高居榜首?!耙粠б宦贰背h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密切與沿線國家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的同時,大力發展與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推動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提高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認同,增強我國的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
一、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概況
“一帶一路”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是一個開放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網絡,還沒有精確的空間范圍。為了研究方便,本文設定的研究范圍包括64個國家和地區:蒙俄2國、中亞5國、南亞8國、東南亞11國、中東歐16國、西亞北非16國以及獨聯體其他6國(見表1)
表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范圍

2002年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增長迅速,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步入快速發展時期。2010年,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08.19億美元,到了2015年,增長到410.5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4.51%(見圖1)。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額從2010年的185.55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375.1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5.10%。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口額卻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從2002年的22.64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35.43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9.37%。

圖1 2010—2015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雙邊創意產品貿易額
注:進口占比=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口額/中國創意產品總進口額出口占比=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額/中國創意產品總出口額
中國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意產品貿易中一直處于貿易順差的地位,2010—2014年的貿易順差呈現出增長的態勢,2015年的貿易順差為339.72億美元,較2014年的順差額有所降低。2010—2015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額占中國創意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穩中有升,2015年為22.3%,進口比重2010—2014年穩中有升,2015年有所降低,達到24%。這說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意產品進出口貿易相互依賴程度在日益加深。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處區域來看,中國與東南亞11國創意產品貿易聯系最為緊密(見圖2)。2015年,中國與東南亞11國創意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占中國與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44.79%,主要由于東南亞國家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國家關系總體良好,這有益于促進雙邊貿易發展。此外,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立更是極大地促進了東南亞11國與中國的經貿聯系。中國與西亞北非16國創意產品貿易總額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總額的比重為25.69%,居于第二位;南亞8國居于第三位,比重達到10.72%。

圖2 2010—2015年中國與七大區域創意產品貿易額占中國與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總額比重
二、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邊創意產品貿易的市場結構
(一)主要貿易伙伴
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意產品出口貿易中,東南亞是中國主要的出口區域。2010年,在占中國與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份額66.06%的前十位伙伴國中,5個是東南亞國家,其份額為28.50%(見表2);2015年,占中國與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份額70.38%的前十位貿易伙伴國中,6個是東南亞國家,其出口份額提高到了38.16%(見表3)。東南亞國家也是中國從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口的主要來源地,2010年有6個東南亞國家出現在中國從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口額的前十位中,分別是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份額高達90.22%;2015年有7個東南亞國家出現在進口額的前十位,份額為83.29%。
表2 201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十強

表3 2015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十強

續表

在中國與全球國家創意產品進出口貿易中,2010年中國與沿線前十位的貿易伙伴國的進口額、出口額占比分別為18.98%、12.07%,到了2015年,這個比重分別上升到了21.64%和15.68%,這說明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在不斷加強,潛力仍然很大,有進一步開拓市場的必要。
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66個國家中,只有波黑一個國家對中國創意產品貿易處于順差地位,其他國家都處于貿易逆差地位。對中國創意產品貿易表現為逆差的前十位貿易伙伴國依次為新加坡、俄羅斯、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沙特阿拉伯、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見表4),其中6個是東南亞國家??梢姡耙粠б宦贰敝饕锇閲嗵幱趯χ袊鴦撘猱a品凈進口的地位。
表4 2015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的創意產品貿易狀況 單位:億美元

(二)中國在前十大貿易伙伴國對外創意產品貿易中的地位
2015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十強為:新加坡、俄羅斯、馬來西亞、阿聯酋、印度、沙特阿拉伯、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見表5)。近年來,這十大貿易伙伴國從中國進口的比重都較高,且進口比重排在第一位或第二位,而對中國的出口比重較低,幾乎都排在三強以外(見表5)。這說明在創意產品進口方面,這十大貿易伙伴國對中國較倚重,而在出口方面,中國是新加坡的第三大出口市場,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出口還存在較大的貿易潛力。
表5 2015年中國在貿易伙伴國創意產品貿易中的地位

注:“?”表示由于2015年數據缺失,用2014年數據替代,出口比重、進口比重分別表示為伙伴國對中國創意產品出口額、進口額占該國創意產品總出口額、總進口額的比重;出口名次、進口名次分別表示為伙伴國對中國創意產品出口比重、進口比重的排名。
(三)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的相互依賴程度
為進一步揭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依賴關系,運用韓國學者Baldwin提出的HM指數(Hubness Measurement Index)測算區域經濟一體化網絡中成員國之間相互貿易依賴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xij和mij表示i國到j國的出口額、進口額;xi表示i國的出口總額;mj表示j國的進口總額。HMj主要用于衡量i國對j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其取值范圍為0~1;HMj指數越靠近1,表明i國出口對j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越大。反之則相反。
表6和表7分別計算了中國出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依賴度的HM指數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對中國依賴度的HM指數。結果表明,中國出口對東南亞11國的依賴程度最高,其次是西亞北非16國、蒙俄2國。近5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中國出口對沿線主要國家的依賴程度正在加深。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普遍較低,除中亞5國外,它們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遠低于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的依賴程度。由此可見,中國與沿線國家相互之間的貿易依賴度呈現出明顯的非對稱性。
表6 2010—2015年中國創意產品出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依賴度HM指數?。?)

表7 2010—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對中國依賴度HM指數?。?)

三、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
(一)出口產品結構
2010—2015年,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的主要產品是設計和工藝品,2015年設計和工藝品出口占當年中國對沿線國家創意產品總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75.63%和12.99%,而其他五類產品所占比重不到12%。從表8中可以明顯看出,這兩類主要產品的出口結構相對穩定。2015年中國對沿線國家視聽、工藝品和視覺藝術品出口占中國各類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7.64%、28.81%和24.02%(見表9),均高于22.3%,這說明中國的視聽、工藝品和視覺藝術品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上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
表8 2010—2015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出口結構?。?)

