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現狀、特點與趨勢(1)

王海文 趙 昭(2)

內容摘要

作為試驗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空間。從目前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狀況來看,雖然面臨開放的風險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顧慮,但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促進相關政策設計的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方面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政策創新呈現出戰略定位引領作用突出、制度保障跟進愈加主動、政策創新體系正在形成以及實施影響效果更為明顯的特點。新時代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的創新將與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設計更加一致、協同和互動,與功能定位、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更為緊密地有效結合,將著力推動科技、相關產業及文化新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將更加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與綜合效應。

一、引言

從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到現在,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發展邁出了堅定有力的步伐,形成了當前“1+3+7”共計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格局,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深化改革、促進創新、加速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及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其中,政策和制度創新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定位和責任擔當。而自由貿易試驗區憑借自身的功能、優勢和政策紅利,在對外文化貿易領域的政策創新對于促進國家文化繁榮發展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無疑具有先行先試的開拓意義以及重要的戰略導向作用。

二、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現狀

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實施范圍均涵蓋綜合保稅區或者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文化保稅領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重要的政策創新。特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試驗田。隨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和推進,無論是文化保稅區還是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都將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一更高的開放平臺上實現更好的創新發展。

(一)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定位與對外文化貿易政策設計

從更寬廣的視野審視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就必須深入了解其相關戰略定位。目前,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均擁有清晰明確的戰略定位,對于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的設計和創新有著重要的影響。

首先,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定位與“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緊密聯系,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提供了重大機遇。其中,地處廣東、福建、河南、重慶、陜西等省市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其戰略定位明確提及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地處天津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臺;而地處遼寧、湖北的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定位,則指向各自所處區域的發展。上述國家戰略的實施不僅更加重視文化先行的戰略作用,積極推動文化中心建設以及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且將開放條件下對外文化貿易的創新發展視為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路徑,加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身在推動文化經濟發展方面所具備的基礎和優勢以及積累的經驗,由此不但為對外文化貿易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更為其政策創新設計提出了更加明確而前瞻的要求。

其次,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定位突出制度創新,且可推廣、可復制,將奠定文化貿易政策設計和創新堅實的制度基礎,提供強勁的創新動力和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肩負全局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任,其建設牢牢立足于改革,不是簡單的政策優惠,而是從運作管理到功能提升、產業促進、模式創新等各方面制度上的突破和創新,由此引領對外文化貿易在政策設計上更加系統、科學,取得更多的制度外溢效應和政策紅利。

再次,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定位著力加速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不僅要建設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開放型經濟示范區等高水平開放創新區,而且要在學習國外先進開放經驗的同時更加注重結合本國國情和實際進行改革創新。其中,對外文化貿易開放水平的提升和政策創新既因貿易標的的特殊性,管理規制的復雜性、敏感性等具有相當的難度和挑戰,同時還要積極與國際貿易、投資、文化等相關領域的公約慣例相協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無疑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的設計和國際協調,乃至推動國際文化秩序的重構提供了可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最后,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定位高度重視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調整,著力發揮戰略引領和區位輻射的作用。在此過程中,文化產業及對外文化貿易顯然將成為重要的優化調整目標和指向。隨著文化領域開放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文化新業態的不斷涌現,自由貿易試驗區有條件率先推動相關領域對外文化貿易的開展,由此不僅能超前追蹤和驗證政策效果,而且使政策設計能更好地服務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升級發展。

(二)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梳理與創新狀況

伴隨著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其創新舉措不斷拓展和深化,包括創新管理服務、提高貿易便利化程度、投資管理模式更加科學以及在金融領域實現了一系列開放創新。(3)這些創新舉措和制度安排對于促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服務領域擴大開放以及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來看,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服務領域的開放堅持有序漸進的原則,正處于逐步推開深化中,其中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最為典型。

事實上,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之前,上海在對外文化貿易領域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特別是依托外高橋保稅區以及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在文化保稅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4)而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則為對外文化貿易全方位的政策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更高、更廣闊的平臺。如今,該試驗區不僅擁有首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還建設了國家版權貿易基地、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科技文化裝備基地、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同時,空間區域更大,為對外文化貿易的繁榮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相關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8月,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入駐企業達到500家,涵蓋從高科技文化裝備、文化藝術品,到動漫、游戲等各種業態,由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入上海口岸的藝術品占到全市的40%左右,每年的文化貿易額目前已經超過300億元,推動我國以及海外優秀文化的“走出去”“引進來”。(5)

