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鬼才魏明倫,妙答記者問

  • 流光飛影
  • 饒丹華
  • 8327字
  • 2022-05-10 14:49:31

問:大家稱您是鬼才,您怎樣評價自己?

答:很多傳媒不約而同地向我提出過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我只上過小學三年級,是當代中國作家里學歷最低的“小不點兒”。高玉寶、陳登科的學歷雖然比我還低,但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都曾到學院進修補課。小說家二月河的學歷大約也不高,但總比我高一截。我九歲就失學唱戲,快五十年了,只在小劇團里生活,連一般的省市級編劇進修班都沒上過,文化程度只算半文盲。大家很奇怪,問我的學識從哪里來的,尤其是對古漢語的駕馭能力是從哪里來的。我大半輩子待在小地方,九歲參加自貢市川劇團,四十八年未換供職單位。這里交通閉塞,信息不靈,經濟貧困,文化環境欠佳,但大家從我的戲劇和雜文里可看出:魏明倫的思想觀念與當代新潮匯合,甚至比大都市里一般文化人的觀念更為超前!這又是怎么形成的?從我的經歷看,舞臺經驗多,戲劇感覺好,這是情在理中??墒俏业奈膶W功底不淺,觀念又很超前,這就顯得奇異。無師自通,似有鬼神相助,鬼才之稱,由此傳開。其實,我的學識與能力并非只靠“鬼聰明”,是靠艱苦的自修自練。我的文學知識不是從校園課堂汲取的,是我從童年就開始自學而來的,我的舞臺生活與讀書生活從小就同步進行。我自幼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從小就觀念超前。我越獨立思考,遭遇越坎坷;我越坎坷,我越加獨立思考。如此“惡”性循環,形成我的特殊思維方式,即逆向思維、輻射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一輩子創造成癮,凡事都想再創造。煙可戒,但我的創造癮大,實在戒不掉。我的逆向思維、輻射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積累起來,自然化合為與眾不同的“體制外思維”!人在體制內,思在體制外。最近,上海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年,發行紀念信封,請我題詞。我寫了兩句話:要大力促進體制改革,必須采納體制外思維!我國不是號召改革體制嗎?體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單靠體制內思維能夠真改嗎?所以說,要動真格的,要大力促進體制改革,必須采納體制外思維。乍一聽來,這又是“鬼話”!對,這就是《巴山鬼話》。我回答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說:“有時候,人話是假話,而‘鬼話’接近真話,至少不是套話?!秉S苗子先生給我送來兩幅墨寶,一幅大書四字:有鬼無害!一幅大書三字:董狐筆!寓意是鬼才狐筆,繼承董狐精神,敢于秉筆直書。

問:據說錢鍾書先生也贊揚您的文章,請問,有這事嗎?

答:確有其事,早已見報。據華君武、舒展等師友轉達,又經錢鍾書先生的女兒錢瑗證實,再蒙錢先生本人贈書題詞,錢先生的確對我的雜文、碑文有過好評。眾所周知,錢鍾書先生治學嚴謹,人格高尚,平生不作溢美奉承,為什么破例對晚輩拙作垂青一贊?可能是我的《致姚雪垠書》《雌雄論》《毛病吟》《半遮的魅力》等文章有獨到見解,引起錢老注意。也可能是我文章的形成,即文體,與錢老有一點兒靈犀相通。據柯靈先生撰文介紹錢老的文言觀點,恰好與我的看法暗合。我的行文方式,實踐了錢老的“現代文言”主張。最近,上海、廣州都有學者研究我的碑文系列,再聯系我的劇作《夕照祁山》,從文學造詣看,絕不是靠“鬼聰明”能夠成篇的。他們深感我是苦吟成戲,苦學成才,怎一個“鬼”字了得!

問:《夕照祁山》不像您的《潘金蓮》《變臉》《中國公主杜蘭朵》那樣名傳全國?!断φ掌钌健钒l在什么刊物上,這出戲說什么內容?

