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努爾哈赤想創嫡長為儲制嗎?

  • 大清定局
  • 向敬之
  • 2953字
  • 2022-05-11 11:48:21

1

絕大多數人都相信清朝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其實不然。

努爾哈赤二十五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于萬歷四十四年(1616)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建立后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而在此前,即萬歷四十一年,努爾哈赤對烏拉部用兵大勝后,因元妃(原配發妻)即第一代大福晉佟佳氏所生的長子褚英屢建戰功,遂命褚英執掌國政。

《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屢有功,上委以政。”

在努爾哈赤心里,嫡長子褚英就是接班人。

養兒既要有一個好環境,更要有一雙好父母。褚英生母早逝,他在父親努爾哈赤的兵營長大,十多歲就在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中躍馬揚威。

他領兵攻打安楚拉庫路,獲屯寨二十,努爾哈赤賜號洪巴圖魯(大勇士),最早封貝勒。

他在烏碣巖大戰中,獨當一面,殺敵三千,獲馬五千,得甲三千,掠奪財寶奴隸無數,大大地削弱了烏拉部的力量。努爾哈赤欣喜萬分,以褚英“奮勇當先”,賜以“阿爾哈圖圖們”尊號,即滿語“足智多謀的英雄”之意,譯曰“廣略”。皇太極登基后,封其為廣略貝勒,也是重拾舊封。隨后,褚英在宜罕山城等戰役中,也是軍功卓著,為努爾哈赤完成女真統一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堪稱建立后金的卓越功臣。

褚英軍功越來越煊赫,性情卻越來越殘暴,心胸越來越狹隘。

他提前把自己當成了至高無上的主子,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既同努爾哈赤最得力的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發生了權力之爭,又向與自己同胞或同父異母的諸兄弟動不動就大發雷霆。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諸子爭儲,聯合五大臣擠掉褚英。

褚英的“罪狀”有三:

一是挑撥離間,使諸貝勒與五大臣彼此不和,導致執政團隊內訌;

二是索取諸弟的財物、馬匹,貪小利而忘大義,不具備接任最高領導人的胸懷;

三是他放話,即位后,將誅殺與他為惡的諸弟、諸大臣。殺功臣努爾哈赤沒干過,殺兄弟那是禽獸不如。

這些罪狀,到底有多少水分,不得而知,畢竟后來繼位的皇太極也是反對派的骨干。

即便努爾哈赤再愛自己的嫡長子,也不會料到此子在其年富力強時,就想到了提前接班。

《清史稿·褚英傳》記載:“褚英意不自得,焚表告天自訴,乃坐詛咒,幽禁,是歲癸丑。”他在努爾哈赤出征在外時,寫詛咒對天地焚燒,揚言:希望出征之師被擊敗,以便他殺了打敗歸來的努爾哈赤和諸兄弟。

這些,是不是也是皇太極偽造的?不好辨明,畢竟歷代留給后世的史料都是真真假假。

最后,在后金開國的前一年,努爾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將已被幽禁了兩三年的褚英處死。《滿文老檔》記載,褚英被罷政后,其胞弟代善在諸阿哥中年歲居長,驍勇善戰,軍功卓著,擁有正紅旗、鑲紅旗二旗。努爾哈赤令代善佐理國政、贊襄軍事,并說:“等我百年之后,諸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

這個大阿哥,指代善。

2

努爾哈赤建國,封四貝勒為和碩貝勒,代善為大貝勒,成了公認的汗位繼承人。隨后,在對明軍的撫順之戰、薩爾滸之戰中,代善出謀劃策,身兼先鋒,屢立戰功,更得努爾哈赤喜歡。

遺憾的是,代善和前妻所生二子岳托、碩托發生了沖突,日益激烈。有人告訴代善,稱碩托準備投明,代善五六次跪求努爾哈赤殺掉碩托。

當年殺子褚英,已成為努爾哈赤不愈的心痛,今日代善又要悲劇重演,努爾哈赤自然不肯,于是下令調查兒孫矛盾。原來是代善對繼妻之子與前妻之子厚此薄彼。

努爾哈赤對代善說,你也是我前妻所生,為何我對你最親切?他再次下令,讓岳托、碩托與代善分家,剝奪代善儲君位,但還是讓代善為四貝勒之首,參與國政。

努爾哈赤生前并未密建皇儲,導致他死后諸子展開汗位爭奪戰。

也許在努爾哈赤的心里,代善作為大貝勒,是理想的接班人選。

事實上,努爾哈赤死時,代善之子岳托、碩托、薩哈廉、瓦克達已是征戰名將,掌管鑲白旗的褚英之子杜度也追隨代善。當時代表后金國對外交涉的“十固山執政貝勒”,代善、岳托、碩托、薩哈廉、杜度都是核心成員。故而,代善的實力最強,但他最后聽從兒子岳托、薩哈廉的建議,支持皇太極。

