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0幾歲,必須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1)
- 20幾歲,決定男人是否有錢
- 陳泰先
- 5539字
- 2014-10-09 14:44:47
20幾歲的定位,決定你一生的前途。在20幾歲時,你一定要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定位越準,成功就會越早。在20幾歲時,最有空閑做出調整,趁年輕,及時地了解自己,及時地調整自己,相信你也會在20幾歲獲得成功。
1.在20幾歲時,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夾不夾腳只有腳指頭最清楚,別人的判斷是沒有用的。這一點,20幾歲的年輕人一定要明白,千萬不要再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了。
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行,20幾歲的年輕人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能給自己準確定位的年輕人,才能成為優秀的人,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成為你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劣勢是什么,你的優勢是什么。否則,你將在眾人的參考意見中無所適從,在輿論的“壓力”下走投無路,就會有一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惆悵。目標的迷失與滿腔的熱情無處揮灑,這種境況是最愁煞人的。事實上,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問題不是要說服自己是不是聰明,只要不是先天的弱智,人的智商大抵是相近的,而是要確切地明了自己在哪方面聰明,并且實現自己某方面的聰明潛能。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的事,最喜歡的事。每天都有許多事可做,但有一條原則不能變,那就是無論你做的是什么,一定要是你最擅長的事。
一位工程師已經做了二十幾年的建筑工作,可他一直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總是想轉行,卻遲遲下不了決心,已經做了二十幾年,如果突然換一份其他工作,需要從頭再來會感到很不適應,盡管他不喜歡,卻無法拋開累積二十多年的建筑專業知識。
他想改變,但又拋不開過去的包袱,自然無法突破,這是個矛盾。既然知道自己再繼續做下去也不會有興趣,就應該果斷地做出決定:轉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畢竟是令人興奮的,也更容易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最終取得卓越成就。
所以你在20幾歲的時候,必須開始了解自己,找到生活和工作中適合自己的位置,才不會產生那位工程師的那些迷惘。
對很多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發現自己擅長做什么事,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因為他寧可相信別人,也不愿相信自己,其實那些事業有成的人從不看輕自己,他總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
社會上的大多數20幾歲的人,總是羨慕那些事業有成之士,盲目地效仿別人去做某件事,從未了解自己是否擅長。他不能認清自己的專長,了解自己的能力,結果自然是徒勞。
每個人都有許多能力,但總是有一種能力是最擅長的。只有找準最擅長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調動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并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獲得成功。
反之,那些不知道自己擅長做什么事的20幾歲的年輕人,總是在別別扭扭地做著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以致工作中沒有足夠的熱情,不能脫穎而出,更談不上成就大事了。
20幾歲的你要想改變自己目前的狀況,要想讓自己更有自信、做事更有成效,就必須做出更好的決定,采取更好的行動。
20幾歲的年輕人,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今后才會有所成就。
人在20幾歲時要充分地估測自己,給自己找準位置,充滿信心,真誠地做自己能做的和應該做的事,就有可能成為自己所希望的那種人。
多少成功的人的經歷說明:假如你不僅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且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在充分發揮才能優勢的基礎上,在揚長避短的前提下選擇你的起點、著力點和努力方向,你就能少走彎路。
在人生的20幾歲時,你必須堅守自己的追求、個性和風格。合理的意見或建議當然要聽,但是你應當有主見,否則,你一定會被眾多的建議所肢解。因為,無論你怎么做,總有人表示不敢茍同。而在現實中,你又無法讓自己適應每一個人。20幾歲的年輕人一定要堅守自己,因為最了解自己的還是自己。
在人生的20幾歲時,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應該掌握可靠的認識方法。
1.真心地問一問自己的個性、志趣、能力、愛好、人生取向等究竟是什么,以便形成一個比較客觀真實的“自我鏡像”。這種自我鏡像將會直接影響一個人認識世界的態度或行為活動方式。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很容易走極端,或自大,或自卑,難以中肯。客觀的自我鏡像是在與他人的交往和實踐的檢驗中不斷形成的。