表9 2010—2015年中國對沿線國家各類產品出口占中國各類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

(二)進口產品結構
近年來,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進口視聽、設計和新媒體等產品。2015年,設計、視聽和新媒體進口額占中國從沿線國家創意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3.04%、34.09%和15.44%(見表10),這三類產品加總占當年創意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高達92.57%,而工藝品、樂器、出版物、視覺藝術品這四類產品所占比重不到8%。2010—2015年,視聽產品進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設計和新媒體產品進口所占比重有所上升。2015年,中國從沿線國家視聽、樂器和設計產品進口占中國各類產品進口總額比重分別為40.48%、34.35%和26.39%(見表11),均高于24%,這說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視聽、樂器和設計品在中國的市場上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
表10 2010—2015年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的進口結構?。?)

續表

表11 2010—2015年中國從沿線國家各類產品進口占中國各類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 (%)

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或地區出口的創意產品以設計和工藝品為主,進口則以視聽、設計和新媒體產品為主,中國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的出口產品是視聽、工藝品和視覺藝術品,沿線國家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的出口產品是視聽、樂器和設計。視聽是雙方均具有出口優勢的創意產品,雖然雙方視聽產品的貿易額較小,但雙方視聽產品貿易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其他創意產品貿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
四、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意產品貿易的策略
“一帶一路”不僅能夠促進經濟合作交流,而且為文化傳播創造了便利條件?!耙粠б宦贰背h的構想是,把中國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傳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與當地人民的文化交流。沿線國家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給中外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合作創造了歷史性機遇,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創意資源和市場空間?!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大多為新興市場國家,隨著經濟的增長,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與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相伴,沿線國家在承接中國資本的同時,也會對中國文化產品產生更多需求。因此,中國的文化企業應該適時把握機遇,大力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與貿易發展。為了從文化貿易的角度促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如下政策措施。
(一)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推動自由貿易區建立
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是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貿易發展的主要力量。東南亞11國與中國在創意產品貿易方面交往最為密切,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自由貿易區為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文化貿易往來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因此,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于發展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出口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能為出口創造良好寬松的外部環境,也能更好地促進區域內人才、資本、信息等資源的相互交流和共享,從而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實現區域內的共同繁榮。因此,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的浪潮下,我國需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推動與“一帶一路”國家間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共同打造開放、均衡、互利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通過經濟的互通有無和合作發展,促進區域內的貿易流量穩定增長。
(二)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縮小文化距離,促進雙邊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的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因此,中國在推行“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應重視增強國家相互之間價值觀念的認同與融合,實行本土文化“走出去”與外來文化“引進來”相結合的策略,積極爭取沿線國家的合作和投入,使其成為這一輪對外開放的利益相關者和堅定支持者,只有得到它們的真心支持,“一帶一路”才能建設得更好,走得更遠、更安全。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打造區域文化交流合作的基礎設施與平臺,如文化的傳播服務平臺、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平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渠道等,為文化的輸出和引進提供物質保障,傳遞各國最新文化產業發展合作資訊,深化沿線國家間更多文化領域交流合作,將“民心相通”落到實處,逐步縮小區域內國家間的文化距離,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間商貿往來,實現和諧發展、共同進步。
(三)文化創意企業要借力政府的各項扶持政策,積極向絲路沿線國家“走出去”,承擔文化傳播重任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加快,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互鑒與民心相通,切實推動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創新發展,原文化部制定了《“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我國文化貿易發展也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在《行動計劃》中,在發展目標方面提出,文化產業及對外文化貿易漸成規模;在重點任務方面提出,要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合作?!耙粠б宦贰蔽幕Q易拓展計劃也被列入12項子計劃。國家在發展路線、發展平臺、合作模式等各個方面都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文化貿易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貿易進程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支持,扶持力度也越來越大。文化創意企業要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國家戰略,借政府的政策、資金扶持,運用政府搭建的平臺,完善自身的品牌建設和對外營銷能力,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積極向絲路沿線國家“走出去”和“融進去”。
(四)文化創意企業要加大內容創新力度,因地制宜地輸出不同的創意產品,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創意產品出口國,但出口產品的結構并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較低的文化制造業領域,如設計類和工藝品等,中國出口的工藝品中首要的是珠寶(黃金和白銀飾品)及配件,其次是繪畫、雕塑、雕像、手工藝品等,依賴大規模、低成本的低端產品,文化影響與競爭力指數相對薄弱。與傳統的農產品和工業制造品貿易不同,發展文化貿易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出口規模的擴張,更在于它具有較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效應。文化創意企業要深入研究沿線國家市場的文化消費心理和市場營銷特點,加大內容創新力度,創作開發體現中華優秀文化、展示當代中國形象、面向國際市場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自主品牌產品。同時,要積極開展科技創新,重視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增加對文化出口產品和服務的研發投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提升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的質量水平,不斷優化出口結構。
“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范圍最大的經濟貿易帶,中國作為這一倡議的發起國,應努力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區域國家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使和平發展、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互學互鑒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世界貿易格局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中國正處于經濟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貿易合作,激發文化市場潛力,使“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互利合作模式邁向新的歷史高度,為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1)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文化走出去效果評估研究”(項目編號:17AZD03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方英,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教授;姚君麗,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2016級碩士研究生。
(3)資料來源:本文所有數據來源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創意經濟》統計數據庫(UnctadStat Creative Economy),http://unctadstat.unctad.org/wds/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