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酷耕耘
  • (美)彼得·A.格洛爾
  • 1065字
  • 2022-07-07 17:35:45

1.群體交流越多,組織表現越好

筆者的“互聯網時代”研究項目,關注對象是以色列的新興軟件公司。我發現,公司CEO與同行的交流溝通越多,業務成功的機會就越大3。具體來說,我的同事Ornit Raz 1998年分析了100個領導人的溝通網絡,這些人來自以色列的新興軟件公司。幾年后,我們把其中到2005年仍然生存——即經過2001年的電子商務泡沫破滅沖擊后幸存下來的公司進行統計,結果發現,在1998年與他們同行交流較多的CEO,到2005年他們的公司幸存的機會也較高;越多地以非正式討論或正式聯盟的形式與潛在的競爭對手交流的CEO,他們的公司在泡沫破滅后幸存的機會也越大。群體行為越多的CEO——即便是同行業競爭者之間,他們的公司也做得越好!

圖2-1 波士頓生物技術產業地圖(來源:麻省理工學院創業中心)

在第二個麻省理工學院項目中,我的同事湯姆·艾倫和Ornit Raz研究了實驗室之間的交流溝通4。波士頓生物技術集群(見圖2-1)是醫療創新的溫床,包括大約500個企業,從三個人組成的新興公司到像百健艾迪公司(Biogen Idec)和安進公司(Amgen)這樣的大型上市公司。項目組在該集群中選取了150家新興生物技術企業,要求在這些企業工作的科學家們提供他們與其他公司和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交流溝通的信息。在整整一年中的每一周,科學家們隨機選取一天向項目組匯報他們當天交流的公司和大學的名字。

結果相當驚人。首先,物理位置上越近的公司科學家的交流越多(見圖2-2)。大多數溝通都發生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周圍五英里半徑的范圍內;相互距離超過五英里的公司交流活動呈大幅度下降趨勢。這完全出乎意料,因為——在信息時代,利用電話、電子郵件或其他電子通訊方式,很容易聯系任何地方的任何人。然而,15分鐘車程以內的公司的科學家們之間的交流明顯更多。此外,新興公司最活躍的溝通合作對象,不是其他,而明顯是兩所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她們是交流溝通的中心,因為被初創公司的研究人員頻繁提及。

圖2-2 越向中間靠攏,溝通強度越高。黑色表示距中心兩英里之內;暗灰色表示距中心兩英里到五英里;淺灰色,距中心超過五英里。注意,點與點(比如,公司與公司)之間的距離表示交流的強度,而不是位置。

如果把專利數量作為衡量指標,結果顯示,一個公司內,與同行和競爭對手溝通最多的科學家,他產生的新想法也最多。這意味著,科學家們與競爭對手的研究人員交談溝通得越多,就越富于創造性。正如上述,公司之間的距離越近,或者公司距離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越近,科學家就越有機會和同行們一起交談。因此,即使創新群體成員來自其他公司和外圍實驗室,也有益于公司發展,而且,形成創新群體還會給為公司帶來其他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斗六市| 潞城市| 岑溪市| 武鸣县| 集安市| 阳高县| 香港 | 镇平县| 湾仔区| 平乡县| 九龙坡区| 博乐市| 周至县| 荔波县| 基隆市| 东平县| 都兰县| 上高县| 金湖县| 万州区| 景宁| 扶风县| 福贡县| 舒城县| 达孜县| 余干县| 沭阳县| 乳源| 永靖县| 雷波县| 武功县| 兰州市| 雷波县| 麻江县| 东港市| 布拖县| 措勤县| 曲沃县| 罗定市|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