2.做自己能夠做到的,起跳前先看看高度和適應度。別人能做什么、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想做什么,現在能做什么。雖說人的潛能發展是無限的,但一定時期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時期的奮斗目標應當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制訂宏偉的計劃很容易,激情有時也很容易澎湃,但是成就自己卻需要實實在在的可操作計劃,需要恒久的熱情。人的自取其辱或自折其志,大抵源于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正確地估測自己當時的能力。所以,在某時某地,我們能做什么,應該自己心里有譜。
3.不要撇開自己的個性和能力特點,一味地去攀比或羨慕別人,你要成為你自己。別人能成為什么,那是別人的造化。很多時候,葡萄的確是酸的——因為我們吃不到,但我們可以轉到別處去吃荔枝或蘋果,因為這符合我們的個性和能力特點,何樂而不為呢?人應該是彈性的和變通的。
4.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年輕人在20幾歲時所要認真對待的就是仔細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優點,確定自己的長處。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樣樣都能干的通才,因此,與其費盡心機地去改變自己的短處,不如盡力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最難的是自知,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誰要是有這樣的自知之明,他就絕對不會陷入困境。
一旦你在20幾歲時選準適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工作或事業,你將樂在其中,不知老之將至,成功便是一個快樂的過程。我們常說痛苦,事實上痛苦就是干自己不愿干而又不得不干的事。一個醉心于繪畫的人,絕不會把每天繪畫的工作看做是種痛苦的事。反之,一個對繪畫毫無興趣也無此特長的人,每次走向繪畫工作臺,無疑像是被綁赴刑場一樣。
5.堅信自己有無窮的潛能等待被開發,設想有一個個“新的自我”將被開發出來。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能大約只開發了5%,還有絕大部分未被開發。每個人都擁有潛能,這是上天賜予人的最大的恩惠。20幾歲的年輕人應當相信:只要認真堅持去做,一定能比現在做得更好,更好便意味著多一分潛能的開發。
6.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我們都可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但是對生命的負責最終只有靠自己去把握。男人在20幾歲時應該揮灑自己的天賦或特長,尊重自己,仔細地聆聽來自心底的呼聲,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背離自己的個性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一味地活在別人的“看法”中,容易導致“削足適履”的悲劇,也是對自我生命的最大蔑視。
20幾歲的年輕人在走向成功人生的征途中,應當堅信: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鞋子夾不夾腳只有腳指頭最清楚,別人的判斷是沒有用的。可見,20幾歲的你要使自己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給自己定位,充分認識自我是必要的前提。
2.在20幾歲時,一定要給自己做一個盤點
人在20幾歲時,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為自己做一個“盤點”非常重要。這個盤點可以讓你明白自己擅長什么,讓你了解自己的優點以繼承發揚,讓你知道自己的缺點以克服改正。
20幾歲的年輕朋友,要“給自己做一個盤點”。
這個世界紛繁復雜,外界環境日新月異,社會萬象豐富多彩。你可以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和一顆明凈的心靈去認識外面的世界,審視世間萬事萬物。然而,最難認清的不是那些看似復雜的事物,也不是身邊的其他人,而恰恰是你自己。
20幾歲的年輕朋友,你是否真正了解你自己?你是否曾審視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能力?你是否清楚自己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你是否知道自己適合做哪種類型的工作?
你只有通過參與各項活動,才能逐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人格特點、價值觀等,進而欣賞自己的特長,找到自己的不足,做到揚長而避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們不能充分地認識自己、為自己定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將自己視為一個“他者”,即與外界的事物相類似的“其他人”,自己站在客觀的角度用另外一種眼光全面地審視自己的興趣、特長、能力、性格、素質等,得出一個較為客觀的結論,為自己定好位。
20幾歲的年輕人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為自己做一個“盤點”非常重要。這個盤點可以讓你明白自己擅長什么,讓你了解自己的優點以繼承發揚,讓你知道自己的缺點以克服改正。
由于20幾歲的這個年齡階段屬于人的心智、性格等不斷變化、發展、完善的時期,給自己做“盤點”的工作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化重新進行,隨時掌握自身的全面信息,以便于對自己的奮斗目標和行動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
可怎樣才能為自己做“盤點”呢?以下是幾條自我“盤點”的有效途徑:
第一,可以從各項活動中來了解自己的能力。對于20幾歲的年輕朋友來說,社會是展示自我的很不錯的舞臺。想知道自己有沒有組織策劃能力,可以找個機會組織一次活動試試看,比如組織一次春游、一次晚會,看看自己能不能有效地組織協調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