就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服務開放措施變化來看,從2013年成立之初到2017年,同樣在逐步放開和拓展。在最初的文化服務領域只開放了兩項,具體包括針對演出經紀,取消外資演出經紀機構的股比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為上海市提供服務;針對娛樂場所允許設立外商獨資的娛樂場所,在試驗區內提供服務。在2014年6月上海市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4年修訂)》中,對文化產業及其對外貿易又有不少禁止和限制條款,涉及新聞和出版業,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體育和娛樂業。到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7年版)的通知》中,對廣播電視播出、傳輸、制作、經營,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金融信息,電影制作、發行、放映,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娛樂以及與文化貿易密切相關的互聯網和相關服務進行了禁止和限制規定。對比兩份負面清單,2017年的負面清單針對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而且涉及行業更細,清單所列內容更具體,事實上也就意味著開放程度更大。

繼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后成立的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其總體方案中,普遍涉及了與文化產業及對外貿易相關的政策。2014年12月12日,廣東、福建、天津獲批的第二批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形成面向中國港澳、臺灣地區,以及東北亞地區三個方向的發展格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則根據橫琴片區的區位、政策、營商環境、產業配套服務等優勢,發展橫琴文化產業園,增加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根據融資租賃優勢推出影視產業優惠政策,成立全國首個文創商業類的文化創意社區。而福建自貿區開展藝術品保稅交易,開發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項目,利用區位優勢提出赴臺團隊旅游便利化措施。如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產業發展規劃》中,文化產業被列為“專業服務產業集群”的首個產業,定位為“發展進口文化藝術品和文物的保稅展示、拍賣等新業務,建設文化保稅產業中心,帶動演藝、娛樂、高端商業等集聚發展,努力建設國家兩岸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2016年8月31日,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第三批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在已有的4個自貿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形成服務鏈條,發展區域特色文化產業。其中,四川、重慶學習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功經驗,推行便利化措施及藝術品的保稅展示、拍賣、交易;類似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河南也提出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機制,而陜西對文化產業、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支持措施則更為具體。

具體到相關政策措施,重點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保稅展示交易。保稅展示交易即允許自貿試驗區內的企業可以在區內或者區外開展保稅展示和交易的經營活動。(6)相比以往綜合保稅區提供的保稅展示功能,增加了保稅交易屬性,拓展了保稅文化產品的展示和交易空間。至此,文化產品在倉儲、展示和交易各環節中均處于保稅狀態。保稅展示方便企業開展藝術品等文化產品展覽活動,增加海外藝術珍品跨境展示的機會,拓寬了保稅倉庫原有的功能范圍,未銷售的商品也可直接在保稅狀態下退運;新增的保稅交易允許企業或個人在保稅展示地看樣取貨,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加快了物流速度,還簡化了交易環節步驟,保障了跨境文化產品交易的順利進行。

第二,倉儲企業聯網監管。倉儲企業聯網監管是通過信息化系統對保稅倉庫庫存進行實時監管,將傳統的階段性盤庫方式改為動態、實時的倉庫核查模式,實時掌控保稅倉庫中貨物進、出、轉、存情況。(7)文化產品中不乏藝術品等高額標的物,同時對于倉儲環境要求較高。與傳統倉儲監管方式相比,倉儲聯網適應了文化產品的特殊屬性,監管人員可以遠距離實時掌握貨物狀態,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第三,通關便利政策。對保稅文化藝術品實行“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改變了以往貨物進出倉庫時實施“一票一報”的作業模式,即在貨物進出倉庫的30天內實行集中申報。文化產品有著特殊要求,即舉辦展覽會等活動時,全球各地的文化產品會陸續到達港口進入保稅倉庫。這項制度可以在所有批次的文化產品抵達倉庫后統一集中報關,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貨物流轉的流程也得到簡化。

第四,融資租賃。該項制度是企業在區內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區外企業分期繳納租金,海關對融資租賃貨物按照審查確定的租金分期征收關稅和增值稅,推動跨境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吸引融資企業入區發展文化產業。提供拍賣藝術品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可為國際藝術品交易提供可靠的融資支持,對于版權的融資租賃舉措可推動版權交易、版權金融、版權價值開發。

從上述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梳理與創新狀況來看,雖然面臨開放的風險以及文化安全等方面的顧慮,但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促進相關政策設計的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方面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三、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特點

雖然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時間并不長,在對外文化貿易領域依然處于探索階段,但在相關政策創新方面仍然可圈可點,呈現出諸多特點。

