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思維六堂課
- 胡偉清
- 2268字
- 2022-05-23 16:55:35
很多心理甚至身體疾病,與消極思維有關
現在抑郁癥成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疾病,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有超過3.5億抑郁癥患者,而中國已超過了9500萬。戴維·伯恩斯是抑郁癥、焦慮癥認知療法的重要發展者,他認為抑郁癥主要源自人們的消極思維方式,并把這種思維方式總結為“三化”:個人化、擴大化、絕對化。
“個人化”就是把什么事情都與自己聯系起來,如某人在與同學交流時,發現同學在打瞌睡,于是就認為是自己做得不好,因而同學不喜歡自己。但真正的原因也許是,同學昨晚熬夜了,當然就無精打采了。這類“個人化”的謬誤,常常會在家長身上找到,比如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就認為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孩子。其實,孩子成績不好有多方面原因,與父母是否照顧得好,反倒關系不大。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如果朋友開車送你回家,在路上發生了剮蹭,于是你就認為是自己的原因—如果朋友不送你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從而產生內疚之情。所以,抑郁癥患者往往都是太善良之人。
“擴大化”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好處或壞處擴大,以至于最后“難以承受”。比如某學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有一次考試,排名在中等偏上,于是就認為自己不行了??荚嚦煽兣c掌握知識程度完全掛鉤嗎?肯定不是。假定你考了100分,也并不表明你掌握了100%的知識;反之,哪怕你只考了10分,也并不表明你只掌握了10%的知識。因為考試的內容相當于“抽樣調查”,考卷就是由從這門課的所有知識點中抽取一部分組成的。舉兩個極端情況:假定你只掌握了10%的知識,但剛好這10%都考了,那你很可能得高分;反之,即便你掌握了90%的知識,但考卷中只有10%的題目與之相關,那你的考試成績也高不了。當然,出試卷是有要求的,不太可能出現這兩種極端情況。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考試分數與所掌握的知識之間,不是完全相關的。更何況,即便是完全相關,也僅僅代表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能力,而不代表他的所有方面?!案叻值湍堋本褪菓嚱逃牡湫徒Y果。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某人失戀了,就覺得不會有人愛自己了,自己活在世上沒有意思了。而實際情況是,失戀只能說明有個人不愛你,不能證明所有人都不愛你。而且,即便不再戀愛,也并不說明活在世上就沒有意思了。
這類以“擴大化”為特征的思維謬誤,往往基于這樣的思維:認為一件不好的事發生過一次,就會反復發生,有點像成語所說的“禍不單行”。
“擴大化”走到極端,就是“絕對化”,即將某件事情的影響絕對化、災難化。比如剛才那個失戀的例子,失戀者由失戀推導到沒有人愛自己了,是“擴大化”,而繼續推導到活在世上沒意思,那就是“絕對化”了。因失戀而自殺的例子,并不少見。
要知道不僅“人生何處無芳草”,即便“沒有芳草”,還可以有“大海”一樣的生活方式呢,獨身也未必不是一種人生。
現在,另一個典型的“極端化”例子就是:如果我們允許發展人工智能,那么,就會有大量的工作崗位被機器人取代,人們就會失業。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有這樣的言論,但事實是,誕生的新工作崗位數量甚至會超過原有的。
針對“三化”,伯恩斯提出的抑郁癥、焦慮癥認知療法就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尋找問題的真正原因,比如前面提到的例子:
朋友的車發生剮蹭,真正原因可能是朋友或對方開車時沒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隨意變道造成的,或者是朋友或對方的車技不佳;
考試成績下滑,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自己這次復習得不夠努力,或者考試時太緊張,或者考試時粗心;失戀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本來對方就不喜歡你,而你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或者是對方經過一段時間對你的了解后,發現你不是他的理想人選。
找到真正的原因后,我們就要“對癥下藥”:提高車技,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變道;更加努力學習,考試時更細心,不要過分看重考試成績,適當放松自己;
進一步提升自己,尋找真心喜歡自己的人。
據《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介紹,很多人正是因為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從而走出了抑郁癥、焦慮癥的陰影。
不僅是心理疾病,就連很多身體疾病,也與消極情緒有關。
對我們身體進行攻擊的消極情緒包括恐懼、焦慮、內疚、壓抑、憤怒、沮喪等。研究表明,70%以上的身體疾病都和情緒有關,目前已經被證明的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就達200多種。
胃腸道疾病與情緒的關系最為明顯,當我們緊張、焦慮時,就容易胃疼、腹瀉,當壓力太大時,覺得吃什么都不香。腸胃病與職業有很大的關系,司機、警察、記者、急診科醫生等患胃潰瘍的比例最大,因為這些職業的緊張程度和壓力都是很大的。
其次是皮膚,對情緒也很敏感,皮膚是情緒的“晴雨表”,比如緊張時會頭皮發癢,煩躁時頭皮屑會增加,而睡不好會加快掉頭發的速度。蕁麻疹、濕疹、痤瘡等疾病,與長期的不良情緒有很大的關系。
古人認為“心”是思考的器官,所謂“心之官則思”,而現在我們知道大腦才能思考。為什么東西方的古人都會認為是心臟在思考呢?這是因為我們很容易感覺到,心跳的速度和力度,與我們的情緒密切相關。當情緒激動時,會反射性地引起血壓升高,甚至血管痙攣,從而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就連癌癥,也與情緒有很大的關系,經常有怒、恨、憂等消極情緒的人,其內分泌系統就會受到影響,從而降低免疫力,尤其是卵巢、乳腺、前列腺、胃等器官,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緒的沖擊。
中醫很早就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這些如今都得到了現代醫學的驗證。不過準確地說,應該都加一個“過”字,即過度。其中的怒、憂、恐等負面情緒就不用多說了,即便是“喜”,也不能過度,否則會“樂極生悲”,如《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就是典型例子。
我們在后面的“長壽‘秘訣’”里會講到,在所有長壽老人的“秘訣”里,心態好是最重要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