3

電視劇《太祖秘史》中,褚英粗暴,代善愛財,結果被皇太極利用,丟了儲位。

褚英陰謀代努爾哈赤自立,是被皇太極等告發的。而劇中的代善顯得很無能,這是與歷史嚴重不符的。

褚英死在努爾哈赤稱汗前一年,而四大貝勒為努爾哈赤稱汗時所設。努爾哈赤稱汗后,代善即便被廢了儲位,也積極輔佐治理國政,因為他很有謀略。

雖然元妃佟佳氏死于努爾哈赤起兵之初,即萬歷二十年,但努爾哈赤打下江山時,最中意的接班人還是發妻留下的兒子。

滿人有幼子守灶的舊俗,然而到過明都北京的努爾哈赤,卻似乎對漢人的嫡長子繼承制有了興趣。四大貝勒中,除了二貝勒阿敏是汗弟舒爾哈齊家的代表外,其他三大貝勒,一個是代善,一個是繼福晉富察氏所生的第五子莽古爾泰,一個是大妃葉赫那拉氏所生的第八子皇太極。

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爾哈赤頒布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代善被其嫡長子岳托取代,舒爾哈齊家的代表為阿敏和濟爾哈朗,還有莽古爾泰及其胞弟德格類、皇太極、阿濟格、多鐸—多爾袞。

都是嫡系子孫入列,努爾哈赤七個庶子無一人在內。

努爾哈赤將部分大權和旗務交給了嫡子,而嫡子中又以四大貝勒為領軍人物。

清朝的皇子們,要想被自己的皇帝老爸封王,得看自己的能耐、機遇與父皇的喜好。

即便都是皇帝生子,然而因生母身份、爵位高低等,兄弟之間的政治待遇也會出現嚴重不對等。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確定九等制,除皇長子豪格因軍功卓著而受封和碩肅親王外,其他十子作為皇子都不得封。

順治六年(1649),將宗室爵位厘定為十二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有功封,有恩封,有考封”(《清史稿·皇子世表一》)。

順治生子八人。其在位時,僅追封未命名的皇四子為榮親王,其他兒子都是普通皇子身份,其中就包括后來成為康熙皇帝的皇三子玄燁。

《清史稿·皇子世表一》記載:“原夫錫爵之本意,酬庸為上,展親次之,故有皇子而僅封貝勒、貝子、公者。揆諸前禩,至謹極嚴。”酬庸者,即論功行賞。展親者,謂重視親族的情分,即皇帝諸子有嫡庶之分。

多爾袞曾有一句話,透過了現象說本質。

順治五年十二月,大同總兵姜瓖聞訊多鐸病故、多爾袞染病,率眾反清,自稱大將軍,打出南明的旗號。

第二年正月,山西叛軍劉遷攻打代州,占據外城,形勢嚴峻。太宗的皇五子碩塞,堅守防區,麾兵掩殺來敵,用豎梯攻城大破敵軍,斬殺敵將郭芳遷,為代州解圍,又擊敗了劉遷的七千援兵。碩塞多有戰功,因此在大同陣前被前來督戰招降的攝政睿親王承制晉為親王。同時受封的還有阿巴泰第三子博洛、褚英第三子尼堪。

對于這次擢封,多爾袞假順治帝諭旨,說:“博洛、尼堪、碩塞皆不當在貴寵之列。茲以太祖孫故,加錫王爵。其班次、俸祿不得與和碩親王等。”(《清史稿·碩塞傳》)

多爾袞的所謂貴寵之列,該是太祖太宗嫡子嫡孫,有嫡庶之分。

博洛、尼堪、碩塞確是太祖孫,而碩塞是太宗之皇子、世祖之親兄,按貴寵不當與同等。多爾袞將碩塞等同于太宗的侄子、世祖的堂兄,無疑又是一種血緣歧視。多爾袞封碩塞為親王,還特地強調在政治待遇和薪酬分配上,只比他原來的郡王稍好,但要比太宗和多爾袞封的和碩親王們要差很多。

按清制,和碩親王為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每歲給俸銀萬兩、祿米萬斛;而郡王歲俸銀五千兩、祿米五千斛,比和碩親王世子歲俸銀、祿米的份額還要少一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安岳县| 莆田市| 托里县| 呼伦贝尔市| 玉林市| 大新县| 望谟县| 阿克陶县| 望江县| 宁德市| 太原市| 子洲县| 墨玉县| 尼玛县| 伊川县| 达孜县| 万年县| 页游| 澎湖县| 商河县| 泸定县| 岫岩| 绥江县| 葫芦岛市| 丹寨县| 介休市| 应城市| 贡嘎县| 吕梁市| 乐至县| 四平市| 大港区| 安吉县| 湖南省| 朝阳区| 卓资县| 长乐市| 广安市| 奉化市|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