答:從某種意義講,《夕照祁山》是《潘金蓮》的姊妹篇。當我重新審視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最壞的女人潘金蓮之后,又斗膽重新審視了中國家喻戶曉的最神的男人諸葛亮。在我看來,最壞的女人沒有那么壞,最神的男人也沒有那么神。在我的筆下,民女潘金蓮是善惡并舉,偉人諸葛亮是晦明并存,都是復雜組合性格。重寫潘金蓮,是我對古典名著《水滸傳》的女人觀提出疑問。再塑諸葛亮,是我對又一部經典巨著《三國演義》的圣賢觀提出商榷。我絕不是作簡單的翻案文章,要突破傳統必須吃透傳統。我鉆進故紙堆,潛心做學問,沉重的歷史反思,艱苦的藝術探索,《夕照祁山》五次改稿,問世之時正值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這戲不及《潘金蓮》幸運?!杜私鹕彙肥窃?0年代中期思想解放大潮中誕生,引起巨大反響。但《夕照祁山》的劇本沒有夭折,這戲的文學價值受到海內外出版界的重視。1992年,大型文學期刊《中國作家》全文發表此劇。編者按語:“《夕照祁山》尤其值得一讀,怎么說呢?就憑本刊破例一發,足以證明一切?!苯又?,又被中國香港《大成》藝術雜志破例全文轉載,后由中國臺灣爾雅出版社收進《魏明倫劇作三部曲》。新加坡《聯合早報》醒目標題報道說:要了解魏氏劇作,應細讀《夕照祁山》!

問:戲劇性與文學性并舉,是您劇本的主要特色嗎?您寫戲還有哪些經驗?

答:戲劇性與文學性并舉,是我寫戲的追求之一。還有,可看性與可思性相結合。“可看性”是流行詞兒,“可思性”是我試用之詞。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以“一戲一招”鞭策自己。力求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我換招頗大,但萬變不離其宗:招招不離人間煙火,每戲關注世上波瀾。我是平民作家,不迷信帝王。我覺得《國際歌》的第二句中文翻譯不準確:“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有神仙和皇帝?!笔郎蠜]有神仙,但確有太多的皇帝。怎么會沒有皇帝呢?這一句應該譯作:“也不求神仙和皇帝?!蔽业念^腦是“三無”之地:無禁區、無偶像、無頂峰。我作文寫戲堅持“三獨”精神:獨立思考、獨家發現、獨特表述。還有一種不必泛用于作文,而專用于寫戲的三層境界:引人入勝、動人心弦、發人深省。三者統一,才算上乘之戲。張藝謀導演歌劇《圖蘭朵》,發揮燈光優勢,他說他是“光不驚人死不休”!我看歌劇《圖蘭朵》的優勢是音樂,即演唱與演奏,是“聲不驚人死不休”“樂不驚人死不休”。再加上導演運用燈光變幻,精制豪華服裝,巧妙調度場面,構成活動的巨型油畫,確是“光不驚人死不休”“畫不驚人死不休”。我很佩服張藝謀的導演才華,但我寫戲是另外四個“死不休”:一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二是“戲不抓人死不休”,三是“情不動人死不休”,四是“理不服人死不休”。幾點寫戲體會,僅供同行參考。

問:請比較一下您的劇作《潘金蓮》中的潘金蓮與安娜·卡列尼娜這兩位女性。

答:我寫的荒誕戲《潘金蓮》,讓一群古今中外知名人士跨朝越國同聚一臺,與潘金蓮比較命運,其中就有安娜·卡列尼娜。她們都是家庭、婚姻不幸,第三者介入,造成更不幸的后果。安娜是帝俄時代貴族階層的蕩婦,潘金蓮是封建中國下層社會的蕩婦。一個出自托爾斯泰筆下,一個出自施耐庵筆下,兩個人文學形象的知名度都很大。但托翁對待安娜,完全不像施耐庵對待潘金蓮。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央電視臺播映英國電視劇《安娜·卡列尼娜》,社會輿論指責安娜是不道德的女性,批評電視臺播放這部名著是鼓吹婚外戀,會影響中國家庭的穩定。此時,中國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這就是我重新評價潘金蓮的動力之一。時代呼喚戲劇出現徹底反思中國婦女婚姻問題的爆炸性題材,《潘金蓮》是時代的產物,我是用托翁看待安娜的那種觀點來看待潘金蓮的不幸遭遇。當然,安娜與潘金蓮是同中有異。我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讓西方安娜與東方潘金蓮同病相憐。安娜主張自我毀滅,勸告潘金蓮不要參與殺人,最好的結局是跟安娜一起去臥軌自殺,或者服毒自殺。但武則天阻止了潘金蓮跟隨安娜臥軌自殺,叫潘金蓮休了男人,或殺了男人。潘金蓮進退兩難,中國只有休妻的傳統,沒有休夫的條例。若去殺人,更是犯罪,民女更不敢為。武則天狂笑說:可憐你是個老百姓,不似孤王掌大權。殺一個人有什么關系?我殺了千千萬萬的人,后代還是歌頌我的文治武功。我為了奪取政權,嫁禍政敵,親手把我的小女兒扼殺在搖籃中!我為了保障政權,下令處死了我的同胞姐妹和親生兒女!我的手沾滿千萬人的鮮血,可后代還是認同我的殺人道理,還是夸我功大于過。你潘金蓮吃虧在是個民女。竊國者侯,竊鉤者誅。你要是做了皇帝,別說殺一個窩囊丈夫,殺多少人都合法!

