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何為“外嫁女”?
- “外嫁女”權益保障操作指引
- 楊擇郡 鄢義兵主編
- 977字
- 2022-06-01 16:10:34
第一節 “外嫁女”權益保障概述
“外嫁女”一詞并非法律術語,該俗稱最早來源于廣東民間,也被稱為“出嫁女”,其含義在學理上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予以解釋。
廣義上,“外嫁女”包括:一是與本村村民結婚、戶籍保留在本村的“內嫁女”;二是與本村村民離婚或喪偶但戶籍保留在本村的農村婦女;三是與外村村民(或外地居民)離婚或喪偶但戶籍保留在本村的農村婦女;四是按照當地習俗招郎入贅且戶籍保留在本村的農村婦女,以及享有本村戶口的入贅女婿和“外嫁女”的子女等。
狹義上,“外嫁女”是指本村女子與外村村民(或外地居民)結婚,但是其戶籍并未遷出本村或者遷出本村后又遷回的農村婦女。
從法律層面上,廣東省關于“外嫁女”的規定如下:
一、《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中的婦女,結婚后戶口仍在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或者離婚、喪偶后戶口仍在男方家所在地,并履行集體經濟組織章程義務的,在土地承包經營、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股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補償費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與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其他成員平等的權益。符合生育規定且戶口與婦女在同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子女,履行集體經濟組織章程義務的,享有前款規定的各項權益。”
二、《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的成員,戶口保留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時起,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生的子女,戶口在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并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時起,戶口遷入、遷出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的公民,按照組織章程規定,經社委會或者理事會審查和成員大會表決確定其成員資格;法律、法規、規章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依據上述規定可以得出結論,廣東省對“外嫁女”的法律界定為:
結婚后戶口仍在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履行法律法規和組織章程規定義務的婦女;離婚、喪偶后戶口仍在男方家所在地,并履行集體經濟組織章程義務的婦女。
本書研究的“外嫁女”范圍主要是廣義上的“外嫁女”,并主要以實踐中廣東省對“外嫁女”的處理方式為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