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情商的100種方法:簡單高效的高情商訓練課(暢銷2版)
- 白麗潔
- 1839字
- 2022-06-17 19:29:37
養育孩子,為人父母
喬恩最近剛剛升級做了爸爸。對于新爸爸來說,生活中處處充滿考驗,喬恩經常這么感慨。喬恩的女兒剛出生三個月,記得三個月前醫生把柔軟的嬰兒抱到他手上時,喬恩的心里充滿了喜悅和感動。但是很快麻煩便接踵而來。小家伙出生一周時,某天晚上因為病毒感染腹痛無比,她一邊不停地嘔吐,一邊聲嘶力竭地哭泣,小床上到處都是她吐出來的奶,最后她頭發濕了,睡衣也濕了。喬恩和妻子趕緊給孩子洗了個溫水澡,換上了干凈溫暖的衣服,之后又手忙腳亂地安撫孩子、給她換新的被褥。剛折騰完沒過一會兒孩子又吐了。等到孩子終于累得不行睡著的時候,天已經亮了。喬恩很詫異自己的表現,他竟然可以在深夜最想睡覺的時候無怨無悔地做這么多事情。這讓他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自己身上還有這么多優點,比如愛心、耐性等,也會愿意為了某個人而傾盡全力。
然而,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他除了發現自己沒被發現的優點以外,也發現了自己不好的一面:他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自私,所有可怕的負面情緒如憤怒、困惑、怨恨、刻毒、羞恥,在他身上都有體現。一次,他帶著女兒去打針,小姑娘因為身體不舒服一直哭,他急得直接沖進了醫生的辦公室,而醫生卻只是淡淡地問了句:“請問您有預約嗎?如果沒有,先讓預約的病人進來好嗎?”喬恩聽了醫生的話突然變得很憤怒,吵鬧著說:“難道你沒有看見我的女兒已經難受成這樣子了嗎?”聽了喬恩的話,醫生建議他帶著女兒去急診科,并依然堅持先為已經預約的病人看病,除非喬恩去和現在正等在醫生辦公室門外的病人商量,征求他們的同意。喬恩看看醫生,再看看后面一臉不耐煩的病人,他覺得這些人實在是太沒有同情心了,他在心里無比怨恨他們。吵嚷無效,喬恩只好帶著女兒沮喪地離開了。這一天,他的情緒很不好,看見誰都想罵,他覺得自己就像被魔鬼附身了一樣。
不僅是喬恩,許多父母也都經歷著相似的事情。你從這些經歷中學到了什么?你是否覺得為人父母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養育孩子并非一個簡單的付出和回報的過程,而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令我們身上的優缺點暴露無遺,另一方面也給了我們一個與以前任何方式都不一樣的重新看待自己的機會。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關于提升情商的一個新的、突破性的見解,他認為每一個致力于情商提升的人都應該不斷打磨兩種專注力,即專注于自己與專注于他人。養育孩子,為人父母,正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情商始于自我意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傾聽來自內心的聲音。當我們一天天地看著孩子成長,不僅會看到孩子身上的五官、氣質和神韻越來越像自己,還會發現他們連說話的語氣、行為舉止都似乎是我們的復制品。在孩子的身上,我們所有的優點和缺點都被放大出來,促使我們回過頭來靜下心審視自己。而當我們真正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時,自我意識會變得尤其敏銳,內心的聲音也會更加清晰起來。一個人只有關注自我內心的聲音,才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做出更好的決策,而只有專注于自己的人才能夠真正做到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
比起專注于自己,孩子的出現也讓我們開始學會專注于他人,專注于他人主要體現在同理心的建立上。與我們平時所說的單一的同理心略有不同,這里所說的同理心包含了認知同理心、情緒同理心和同理心關懷三個層面。認知同理心指的是我們理解他人處境的能力,不是直接感受他人的情緒,而是對他人的情緒進行思考——出于一種天然的親密關系,當孩子哭了、笑了或生氣時,父母在潛意識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好奇,好奇他們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緒。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自我意識在不斷地向外延伸,我們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轉移到了孩子(他人)身上。這個過程使我們不僅提高了認知同理心,同時也增強了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即情緒同理心。理解了他人的處境,感受到他人在這種處境下的情緒,接著也就明白了他人的需求——明白他人需求的能力被稱為同理心關懷。同理心關懷和情緒同理心密切相關,這種關懷不僅能幫助我們察覺他人的情緒,還能讓我們知道對方需要從我們這里獲得哪種幫助。父母對孩子的愛正是這樣一點點“輸出”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專注于他人的過程中(尤其是面對自己親密的孩子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因同情或感同身受而出現的痛苦情緒,同理心關懷要求我們既要面對這些情緒,還要泰然處之,不被這些情緒所支配,否則將前功盡棄。
總而言之,我們對自身和他人的關注度越高,對自己的認識和評估就越全面和準確,對提高情商也就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