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枝(全兩冊)
- (英)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 1725字
- 2022-06-14 18:40:31
第二章 國王兼祭司
我們需要探索的問題主要有兩個:第一,在內米,狄安娜的祭司,即林中之王,為什么只有殺死前任祭司才能繼位;另一個是,在這樣做之前,他為什么必須折下某棵樹上的樹枝,即古人所謂的“維吉爾的金枝”?
最先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那位祭司的稱號——“林中之王”。他怎么會有這樣的名號?他的職位和王位有什么關系?
在古意大利和古希臘,王位和祭司職位結合在一起的情況相當普遍。在羅馬和拉丁的其他城邦,也有一個祭司被叫作“祭祀之王”或“主理祭祀的王”,他的妻子被叫作“主理祭祀的王后”。在雅典共和國,第二重要的地方長官(任期通常為一年)也被叫作“王”,他和他的妻子“王后”負責的都是宗教方面的事務。在古希臘,很多其他共和城邦都有一個名義上是王其實做的是祭祀工作的人,至少從已知的情況來看似乎是這樣。他們圍繞著城邦的圣火主持祭祀。有不少希臘國家會同時有好幾個這樣的王。傳說,羅馬廢除了君主制后,還特意指定了一個祭祀之王來處理原本由國王負責的祭祀典禮。希臘似乎也有關于祭祀之王由何而來的傳說。斯巴達就有這樣的實例,在當時所有的希臘國家中,似乎只有斯巴達保留了君主政權。斯巴達人認為國王是神的后裔,所以全國性的祭品要由他們來準備和奉獻。斯巴達的兩個國王,一個負責祭祀拉瑟第門[1]宙斯,一個負責祭祀天上的宙斯。
人們都已熟悉這種神權和王權的結合。小亞細亞是很多偉大宗教的搖籃,那里有不計其數的神奴生活在大祭司的統治下。這些大祭司和中世紀的羅馬教皇一樣,同時掌握著世俗之權與神權。比如澤拉和佩希那斯這兩座城市,施行的就是祭司統治;在古老的異教時期,條頓民族的國王無論是地位還是職責,都更像一個祭司長;在中國,皇帝需要按照《禮記》中的規條來主持國家祭典;在馬達加斯加,國王就是國家的大祭司。新年,國王會選擇一頭閹過的牛作為祭品,并站在一旁監督、祈禱、謝恩。在東非,蓋拉人未被征服時,他們的國王需要在山頂舉行祭祀儀式,監督宰殺人牲的過程。在神秘的中美洲,透過某些古老傳統的隱秘啟示,我也看到這種把世俗權力和神權,把國王的職責和祭祀的職責都交給國王的情況。那里的古老都城早已被茂密的熱帶森林覆蓋,只在帕倫克[2]肅穆而神秘的斷壁殘垣中還留有一點痕跡。
我們說過,在古代,國王通常也是祭司,卻沒有具體介紹其宗教職務。以當時而言,國王身上的神性絕不是空洞的言辭,它是一種堅定的信仰。國王往往不僅被當成祭司,還被當成連接神和人的橋梁,人們對國王敬若神明,相信他可以賜福給他的臣民和追隨者。人們通常認為凡人想要得到賜福,唯一的辦法就是祈禱并獻上祭品。所以國王身上還寄托著人們對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期待。現代人肯定覺得這種期望非常奇怪,但對早期的人類來說,這種思維模式再正常不過。文明人認為自然與超自然之間分界很明顯,但是原始人卻想象不出這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原始人認為超自然力主宰著整個世界,而掌握著這種力量的神,和他們一樣具有人性,以沖動的感情和個人意愿作為行動的標準。他們覺得神和他們一樣,會在意別人的悲慘遭遇,會被別人的祈求和恐懼所影響。既然對所處的世界做出了這樣的想象,原始人就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力量可以影響自然進程以謀取自身利益。他們相信神可以被恐嚇、祈求和賄賂,以這些手段來謀求好天氣和大豐收,如果有哪個原始人認為自己不是人而是神,他又何須再向其他神祈禱呢?這時,他就有了造福自己和同伴們的全部力量。
這是導致出現“人神”概念的一種途徑。此外,還有一種途徑。除了世界充滿了神力這種觀念,原始人還有一種不同的,也許是更古老的觀念。透過這種觀念,我們可以看到關于自然法則的現代思想的萌芽,即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按照不變的秩序出現的一系列事物。我們即將講到的“交感巫術”就包含了這種萌芽。在大多數流行的迷信體系里,都有這種巫術。古代國王通常既是祭司又是巫師。人們總以為他擅長某種法術,他的權力也是由此而來。我們只有弄清楚巫術的原理,對在各個國家、各個時代深入人心的古代迷信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理解王權及其神性的進化——原始人認為這種神性是國王獲得其職位的前提。為此,我們要深入探討這個課題。
注釋
[1]斯巴達的別稱?!g注
[2]位于墨西哥恰帕斯州北部的東南沿海平原,是典型的瑪雅文明遺址?!g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