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鄭和的“絕唱”
可追憶的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世界歷史上疆域空前遼闊的龐大帝國,打破了不同文明在不同區域分途發展的歷史格局,為人類密切往來提供了廣闊大道。這種地緣格局由于打破了不同政權之間的政治藩籬,對于商業之間的互通有無十分有利。蒙古帝國治下的不同政權、不同人群,開始利用這一開放的地理空間,無論在陸路,還是在海路,都開展起發達的跨境貿易。人們的視野變得空前開闊,許多旅行家記載了遠方異域的神奇見聞,鼓舞了后世人們的追尋腳步,即使蒙古帝國瓦解了,這一腳步也沒有終止。從這個角度而言,無論鄭和下西洋,還是大航海時代,都是在追尋蒙古帝國那遙遠的記憶。
鄭和下西洋,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一個歷史事件。鄭和率領的船隊,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武器配備最先進、戰斗力最強的船隊,鄭和甚至被譽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美洲的最早發現者。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1905年梁啟超發表《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一文之前,鄭和一直都默默無聞,甚至在明朝還被認為是逢迎主上、耗費國力卻一無所獲的奸佞代表。
歷史現象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歷史現象的記載、評價,一直都是主觀的。經歷一段時間之后,我們所接觸的任何歷史現象,都已經被后世附加上濃厚的主觀感情投射。即使如此,鄭和的形象在生前與死后、古代與當今發生劇烈變化,甚至完全不同,像這樣的歷史現象,仍然是不多見的。這是由于當今的時代與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人的看法完全變了,對于歷史的認知也完全變了。過去是異鄉,永遠回不去的異 鄉。
一個世紀以來,關于鄭和下西洋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人們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鄭和下西洋會出現在明初,而不是其他時期?這個時期到底發生了什么,為這一現象的產生提供了歷史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