第二,可以從別人對自己的反應中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平時,你的身邊有沒有朋友呢?他們對你的態度是怎么樣的?朋友是不是愿意將自己的心里話講給你聽呢?如果你有很多朋友,而且朋友與你相處感到很輕松、很愉快,這說明你有令別人快樂的優點,你也可以問問你的朋友們為什么喜歡和你在一起,也許他們會告訴你因為你誠實、因為你正直、因為你幽默、因為你認真,等等。總之,這些都是你的優點,也是你能有好人緣的資本所在。這時,你就要繼續保持自己的優點,讓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好朋友。如果你身邊的人看到你就馬上躲開,他們的任何事情都不與你分享,這時,你就要問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不要害羞,也不要顧及什么“面子”,你應該去問那些對你不太友好的人:“我錯在哪里?”態度要誠懇,并且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他們也許會對你說你太小氣、你不守信用、你傲慢、你虛榮,這些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原來我有這么多的毛病!”假如這些缺點真的存在,那你就要努力改正,學得大方一些、更守信用一點、謙虛一些、務實一點,并誠懇地請求這些給你提意見的人隨時監督自己,爭取早日改掉壞毛病,找回原來的好朋友。
第三,可以在自我反省中了解自己的內在自我。每隔一段時間,給自己留出一份空閑時間,獨自一個人思考一下自己這段時間都做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產生了好的影響,哪些事情造成了不良后果,其間自己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起了什么作用,自己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打算怎樣改正,對后一階段的學習、工作、生活有什么樣的計劃,等等。養成自我反省的好習慣,有助于更清楚地認清自己,也為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礎。
第四,可通過有關的心理測驗了解自己各方面的特點。科學的心理測驗結果是一個人的潛意識的體現。心理測驗大多為設計一個場景測試你的反應,根據不同的反應分析你具有哪些性格特點,進而分析你適合做哪一類型的工作。目前,廣泛流行的還有根據血型、星座等對人的性格進行測試的題目,其科學性雖不很高,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
在此,還要提醒20幾歲的年輕朋友的是,因為心理測驗對人的心理暗示性很強,所以要慎做,要依照科學的方法來做,不可隨意相信所謂“權威”的心理測驗,以免對自己造成不良暗示。
在20幾歲的時候給自己做“盤點”正是知己的過程,也是為進一步獲取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必走的一步。
3.在20幾歲時,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成功者做需要做的事,失敗者只做喜歡做的事。20幾歲年輕人的特長,應當成為適應環境的“催化劑”,而不應成為挑剔工作的“資本”,應該是特長服從需要,而不是需要遷就特長。20幾歲的年輕人要把這個關系擺正,否則就會引起不良后果。
把自己看得十分出色,要求從自己所謂的“特長”出發,是20幾歲的年輕人初涉崗位時很容易走入的誤區。
素有“才子”之稱的啟凡,在大學時已有多篇文章發表。
畢業時,啟凡和其他幾位同學一同被分配到報社。他以為自己一定會被分在“要聞部”,至少當“記者”。可是,他卻被分到總編辦公室,使他大失所望。
他開始埋怨“安排不當”,開始抱怨領導不識“貨”。實際上,領導這樣安排,并非不了解他,而是想重用他,讓他全面了解報紙的運作過程。不過,見啟凡工作不安心,不負責任,又打消了培養他的念頭。
初涉工作崗位的20幾歲的年輕人,應當發揮特長,但這個特長只是自己認可的,未必符合工作所需。因為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經營特色和管理方法。個人特長,只有讓別人了解,并作為整體構成的一部分時,才是真正需要發揮的特長。
小林是一位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受聘于某廣告公司。去公司報到時,他對經理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要求專業對口,而且要求“充分注意到我的特長”。可是,經理卻讓他先到策劃部實習,以后再根據情況決定。小林覺得不開心,認為這樣難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到了策劃部既不安心,又不虛心,每天無精打采地混日子,干了不到三個月就被炒了魷魚。小林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在工作中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擺正自己的位置。
對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先在“不對口”的崗位上積累一些經驗,對將來是有好處的。只會干一種工作的人,思路狹窄,很難干出成績,也很難受到重用。不要小看眼前的工作,好高騖遠。不認真對待眼前工作,以為“大材小用”,也是容易犯的“毛病”。
世事都有相通之處,有人能從劍道悟出書法之道,有人能從禽鳥搏斗悟出劍術之道,可以說,對一個追求進步的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沒有任何事是跟自己無關的;從事任何一門專業,如果沒有其他門類的知識作輔助,要想上升到一定境界,是不可能的。
對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任何一個崗位都是新的,都需要熟悉。應該去掉狹隘的“對口”看法和求高不就低的不實際要求,要明白,要勝任一個職位,就需要了解比該職務更廣泛得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