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已定,他找到麥氏兄弟,對其進行了一番贊美后,話鋒一轉,開始講述自己目前的窘境,待博得對方的同情后,便不失時機地懇請麥氏兄弟無論如何要幫他這個忙,答應他留在餐館做工,哪怕是做一名跑堂的小伙計也行,否則,他的日常生活將面臨危機。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接觸中,克羅克深知這兩位老板的心理特點。為盡早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他又主動提出在當店員期間兼做原來的推銷工作,并把推銷收入的5%讓利給老板,麥氏兄弟見有利可圖且又考慮到眼下店里確實人手不足,便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
克羅克進入快餐店后,為取得老板的信任,他工作異常勤奮,起早貪黑,任勞任怨;他曾多次建議麥氏兄弟改善營業環境,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他提出配制份飯、輕便包裝、送飯上門等一系列經營方法,以擴大業務范圍,增加服務種類,獲取更多的營業收入;還建議在店堂里安裝音響設備,使顧客更加舒適地用餐;他還大力改善食品衛生,狠抓飲食質量,以維護服務信譽;認真挑選店堂服務員,盡量雇傭動作敏捷、服務周到的年輕姑娘當前臺招待;而那些牙齒不整潔、相貌平常的人則安排到后方工作,做到人盡其才,確保服務質量,更好地招徠顧客。當然,他的每一項改革都使老板感到滿意,因為他的言談舉止總是表現得那么坦誠,那么可信賴,給人留下謙虛謹慎的極好印象。
由于他經營有道,為店里招來了不少顧客,生意越做越好,老板對他更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了。餐館名義上仍是麥氏兄弟的,但實際上餐館的經營管理、決策權完全掌握在克羅克的手中。這一切正是通向其最終目的的鋪路石,可憐的兩位老板一直蒙在鼓里,對此并無絲毫戒心,甚至還在暗自慶幸當時留下克羅克的決定是對的,多虧他的有效管理和辛勤治店,餐館的生意才這么興隆,財源滾滾而來,大有“伯樂相識千里馬”之自豪與快慰。
不知不覺,克羅克已在店里干了6個年頭。他的羽毛漸漸豐滿,翅膀越來越硬,展翅騰飛的時機日趨成熟,便暗暗加快了行動步伐,他通過各種途徑籌集到了一大筆貸款。
該與麥氏兄弟攤牌了,他想,事到臨頭,不容再難為情、繼續拖延下去了,他熟悉兩位老板素來喜歡貪圖眼前利益,為一時的需要常常會忘記原來最基本的要求。為此,克羅克充分做好了談判前的思想準備。
1961年的一個晚上,克羅克與麥氏兄弟進行了一次很艱難的談判。起初,克羅克先提出較為苛刻的條件,對方堅決不答應,克羅克稍作讓步后,雙方又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終克羅克以270萬美元的現金,買下麥氏餐館,由他獨自經營。麥氏兄弟盡管有種種憂慮與不安,但面對如此誘人的價格,他們終于動心了。“270萬美元,整整270萬美元呀!這么優惠的價格,傻瓜才會不接受呢!”雙方就此達成協議,并很快進行了產權交割,辦理了有關移交手續。第二天,該餐館里發生了引人注目的主仆易位事件,店員居然炒了老板的魷魚,這在當時可以說是當地一特大爆炸新聞,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而快餐館也借眾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國的知名度。到此為止,克羅克的“瞞天過海”之計也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
克羅克入主快餐館后,經營、管理更加出色,很快就以嶄新的面貌享譽全美,在不長的時間內,270萬美元就全部撈了回來。又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總資產已達42億美元,成為國際十大知名餐館之一。
如今克羅克的麥當勞早已名滿天下,他造就的麥當勞已成為餐飲業的一大巨頭,而且還在不但擴大之中,克羅克的“瞞天過海”之計成就了他的麥當勞帝國。
11.一把抓住問題的要害
做事情一定要預人之未見,從而一把抓住要害問題,這種“一把準”的做事之技,是相當重要的,關系到成敗。
成大事者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又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力。“百智之首,知人為上;百謀之尊,知時為先;預知成敗,功業可立。”這是成功乃至成大事者的必要條件。所謂知人,就是善于了解人,有知人之明;所謂知時,就是善于洞察世事,能夠掌握做出決斷的條件;所謂知成敗,就是能夠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對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變化做出預測,并同時為取得最好結果而積極準備。
《孫子兵法》里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這可謂是古往今來的戰爭經驗的總結。