(一)戰略定位引領作用突出

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未成立之前,我國已在文化保稅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施了以財稅金融為主的政策措施,對于推動我國文化貿易的繁榮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總體而言,仍然主要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政策優惠,即便是針對文化產品或文化服務貿易所采取的特殊措施,也是依托已有政策進行的初步嘗試和創新,其可復制性、可推廣性受到很大局限,政策創新呈現出局部性,措施途徑較為單一。然而,這種狀況在國家通過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以進一步深化改革及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之后發生了重大變化。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不再是特定區域的臨時短期試探之舉,其所處的環境和創新的使命已然賦予了自身重要的戰略價值和時代意義。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對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的重要影響首推戰略定位的引領作用,使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的方向更加明晰、目標更加明確、動力更加強勁、方式更加多樣、途徑更加多元,推動創新朝戰略性、全局性、長期性方向發展。

(二)制度保障跟進愈加主動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是更高層面、更深層次的改革,更注重制度的完善、機構的變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因而其整體的政策創新是基于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的弊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的。因此,政策創新具有更堅強、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如在金融創新、審批簡化、服務提升等方面,自由貿易試驗區都在積極探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不是簡單地利用已有的特殊監管和政策優惠,而是從制度上自覺主動地改革創新,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構建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基礎。例如,從以往保稅區簡單的政策優惠如稅收優惠、補貼等,擴大到優化通關服務、減少貿易壁壘等,從而形成文化貿易領域更大的制度革新和更廣泛的政策紅利。

(三)政策創新體系正在形成

恰因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是全局性、深層次的改革,其政策創新也在向全方位、體系化邁進。依據2017年3月國務院《關于印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強調要“加強制度創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圍繞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優化貿易監管服務體系、完善創新促進機制,統籌各環節改革,增強各部門協同,注重改革舉措的配套組合,有效破解束縛創新的瓶頸,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體系也在加速形成。除了財稅金融外,包括文化貿易主體、文化產品生產與服務提供、文化貿易渠道與人才以及文化貿易監管等方面的政策創新正在全方位跟進與完善,并成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整體政策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實施影響效果更為明顯

較之單純的文化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目標和功能更加綜合,其輻射范圍更廣,產生的影響更大,實施效果也更復雜深遠。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例,更注重以制度創新推動新型改革開放,以釋放制度紅利代替政策紅利,從而對文化產業以及對外文化貿易產生了重要影響。而制度紅利涉及相關領域對外商投資的放開、治理制度改革帶來的便利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他產業放開對文化產業的連帶效應等。(8)從目前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創新效果來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美術品便利通關、文化藝術品檢驗檢疫管理等新制度,有效減少和消除了文化貿易壁壘。此外,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成功舉辦境外新版圖書展暨版權貿易洽談會、國內規模最大的文化授權專業交易會,開發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文化創意社區等創新業態;負面清單擴大了文化產業投資范圍,允許外商獨資開辦旅行社經營出境旅游業務,萬程(上海)旅行社有限公司獲批成為首家經營出境旅游業務的外商獨資旅行社(9);減少對主題公園與演出經紀機構的投資限制;針對影視產品、藝術品推出特色金融服務,如保理、質押融資、保險等。上述政策創新對于促進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趨勢

隨著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創新的進一步深化,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力將持續優化,其發展趨勢總體呈現出協同、融合、綜合的態勢。

(一)政策創新將與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設計更加一致、協同和互動

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是政策的“洼地”,同時與經濟特區不同,除了強調開放、制度創新之外,還特別強調事中、事后監管及風險防控體系,建立了行業風險審慎管理、經營者風險過程管理、企業誠信管理、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國家安全審查等一系列制度,(10)從而為區內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然而,為了更好地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必須充分重視針對文化產業與文化貿易有關法律法規的建設,以及與政策創新和制度設計的一致、協調和互動,從而形成法規、制度與政策多層面、全方位的保障體系。

目前,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暫停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執行有關法律,以便開展創新實踐活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已有法制基礎是全國人大、國務院、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等制定的大量規范性文件。從長遠來看,需要有統一的法律法規予以保障,尤其是涉及文化領域及部門的法律法規,可以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先期探索,彌補區內及全國文化立法的不足,增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法制引領與法治建設,進一步完善司法保障和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執法,強化文化市場事中、事后的監管能力,不斷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二)政策創新將與功能定位、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更為緊密有效結合

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過上海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1.0版,在功能上突出引領區域發展2.0版,已經發展到涵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一帶一路”倡議聯動的3.0版。(11)在當前3.0版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前兩批以沿海港口(主要是原有保稅區)為依托,第三批以內陸城市為主。綜觀各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也經歷了從文化保稅區的初步探索向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政策系統集成創新發展。然而總體來看,多集中在保稅等特殊優惠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尚未充分體現區位和資源優勢、文化產品與服務特色及品質差異,尚未有效發揮不同區域自由貿易試驗區功能定位,更重要的是,與當前國家戰略的緊密結合尚需進一步加強。因此,未來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要更加自覺地圍繞自身戰略功能定位,服務區域文化產業和對外文化貿易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全面促進對外文化貿易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三)政策創新將著力推動科技、相關產業及文化新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在文化與科技融合不斷加速、新興文化業態持續涌現的背景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的科技力量被空前加強,特別是“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國家戰略的深入推進,為文化產品生產以及文化服務的提供、文化消費方式的變革、文化市場的拓展提供了重大的機遇。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充分利用自身作為試驗田的獨特地位,在全力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科技促進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使政策創新的動力、手段、方式等更加系統、科學、前瞻。