問:您的妻子漂亮嗎,你們是何時認識的?您理想中的妻子是什么樣的?

答:我在“文革”落魄時晚婚,配偶比我小九歲,先結婚后戀愛。我妻子相貌中上,是家庭主婦型。一說家庭主婦,就易被歸結為公式化的賢妻良母。人有千差萬別,我妻子能干,勤勞,但不順從,很好強,不入賢惠公式。倒是我很賢惠,常常遷就她。夫妻之間三天兩頭為小事爭執,總是我妥協息事。大風大浪相依為命,小吵小鬧怎么也吵不散。絕不會有婚變,肯定是白頭偕老。你問什么是理想中的妻子,我借用老作家張中行的說法作答。張中行把妻子分為四種類型:可意、可過、可忍、不可忍。他與楊沫是從一類走向四類,開始可意,最后不可忍了,終于散伙。我的妻子是一、二類,始終在可意與可過之間。

問:報告文學作家陳祖芬有一篇文章提到您的兩個兒子,請問,您的兒子會繼承您的事業嗎?

答:我的兩個兒子,老大叫魏來,老二叫魏完,諧音未來、未完,寓意家事國事天下事未完未了。兩個兒子性格不同,老大粗壯、爽快、活躍、大大咧咧,老二內向、俊秀、智商較高、知識面較廣??上麄內狈嵺`,更沒有我這一輩的患難經歷。以后有無作為,現在還很難預測。我不勉強他們從事文藝,更不奢望青出于藍,蘇東坡《洗兒》詩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焙⒆幽芷狡桨舶策^一生,足矣!

問:1998年,您在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中說最喜歡的詞句是“如來”。為什么是“如來”呢?

答:我前年有了孫子,小家伙長得跟他爸爸小時候一個樣。我兒子叫魏來,孫子就起名魏如來。本意是如同其父魏來,引申為佛家偈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關于“如來”這個名字,陳祖芬、馮驥才、賈平凹、文懷沙等友人各持己見。此事說來話長,請參閱《家庭》雜志1999年第3期的卷首文章《我家如來》。

問:您的業余愛好是什么?平常生活中對什么最感興趣?

答:我一生奉獻多,索取少。不喝酒,戒煙五年了,不打麻將,不跳舞,不唱卡拉OK。以前沒事下下象棋,現在閑暇看看電視。近五年來,特別愛貓。很多作家都愛養貓,夏衍、冰心、巴金、王蒙、柏楊、季羨林、錢鍾書……貓能喚起人的愛心。我養有一對貓,公的叫花花公子,母的叫白雪公主。五年來,花花公子伏在案頭伴我寫作。我這五年的劇本、雜文、散文、碑文,都是花貓瞧著我寫出來的。不幸,上個月花花公子外出,失蹤了。平時,花貓尋花問柳,半天一宿必回,可這次一去不返,消逝在人海里。我托人四處尋找,懸賞也無效,花貓杳如黃鶴。我一個多月寫不出作品,一到案頭拿筆,就想起可愛的花貓。家里留下可憐的白貓,它失去了相處五年的丈夫,白雪公主成寡婦了。唉,說起花貓我心疼,我們換個話題,好嗎?

問:好。您曾出任過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總撰稿,您對這一類晚會的印象怎樣?

