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選擇好你的目標,當下應該做什么(1)
- 先做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
- 錢瑛
- 5498字
- 2014-09-29 15:11:26
同樣的忙碌,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依然為生計掙扎,是上帝不公平嗎?當然不是。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箭靶的位置,你就永遠無法射中它!”沒有目標,你再忙碌也是白忙。當你醒悟時,自然會明白“選擇好目標”的真正含義了。
1.“沖上火車之前”
要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明智者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前行,成功者堅持自己的目標和定位不懈奮斗,他們最懂得奮斗前選擇好目標是最為重要的道理。
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為愛拼才會成功,努力就有效果。但是很多人拼了,結果卻輸得很慘。這是為什么呢?主要是在沒有選準目標時就盲目地往上沖了。
選擇好目標后再往前沖不僅僅是指大事而言,它適用生活中任何事情。下面一則讓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就是典例:
有三個男人一起前往火車站,但到達車站時,發現南下的火車已經開走了。雖然心中十分掃興,但也沒辦法,只好等下一班火車。
于是三個男人就一起到“鐵路餐廳”里吃東西、聊天,消磨時間。話匣子一開,三個男人七嘴八舌,談得十分起勁,一下子把時間給忘了。當他們猛然想起時間到了時,就趕緊抓起行李,沖向站臺。
此時,火車剛緩緩開動,于是三人急忙沿著站臺追趕已漸漸加速的火車。前面兩個人跑得速度比較快,跳上了最后一節車廂!但是第三個男人,因為行李比較重,跑得慢,所以沒有趕上火車,只好氣喘吁吁地看著兩個朋友漸遠而去!
突然,沒趕上火車的男人忍不住大笑起來!
“你怎么了?沒趕上火車,怎么還哈哈大笑呢?”站臺上的工作人員大惑不解。
“剛剛沖上火車的那兩個人,是來為我送行的!”
這雖然是件小事,但卻反映出如果做任何事情都像無頭蒼蠅一樣,等待你的將是荒唐的失敗。小事情鬧出笑話,大多數情況下無傷大雅,但在人生大事上,這種錯誤只會讓你無法彌補而致遺憾終生。
如果沒有經過仔細思考或沒有特定目標,只是冒冒失失地跟人往前沖,即使沖到最前面,也可能一事無成、徒勞無功。因此,擁有明確的目標是邁向成功的首要步驟。只有明確目標、方向,才不會匆匆忙忙地盲目“沖上火車”。
2.你到底能做什么
應仔細分析一下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可以在哪一方面能夠成功。
有一位大學生,成績一般,卻過分拼命地學習,總想在班級得到第一名。他以為,只要用超人的努力,將別人娛樂、度假的時間全部用來學習,就一定能成功。但是,當他快要趕上第一名時,卻永遠無法從用腦過度的后遺癥中恢復過來了。
一個人應該充分積蓄能量,并將它投入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如果你只有一種才能,你更應該淋漓盡致地發揮這項惟一的才能,而不要與那些有十項才能的人進行全方位的競爭。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一把漂亮的塑料鏟子。在松軟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時,他在沙箱中發現了一塊大巖石。
小家伙開始挖掘巖石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泥沙中弄出去。他是個很小的小男孩,而巖石卻相當巨大。手腳并用,似乎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巖石便被他連推帶滾地弄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這時他才發現,他無法把巖石向上滾動翻過沙箱邊墻。
小男孩下定決心,手推、肩扛、左搖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巖石發起沖擊,可是,每當他剛剛覺得取得了一些進展的時候,巖石便滑脫了,重新掉進沙箱。
小男孩氣得哼哼直叫,使出吃奶的力氣猛推猛扛。但是,他得到的惟一回報便是巖石再次滾落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整個過程,男孩的父親從起居室的窗戶里看得一清二楚。當淚珠滾過孩子的臉龐時,父親來到了孩子跟前。
父親的話溫和而堅定:“兒子,你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頭喪氣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經竭盡全力了,爸爸,我已經盡力了!我用盡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糾正道,“你并沒有用盡你所有的力量。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
這時,另外一個路過的人說:“孩子,不要做力所不及的事,請多發揮自己的長項吧!”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各有答案,但如果這不是一個小男孩,而是一個在工作中謀生的成人,我們更同意那位路人的觀點。
每個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工作。在金融巨頭摩根和鋼鐵大王卡內基看上去很簡單的事情,對你來說也許根本就無法完成。但你也許可以做到摩根不能做到的事情。因此,要緊的是,你應認真分析一下自己適合做什么,恰當地估計自己成功的可能性,這有助于你今后的事業發展。
每個人的成長歷程表明,進取心是所有想拯救自己的人的領路人,正是進取心為他們的前進開辟了道路。但明確適合自己的目標和應做之事是成功的關鍵。
首先,我們要通過有效的工作來獲得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來實現自己克服危機的雄心壯志。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并承受一般人所難以承受的艱辛。
