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實然與應然的統一

子路之后,接著,顏回講話了。顏回說,“愿無伐善,無施勞”。“善”,是善意,是好事,是被認可的作為。“伐”這個字,左邊“人”,右邊“戈”,我們說“砍伐”“討伐”,以“戈”就“人”,人會被傷到。所謂“伐善”,就是被“善”所“伐”,就是因為“善”而傷人或傷己。

“善”是樁好事,為什么又會傷人傷己呢?中國人說陰陽,“善”與“不善”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而是陰陽的相生相克與流動互轉。“伐善”就是因“善”而生出了“不善”。“好心辦壞事”,這很常見;如果辦了壞事,還拿自己的“好心”來開脫,說得振振有詞,甚至還自覺委屈、自哀自憐,顯然,這就被“善”所“伐”了。事實上,只要把自己的“善”太當一回事,大概就要出問題了。所謂“伐善”,就是對于自己所存的善念、所安的好意,不僅放在心頭,還久久不能忘懷。“伐善”的前頭再加個“無”字—“無伐善”,則是將對于別人種種的好、種種的善意,都能像浮云一般,過了,也就過了,完全不掛在心上。

這種生命狀態就更難了。今天我們不必想得太高遠,只要回頭想想最日常的家庭生活,大概就明白了。譬如說,倘使我們為另一半認真做了些什么事,或者付出了些什么辛勞,對方卻絲毫不領情,這時,我們不僅心里不是滋味兒,可能還會心生不平,甚至,多有惱怒。而就根本說來,早先如果沒做這些事、心里沒有存這個“善”,其實也不可能有后來的憤怒;恰恰因為有了這個“善”,我們又在意,才會好事變成了壞事。大家知道,當我們的生命還不夠通透之時,常常會讓一件件的好事“莫名其妙”地變成一件件的壞事,于是把自己弄得很難受、很沮喪。這“莫名其妙”的關鍵,正在于我們對人的“好意”不知不覺中已成了心里的一種執念,像個痞塊似的,自己老在意曾經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這就是“伐善”。

顏回說“愿”無伐善,是覺得自己在某些時候還是有伐善的問題,沒辦法完全去除對善的執念。這一方面是他謙虛,另一方面也是他誠懇。事實上,據我們對顏回的了解,縱使他沒辦法做到徹底的無伐善,恐怕,也八九不離十了。同樣的,依我們對子路的了解,即使他未必完全做得到“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但至少能做到個七八成,總是沒問題的。換句話說,他們二人的志向,初初一看,像是風馬牛不相及;可細細一想,就某個層面而言,卻完全是同一回事。他們最大的心愿,無非都是把生命的“實然”與“應然”徹底綰合起來;當“實然”與“應然”能完全統一,人就是個真實的人,人就是個不撕裂的人;人能真實而不撕裂,才會有最根柢的身心安頓。

“愿無伐善”后面的這三個字—“無施勞”,歷代爭議很多,我傾向于跟“無伐善”并列成一組對偶的詞句。“善”是被認可的作為,“勞”是付出的努力與辛苦。從這角度來解釋“無施勞”,剛好跟“無伐善”形成對比。“伐善”是說做了好事,如果沒人感激、沒人稱贊,你心里會不爽;“施勞”是很努力地付出,覺得即使沒功勞,至少也該有些苦勞,可一旦這功勞與苦勞統統被忽視,甚至被一筆抹殺,心里就會有委屈,會有抱怨,會心有不甘。

這樣的“伐善”與“施勞”,其實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心理狀態,我們可能常常都是在這樣的狀態中。這些善啊、勞啊,本來都是好事,可一旦太在意,太當回事,就會在心里不斷翻攪,澎湃洶涌,平白增添許許多多的糾結,于是就產生這樣的念頭:我何必對人這么好?憑什么我要做得這么辛苦?這樣的狀態逐漸引來一些煩惱,愈演愈烈之后,甚至會制造出某些沖突。這就是顏回所說“伐善”與“施勞”的問題。

顏回這樣的“無伐善,無施勞”,明亮通透,心中無事,會讓人感受到有種根柢的靜氣。這是顏回的生命氣象。他的這種生命狀態,直接跟道家相通,也與佛教相通,尤其是禪宗。

我們現在回頭再看看,孔門兩個大弟子,一個與俠相通,一個與禪、道毫無隔閡,這就可看出當時孔門的宏大氣象。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問題:子路、顏回這里所談的,跟我們現在常說的志向,尤其是小學生作文寫的《我的志愿》之類,真是太不一樣了。我們現在所說的志向,都講得很具體,講得很“實”,譬如要做多大的事、賺多少的錢、當多高的官。這些志向,當然都沒有錯;可問題是,我們生命里面的矛盾沖突與種種的不愉快,不見得是因為這些具體的東西,反而常常是因為“伐善”“施勞”這種看來比較“虛”的部分。大家想想,有多少人每天就為了類似的事情牽扯不清、沒完沒了,然后自怨自艾:唉,上天對我不公,上輩子造了什么孽,我怎么那么倒霉?……

這就好比,當初假使你寫下理想:“我要當一個科學家。”好吧,等你一旦真正成了科學家,卻發現生命的煩惱可能才真正開始。這也好比,當初我念高中時,一心一意想考臺灣大學,后來果真被臺大錄取了,一開始,當然也會高興那么一會兒,可不多久,考上臺灣大學的喜悅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反倒是臺灣大學四年,我發現我那些臺灣大學同學的平均快樂水平基本都低于(甚至還低得不少)其他學校的學生。尤其某些所謂最優秀的同學,當時都已經有了抑郁癥的傾向。換句話說,我們人生當然可以有,也必須有種種的具體目標,但一旦達成了這些目標,卻未必就能獲致內心真正的喜悅與踏實感。這壓根兒是兩回事。

孔門師生似乎很早就看清楚了更接近本質的這一層。所以,他們言“志”,都沒談得那么具體,而是著眼于更根柢的生命狀態。今天大家關注有沒有一個好工作、一間好房子,這當然重要,但孔門(乃至整個儒釋道三家)都去問更后頭的那個問題—假設你有個好工作、有了好房子了,然后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宜兰市| 重庆市| 衡水市| 诸暨市| 章丘市| 台江县| 崇左市| 江西省| 彭泽县| 邢台县| 友谊县| 盘锦市| 仁布县| 宁远县| 全椒县| 旬阳县| 兴文县| 牙克石市| 桦川县| 永清县| 武平县| 昌江| 连江县| 嘉峪关市| 安吉县| 成都市| 林西县| 保康县| 东城区| 新化县| 棋牌| 岑溪市| 承德县| 谷城县| 九龙县| 克拉玛依市| 礼泉县| 延川县| 和硕县| 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