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始皇帝治下短暫而偉大的王朝(5)

都江堰,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它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兒子于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率眾修建,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后它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這項工程主要有寶瓶口進水口、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三大部分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著巨大效益。目前其灌溉面積已達40余縣,1998年超過1000萬畝。

岷江是長江上游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于四川西北部高山地區。在都江堰建成前,每當春夏山洪暴發時,江水奔騰而下,因河道狹窄,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李冰父子吸取前人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主持修建了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其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分洪減災,又可引水灌田、變害為利。他們先是邀集許多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地形和水情作了實地勘察,以火燒石,使巖石爆裂,在玉壘山上鑿出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即寶瓶口),用于引水;接著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形如魚嘴的狹長小島,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再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修建一條長200公尺的溢洪道(即飛沙堰)流入外江,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外江,就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為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三個石樁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過肩”來確定水位;還鑿制石馬置于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準。真是設計精巧,技術高超,水平先進。

工程建筑。以萬里長城、阿房宮、咸陽宮、驪山陵、兵馬俑等為代表。秦朝的工程建筑事業,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體現了秦朝人民的聰明才智。前文已有介紹,此處從略。

道路交通。以馳道、直道等為代表。秦朝的道路交通建設,具有很高的科技水平,體現了秦朝人民的聰明才智。前文已有介紹,此處從略。

(第十節)出巡路上的五個故事

好大喜功、愛擺排場的秦始皇,是一位驕橫狂妄的君主,一生喜好巡游并封禪。在統一后的10余年里,他曾5次遠途出巡,大部分時間是在旅行中度過。他沿著自己新修的大道,大張旗鼓、馬不停蹄地“親巡天下,周覽遠方”,其主要目的是到各地耀武揚威、加強控制、鞏固統治,沿途刻石頌功、慶典宣揚,同時也有封禪、游玩、享樂、求仙等目的,有時也有一定的歷史發展的積極意義,當然也是大肆揮霍,勞民傷財。每次都是車馬威風,儀仗隆重,裝備豪華,隊伍浩蕩。唐朝詩人李賀描述其鋪張、氣派場面是:“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后來的漢高祖劉邦,當時還是小小的泗水亭長,曾碰巧見到秦始皇出巡的車隊,一下子被那煊赫的一幕所震驚,竟長嘆道:“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于是萌生起了想當帝王的野心;無獨有偶,第五次即公元前210年,他也曾被后來劉邦的死對頭、“西楚霸王”項羽(當時還年幼,是楚國大將項燕之侄)看到,而不禁叫出“彼可取而代之”。

在這5次大出巡中,老嬴還鬧了不少驕橫愚蠢又荒唐可笑的事情。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20年(嬴政統一全國、正式稱帝的翌年),路線是往西北,沿洮河、渭河、涇河,在陜西、甘肅一帶宣揚“皇威”,以便鞏固他在這些地區的統治,畢竟這是周天子和他們秦家部落、嬴氏祖宗的根據地、大后方。這還可以通過遷徙不定的戎人、商賈,把秦王朝的影響傳到遙遠的西方去。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函谷關,經河南洛陽到山東,先去泰山封禪,被當地儒生戲弄而不樂,于大雨中在半山腰避于一棵大松樹下,故封之為“五大夫”,今天已成了泰山上的一個著名景點(唐朝詩人李涉曾作詩《五松驛》:“云木蒼蒼數萬株,此中言命亦應無。人生不得如松樹,卻遇秦封五大夫”);又至之罘渤海濱觀海市蜃樓,以為是蓬萊仙島,于附近修瑯琊臺并遷3萬黔首來此定居,派方士齊人徐福出海上仙島求取長生藥;久等而未果,又向西南行,經江蘇彭城(今徐州)派千余人下泗水撈周鼎(象征著天子權力)但毫無所獲;再渡淮水、長江,至衡山、南郡(今湖南、湖北一帶),因在洞庭湖畔君山(又叫湘山)遭遇狂風,江水翻滾,船行困難,以為是昔日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作祟,一時惱怒,竟從附近調來3千刑徒,瘋狂伐盡山上樹木,并下令火燒君山祠;最后沿漢水從武關入境,回到咸陽。

第三次是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走的是近似于第二次的向東路線,但因為在路經博浪沙(今河南中牟縣境內)時,被系原韓國公子,后成為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對秦始皇有切骨之恨的張良派刺客奇俠持大鐵椎勇猛攻擊,差點擊斃(所幸刺客匆忙之下,誤中副車,而使秦始皇免于一死),驚慌之下,故才到了之罘,便怏怏而歸,只是順便沿漳水去了趟上郡而已。

第四次是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視北方邊塞,直行終至碣石(今河北樂亭附近),下令拆除沿途屬于原韓、趙、魏、齊邊境的城郭,決通川防,夷平道上險阻,并視察了今河北、北京、遼寧、內蒙古交界處的多個邊境郡治,了解了匈奴不時騷擾邊界所帶來的威脅和損害;回到京城后,即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筑連長城。這次倒是對鞏固政權,抵御外侵,發展交通,有著積極的歷史意義。

第五次是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還順道帶上了丞相李斯、近侍中車府令趙高(當時也是他的寵臣)和他寵愛的小兒子胡亥,出武關,沿丹水、漢水流域到湖北云夢;經長江到蘇州城外的虎丘山,掘當年吳王闔閭墓、鑿山求劍而一無所得;再東至會稽祭奠大禹,提倡封建禮教,禁止男女淫亂,第一次把女子貞操列入國家法令;再自鎮江附近渡長江,往北到山東瑯琊,見徐福已回卻未得仙藥,因夢見自己與人形海神作戰,認為是吉兆,又入海用連弩射死了一條大鯨魚,故派徐再次東渡求靈丹仙藥;返程中,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境內)時已生重病,卻又諱疾忌醫;最后,在全國農民大起義爆發的前夕,他死在巡行途中的河北沙丘,載于辒輬車中,散發著臭氣運回都城咸陽,安葬于已修筑多年的驪山陵墓中(該具體過程,在下文第三章第一節中還要作詳細敘述)。

(第十一節)天崩地坼,圣耶魔耶

秦始皇嬴政先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是大非的一個君主、一個過去從沒有過的人物。沒有誰的功有他這么大,也沒有誰的過有他這么重。單就這點而言,他也夠“中華第一帝”的名號了。難怪明朝思想家李贄就曾說過:“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輕議。”(《史綱評要·后秦記》)在這一節中,我們就來集中談一談他的那些過錯與不是吧。題目中所列的這幾點,都有交叉、相互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定日县| 商南县| 仁怀市| 罗定市| 古丈县| 平乐县| 新龙县| 竹北市| 台湾省| 甘德县| 吴忠市| 蒙自县| 衡山县| 汝阳县| 睢宁县| 南宁市| 公安县| 井研县| 乌兰浩特市| 长寿区| 永泰县| 耿马| 晋城| 博爱县| 固镇县| 辽源市| 奎屯市| 化州市| 司法| 清丰县| 丘北县| 浮山县| 资兴市| 古浪县| 江山市| 增城市| 新晃| 灵石县| 呼和浩特市|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