此外,已有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主要集中在促進文化產品對外貿易上,而在文化服務對外貿易領域則相當薄弱,在促進文化產業與服務業以及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方面尚有很大空間。而產業融合既是創新的動力,又是創新的空間和重要著力點。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動各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文化+”將不僅成為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重要動力與政策創新的源泉,而且對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整體發展以及功能實現將發揮極大影響。

以文化產業與金融服務業融合為例,雖然目前各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文化貿易的金融支持力度較大,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少數金融機構與文化藝術企業簽署協議開展藝術金融,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影視及文化產品提供了影視保理產品,但這與未來發展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結合已經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可以在文化產業發展較好、文化金融需求強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先行先試,吸引全球金融機構的文化藝術部門進駐,逐步引進藝術品保險、影視融資、版權融資等金融產品和文化衍生業務,再逐步推廣復制。

(四)政策創新將更加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與綜合效應

2015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的發布為開放條件下我國文化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以及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提供了基本準則。作為試驗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雖然有更大的政策創新空間和主動權,但必須深刻認識到文化產品與服務同時具有的商品屬性和審美屬性,以及與意識形態緊密相連的特殊性,因而在創新對外文化貿易政策的過程中要牢牢把握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使政策創新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確保國際文化安全的正確軌道上行進,由此使試驗田發揮更大、更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使未來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的更大力度的文化貿易領域改革創新始終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強勁健康的推動力量。

而在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平臺上,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不僅僅是為促進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對外出口,不僅僅以增大貿易體量、加快貿易增速、優化貿易結構為主要目標,而且要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能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著力實現廣泛的正外部效應、知識溢出效應、集聚和輻射效應、示范帶動效應以及在人才培養與使用方面的促進作用,從而使政策創新能夠取得綜合多維的效果。

五、結語

在構建新時代我國文化經濟對外開放新格局的背景下,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迎來了新的機遇,不僅開放平臺更高、開放空間更大、創新動力更強、創新手段和方式更多,更重要的是多重國家重大戰略的引領和推動,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加快以及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的助力,使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從局部走向全局,從手段過渡到目標,從以我為主發展到協同互動,從單一效果上升到綜合效應,創新方向與路徑更加明晰。自由貿易試驗區必將成為新時代我國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創新和繁榮發展的先行者和先鋒軍,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做出卓越貢獻。


(1)本文為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一般項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北京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效果跟蹤與評價研究”階段性成果。

(2)王海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趙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2016級國際商務專業碩士研究生。

(3)黃茂興,王珍珍.我國四大自貿試驗區創新舉措比較分析[N].光明日報,2016-04-20(015).

(4)王海文.國際文化貿易繁榮背景下的我國文化保稅研究[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5:30-31,66-75.

(5)葉赟.上海自貿區文化藝術藍皮書首發[EB/OL].http://sh.eastday.com/m/20170819/u1a13204642.html, 2018-03-12.

(6)資料來源:《上海自貿區海關監管創新制度介紹》,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22/tab70448/info769051.htm。

(7)陳惟.海外藝術品首次保稅展示[N].文匯報,2014-09-29(010).

(8)涂鳴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產業政策解讀[J].聲屏世界,2014(4):5-8.

(9)沈仲亮.上海自貿區獲批試點外商獨資社經營出境游業務[N].中國旅游報,2017-09-19(001).

(10)王優玲,于佳欣.商務部:四大自貿試驗區不再是“政策洼地”[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4/20/c_127711886.htm, 2018年3月12日.

(11)趙曉雷.中國自貿試驗區進入“3.0時代”[N].文匯報,2017-02-27(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怀宁县| 绥德县| 南康市| 柳州市| 清远市| 南京市| 浦东新区| 固安县| 区。| 芒康县| 大丰市| 历史| 宜昌市| 犍为县| 南京市| 五家渠市| 临湘市| 冀州市| 许昌县| 玛曲县| 东乌珠穆沁旗| 嫩江县| 宣威市| 靖江市| 石门县| 宜宾市| 高清| 伊吾县| 游戏| 菏泽市| 凭祥市| 南宁市| 堆龙德庆县| 建平县| 巢湖市| 龙海市| 铅山县| 富平县| 白城市|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