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題解】
本章的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無神論的思想傾向,否定當時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觀點。他認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沒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對自然界萬事萬物不會產生任何作用,因為萬物在天地之間依照自身的規律變化發展,不受天、神、人的左右。二是老子又談到“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這是對前四章內容的進一步發揮。他認為,作為圣人——理想的統治者,應當遵循自然規律,采取無為之治,任憑老百姓自作自息,繁衍生存,而不采取干預的態度和措施。
【原文】
天地不仁[40],以萬物為芻狗[41];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譯文】
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然發展。
【原文】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42]?虛而不屈[43],動而愈出。多言數窮[44],不如守中[45]。
【譯文】
天地之間這個大空間,不正像一個大風箱嗎?雖然空虛卻不會窮盡,越推拉風量越大(比喻越變化產生的事物越多)。議論越多,離道越遠,不如長守道體虛靜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