答:我應邀出任過199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總策劃兼總撰稿,那是總導演張子揚多次誠請。開初是請余秋雨作總策劃,我作總撰稿。我愿意與秋雨結伴合作,才接受張子揚邀請。不料去后方知秋雨沒上任。為什么?一是中央電視臺文藝部負責人當時不知余秋雨是何方人物,二是秋雨表示要出任總策劃就得有實權,掛名則不干。我鑒于總導演張子揚的情面,留下來試一試。消息很快見報,新華社、中新社發通稿報道“巴山鬼才出任春節晚會總撰稿”。我剛去時,還真想干點兒實活,可上任不久就感覺使不上勁兒。春晚有一套用慣了的班子、方法、規矩、程序、思維模式、審美標準,我的“鬼點子”在這里行不通。籌備三個多月,重要會議就開了十幾次。廣電部四位正副部長、中央電視臺四位正副臺長,加上文藝部主任鄒友開、總導演張子揚、總撰稿鄙人每次到會,有時還請中共中央辦公廳派代表到會一起審查節目方案。光是帶觀眾彩排就搞了四次。彩排一次,總得“槍斃”一些節目。我預想的晚會創新方案,不可能被采納實施。我沉默觀察了一陣子,中途辭職告退。總導演張子揚執意挽留說:海內外傳媒都已報道魏兄是今年晚會的總撰稿,你這樣半路退出,我們怎么向傳媒解釋?請你顧全大局,坐也得坐到除夕晚上才行。我體諒張子揚的苦衷,留下來做裝飾品,出名義不干實事。當然,也干了些活兒。例如流行很廣的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是我加盟領銜作詞。再如到處傳唱的《濤聲依舊》,是我協同張子揚,還有歌舞導演陳臨春設法多次“護航”,才保住這首情歌沒被拉下來。但晚會總體構思照舊,與我的關系不大,總撰稿掛名而已。我待了將近一個季度,收獲是熟知了春節聯歡晚會的全過程。中央電視臺對我客客氣氣,我也是和氣而來,和氣而去,但我的“鬼氣”在那里自行褪掉。粗略小結一下,我對春節聯歡晚會有三點不太適應。第一,那里以北方文化為主,我的文化以南方文化為主;第二,那里的文化屬于俗文化,我的文化屬于雅文化;第三,春節聯歡晚會屬于升平文化,我的文化屬于憂患文化。還有一點是分水嶺。我的憂患意識可用于劇作,可用于雜文、散文、碑文,但不適宜春節聯歡晚會。春節聯歡晚會是歌舞升平之會,集歌舞升平之大成,是典型的升平文化。我的憂患意識在那里“用憂無地”,只算是掛上總撰稿的牌子走了一次過場。

問:近幾年,歌星、笑星、影星、電視節目主持人流行寫回憶錄,您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答:這些“星”,許多都是我的朋友或熟人。他們的著作,我瀏覽過一些。我認為,公民有創作自由和出版自由。他們愿意寫書,總比搓麻將強。他們出書,追星族買書,也不是壞事。但文化價值不大,生活瑣事,隱私秘聞,連小女子散文都說不上,有的書是小男子隨筆。真是隨得漫不經心,快到“倚馬可待”。飛速成書,蘿卜快了不洗泥。文筆千篇一律,我疑心其中有的不是明星親筆,可能有槍手代明星捉刀。如果從藝術和學術的角度審視,明星書多是平庸之作。如果從追星族的角度看,也不妨寬容、寬松,滿足追星族的閱讀需求。海納百川,明星書權當通俗讀物吧。索性放手讓其一哄而上,看其自生自滅。泡沫文化,呼啦圈風尚,雖暢銷一時,生命力卻不長。1997年,長春舉辦全國書市,倪萍碰巧與中國臺灣作家余光中一起簽名售書。倪萍門庭若市,余光中門前冷落。但倪萍的火爆是短期行為,她那《日子》恐怕長不了。而余光中著作的含金量將隨歲月增加,必會閃耀于中華文化史冊。

問: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報道您在西安舉行的全國書市上簽名售書,特別引人注目。請問您售的是什么書?