“知彼”的情形十分復雜,包括對對方的將帥、士氣、作戰能力、所處形勢等所有的方面的綜合了解。如果說“知彼”難的話,“知己”就更難,所謂“當局者迷”,人們往往很難對自己做出客觀的了解和評價。如果既能客觀地評價自我又能全面地了解對手,那么就會無往而不勝了。
但在“知彼”的諸多方面中,了解彼方主帥的性格、謀略、為人、心態、志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只要能吃透對手,對他的意圖了然于胸,那主動權也就牢牢在握了。哪怕己方不如對方,只要能把握住對方,也不至于大敗,這就是所謂的“惹不起,躲得起”。
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們往往有如神算,似乎上知千年,實際上,他們也是平凡普通的,只不過善于根據社會形勢、人事去分析得失成敗以及各種力量的對比發展罷了。所以,高瞻遠矚就成了統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質,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因此,中國在政治預測方面的智慧是相當發達的。但具體的世事變化之后,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把握了規律就能有正確的預測。總起來看,不外乎從社會發展、形勢變遷、人事轉化三個方面入手。
12.當機立斷見果敢
當機立斷,才能做成大事,猶豫不決就會一事無成。有些人總是前怕狼后怕虎,最后耽誤的還是自己。
做事必須要有這樣一種精神:當機立斷者,善于觀察動態,提出果斷措施,弭亂于已形,如無超人之魄力,難以應付瞬息萬變之局面,此處以宋仁宗皇后應變的事實加以說明。
宋仁宗時,社會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但土地兼并嚴重,國家財政空虛,西夏和遼屢次犯邊,致使人民起義不斷,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使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逐漸形成。
這種社會不穩定的局面,反映到皇宮內部的斗爭必然尖銳起來。崇政殿的親從官顏秀、郭逵、王勝、孫利四人,本是皇帝的心腹,為皇帝而生而死。但是,眼看社會動蕩不安,他們覺得北宋江山也長久不了,便私下里密謀,準備興兵叛變,劫持仁宗“挾天子以令諸侯”,或直接推翻宋朝,以新的年號取而代之。他們是皇帝侍從官,容易接近皇帝,很容易達到目的。正如俗話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突破。
準備就緒后,顏秀便開始行動了。他們殺死了軍校,進入延和殿,再攻殺進禁中,很快逼近皇帝的寢殿。這時,皇后正在殿內,和皇帝閑談,夜里得知宮內發生謀變,仁宗很驚慌,便打算逃出寢殿,保全自己,皇后卻立即關好門,然后派人召來都知堇守忠等人,請他們帶兵護衛,確保皇上安全。不一會,顏秀等人沖到福寧殿下,斬殺宮中人,宮中人見狀四處奔逃,驚嚇聲四起,有的被斬斷了臂膀,呼痛之聲,響徹帝所。恐怖與驚嚇的氣氛,籠罩著整個寢殿。何承用怕皇帝驚恐,啟奏宮人毆打小女子。皇后大聲怒斥道:“叛賊在殿下殺人,皇上就要出來,你們還敢妄言啟奏?”皇后知道叛賊要縱火燒殿,便吩咐左右持水準備。不一會,叛賊果然以蠟燭焚燒燈籠,再焚燒宮殿。左右持水者,迅速將火灌滅,叛賊燒殿不成。雙方的戰斗仍在激烈地進行著。為了組織力量,打擊叛賊,防止出現更大的叛亂,皇后親自削剪宦官的頭發,并說:“平定叛賊后,我要論功行賞,其憑證就是剪過的頭發。”宮中宦官及宮女,都爭相剪發,盡力拼殺。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宦官及宮女有一定傷亡,但顏秀、郭逵、孫利三人終為宿衛兵所誅殺,王勝一人逃跑,數日之后,也被抓獲,立即斬殺。顏秀等人的宮中謀變,至此便徹底失敗了。宮中又恢復了原有的平靜。
這次事變,起于突然,宮中毫無準備,但仁宗皇后卻善觀動態,巧于措置,倉促之間,指揮若定,轉危為安,終于平亂,沒有驚人的魄力是很難辦到的。仁宗皇后不愧為巾幗英雄。
機勇者,臨危不懼,臨難不驚,機勇沉著,鎮定乃爾,諸葛亮的“空城計”,即顯示出戰略家的膽略。
三國時期,吳蜀兩國經常聯兵攻打魏國。這便是蜀將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政策。公元208年,曹操占領荊州后,統帥水、陸兩軍數十萬,揮師南下,企圖一舉消滅東吳。東吳與劉備聯軍,共同抗擊曹操。周瑜和魯肅審時度勢,指出曹操冒險用兵有四患,并親率吳軍與劉備聯軍大破曹操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戰。大戰勝利后,諸葛亮便乘機占領了荊、益兩州,協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他自己也功拜丞相。公元223年,劉備死后,他便輔佐劉禪,主持軍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