答: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的《魏明倫劇作精品集》,收了我六個戲曲劇本。我應邀去西安參加全國書市,與我一起簽名售書的有賈平凹、余秋雨、張賢亮、劉震云、陳忠實、劉墉,還有敬一丹、水均益等。我的售書點鄰近敬一丹和賈平凹,彼此都暢銷。我大約簽名兩小時,售出四百多本書,最后供不應求。主辦單位臨時從書庫調來一百多本,一會兒又售完了。熱心的讀者還是不走,有一些青年男女躬著背,挺著胸,請我在他們的衣衫上簽名。記者搶鏡頭拍照,傳媒說這個現象是為戲曲爭氣的奇跡,或者說戲曲劇本以往就沒條件上書市。但這次魏明倫的戲曲劇本集,竟然與最暢銷的《山居筆記》《高老莊》《黑鏡頭》《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以及一些明星的書排在一起競賣且不遜色,這豈不是為戲曲添彩嗎?從這個角度看,我沒有給戲曲丟臉,總算是一件好事。

問:報載中國臺灣才子劉墉在西安答記者問,把您和余秋雨、賈平凹并列為大陸三大才子。請問,劉墉與您會面了嗎?

答:只是神交,沒有見面。我常讀劉墉的散文,卻無緣結識。這次我到西安時,劉墉頭天剛走,又失之交臂,只讀到他在《華商報》上贊揚大陸三位才子。我想,劉墉如此提法,是因為這次秋雨、平凹和我都到西安而已。大陸才子甚多,豈止三位。何況平凹、秋雨成就都比我高,我叨陪末座,充數罷了。不過,在海外文化名人眼中,我以一個戲曲編劇身份忝列小說名家、散文高手之間,也算是為戲曲爭氣了吧。

問:報刊介紹您曾當選為中國藝術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這是怎么一回事?有哪些人和您一起當選?

答:這是天津《藝術家》雜志主辦,京津滬三地報刊的文藝編輯參與的活動。首屆稱作1987年中國藝術界十大新聞人物評選,劉曉慶、范曾、謝晉、駱玉笙等當選。第二屆改稱1988年中國藝術界十大神秘人物評選,以得票多少為序,張藝謀、吳天明、英若誠、潘虹、我、姜文、韓美林、王立平、趙忠祥、馬三立共十人當選。多是電影、電視、美術、音樂、曲藝界精英。戲劇界名額只有一個,沒選角兒,選上我這戲曲編劇人員了。

問:為什么叫“神秘人物”呢?

答:主辦單位解釋:神秘,即奇特、異常、反常,不是通常。列舉我的神秘事件之一:《潘金蓮》在江南一帶上演,劇場轟動,謝幕時觀眾不只是為角兒鼓掌,強烈呼喚編劇出場謝幕。編劇不亮相,觀眾不散場,這是極其反常的現象。而我當時沒有隨劇團演出,不在現場,始終沒有亮相謝幕,觀眾長久不散,尋到后臺,尋到劇團駐地,也不見我這鬼影子,所以顯得神秘了!今年在上海演《變臉》,在北京演《中國公主杜蘭朵》,也有呼喚編劇出場謝幕的反常現象。追星族正常,追鬼族反常!追角兒正常,追編劇人員反常!戲曲界長期實行“角兒制”,演員至上,編劇地位偏低,在劇團內,在文壇上,在社會上,戲曲編劇都是人微言輕。我這個“鬼”影出現,開始改變了觀眾對戲曲編劇的價值觀念。從我身上,可以看到已經斷裂了一百幾十年的中國戲曲“編劇主將制”的影子!

問:這么說,一百幾十年前,中國戲曲實行過“編劇主將制”?

答:“編劇主將制”這個詞兒是我歸納概括的。這種戲曲體制確實是從元朝開始實行的,到晚清時斷裂了。說來話長,中國戲曲的“編劇主將制”從興起到斷裂的利弊,寫一本書才能論證完備。

問:請您簡明扼要說說。

答:中國戲曲的輝煌時期是元代,元雜劇超越其他姊妹藝術,上升到當時的文化峰巔,與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并列為中國文學寶庫的精品。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涌現了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白樸等一大群劇作家,并且形成了劇作家指導梨園戲班的“編劇主將制”。這種體制的特點是知識分子帶動藝人,是文化高者帶動文化低者,是劇本帶動演出。“編劇主將制”延續到明清雜劇,延續到湯昇顯祖、洪昇、孔尚任、李漁。從《竇娥冤》《西廂記》到《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代表中國戲曲的是劇作家?!熬巹≈鲗⒅啤钡淖畲蟪晒莿”疚膶W極為發達,但物極必反,其負面效應是表演藝術跟不上趟。清朝中葉以后,劇本僵化為案頭文學,昆曲鉆入死胡同。時代呼喚表演藝術,京劇和地方戲興起,表演藝術發達,形成戲曲“角兒制”,演員至上,名角稱王。從“同光十三絕”到梅蘭芳,擴及地方戲的各路“諸侯”,表演藝術達到爐火純青。“角兒制”在產生和中興階段,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對中國戲曲功德無量。但物極必反,“角兒制”矯枉過正,把編劇貶低到幕僚與附庸的地位,甚至有奴仆之感。表演藝術獨自發達,劇本文學衰落弱化。由于演員過分地大于劇作家,表演過分地大于劇本,勢必造成形式大于內容,局部大于整體,唱腔大于唱詞等畸形藝術現象。形式大于內容的弊端使戲曲接近形式主義、唯美主義?!敖莾褐啤别B成角兒滿足于老唱傳統舊戲,不思開拓一代新風。“角兒制”缺乏與之互相約束的配合機制,請參考影視的機制。影視實行“明星領銜制”,同時又實行“導演中心制”,兩者互相約束,互相推動,成為雙軌制。是明星為大,還是導演為大?兩者職能平分秋色,相得益彰。時至今日,“角兒制”阻礙著中國戲曲的大力創新。京劇之所以不及地方戲的劇目創新,正是因為“角兒制”在京劇領域比任何地方戲更加根深蒂固。時代要求戲曲的表演藝術和劇本文學雙軌并行,比翼齊飛。戲曲亟須體制改革,即實行“編導主將制”與“角兒領銜制”并存,互相約束、互相推動的雙軌制。這種藝術實踐,我已先行一步。

問:您對我們辦好《南腔北調》有何高見?

答:在我看到的省級戲劇刊物中,貴刊辦得最活躍,有生氣,有開拓精神,有自家特色,明顯不同于其他戲劇刊物。有的省級戲劇刊物習慣一種模式,僅僅是為本省戲劇工作者提供一個發表作品的園地。當然,這也是一種辦刊的路子,無可厚非,盡可照舊辦下去。但我更喜歡你們跨越雷池的辦刊精神,不囿于省界區域性,且不囿于單純的戲劇。敢于選登一些表面與戲劇關系不大而確為大眾關注的文化熱點文稿,又敢于集中登載外省爭端大起而本省鮮為人知的戲劇事件。如上海《牡丹亭》風波,只因官方背景不明,連上海本埠都沒有集中報道,世人不知詳情。貴刊獨具慧眼,卓有膽識,獨家系列刊載《牡丹亭》風波雙方爭議文稿。這一期引人注目,成了爭相傳閱的讀物。這是為河南增輝之事,對河南戲劇同人打開眼界也有裨益。貴刊去年每期內容都有新招,但排版和開本顯得陳舊小氣,有待改進?,F在改名《南腔北調》,顧名思義,更不限于河南一隅,意在四通八達,兼收并蓄。好極了!我遙隔幾千里,長途電話致意:祝貴刊南來北往,立異標新!

問:請您賜稿,雜文、散文都歡迎。

答:剛才問答中,幾處提到我的碑文。附上兩篇,一賦一銘,一莊一諧。響應貴刊不拘一格的召喚。高明的讀者定能看出我的碑文與我的戲文之間的內在聯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乌拉特前旗| 江西省| 大名县| 静海县| 芜湖市| 南安市| 凤凰县| 龙海市| 肃北| 盖州市| 宜兴市| 衡山县| 临江市| 黄骅市| 小金县| 商水县| 额济纳旗| 嘉兴市| 曲阳县| 安塞县| 许昌市| 万州区| 海林市| 尚志市| 南宁市| 疏附县| 杨浦区| 呈贡县| 阿拉善右旗| 广南县| 阿荣旗| 咸丰县| 惠来县| 越西县| 杨浦区| 驻马店市| 阿城市| 婺源县| 荔波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