其次,我們需要克服這個過程中的種種危機。我們是否具有與眾不同的價值?我們的回答是:“你當然可以克服危機。你完全有克服危機的潛力。但你最終是否一定能克服危機,就完全取決于你自己了。”
我們曾見過這樣一種精巧的機器,它可以在鋼板上打洞而沒有噪音。它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靠的是它的一個巨大的平衡輪。這個平衡輪為完成任務儲存了巨大的能量、速度和動力。一旦將平衡輪從這臺機器上移走,整臺機器就會散架。在這里,平衡輪就是機器的關鍵零件。同理,對一個人來講,常識和判斷力就是平衡輪。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這兩點,有再大的愿望也僅僅只是愿望而已。
朗費羅曾經說:“應仔細地分析一下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可以在哪一方面贏得成功。”
權衡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些什么,避免制定過高的目標,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你從事什么行業,無論你擁有什么樣的技能,你都應該力爭在該領域處于優勢位置,而不應強求自己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
善于做事的人應懂得,無論有多大的進取心,無論有多強的力量,用一種才能去做需要十種才能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3.你在忙什么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其講述的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們也知道,歷史上確有此事,唐朝玄奘大師歷盡千辛萬苦去印度取回佛經。但我們今天不講神話,而是要講一個與唐僧取經有關的寓言故事。
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本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里的一匹普通白馬。此馬本亦無什么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里干活,身強體健,耐苦耐勞,且老老實實,從不搗亂。玄奘大師想:西天路途遙遠,去時要當坐騎,回來時要負重馱經書,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一匹老老實實的馬吧。選來選去,就選上了這匹磨坊里的普通白馬。
這一去,就是17年。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時,已是名滿天下的傳奇英雄。這匹白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取經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艷羨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這17年間,大家也沒閑著,只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打轉。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般長,也一樣的辛苦。”
眾驢子和馬都不言語了。是啊,自己也沒閑著啊,怎么人家就成了“成功人士”,有榮譽有地位,自己還是老樣子呢?
諸位,不知你看完這個故事做何感想?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段話:“大學畢業十幾年后,人到中年,都各自安定了下來,同學聚會也多了起來。而這次聚會規模最大,我們這幾屆的同學,到會者有100多人。當年同窗好友,上鋪下鋪,沒什么大的區別,最多你家境好些多吃兩頓‘小炒’;他學習成績好些,老師讓他當個班干部。可十幾年的光陰過去,如今的差別就很大了:高我兩屆的一位同學剛當選為某直轄市的副市長;高我一屆的一位同學有幾家上市公司;我同班的一位同學已有數千萬的身價,功成身退,早早地過著半退休的生活……”
同學聚會的到會者,要么是重感情的;要么是自我感覺混得不錯的;一些自我感覺不好的就少有音信了。大家當年都差不多,今天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別呢?固然有運氣、機會等等偶然因素,但有沒有什么別的原因呢?
大家都沒閑著,可別人在忙什么?你又在忙什么?
美國有家調查機構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跟蹤調查。他們在一所著名大學(好像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選取了40個人,其中20個有明確的事業目標,而另外20個則沒有明確的目標,決定先找份工作,賺了錢再說。結果,20年后,前20名學生中有18個成了百萬富翁,后20個學生中僅有1個成為百萬富翁。
差別即在于此。有的人從頭至尾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成就一番事業而奮斗;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隨波逐流。大家一樣的辛苦忙碌,誰也沒閑著,甚至你比他還忙還累,可收獲卻大不相同。
當然,如何選定方向和目標也很重要。一則要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二則也要考慮到社會的發展趨勢,爭取能將自己的方向目標與社會的主流趨勢結合起來。置身于哪種行業很關鍵,總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歌猛進,你在夕陽產業中垂死掙扎吧?否則,同樣是忙碌,結果又會不同。如今那些發展得不錯的人,要么是很早投入證券金融行業,要么置身于高新技術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他們每天忙碌的都是成千上萬元的大生意。而另外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同學,每天關心的無外乎柴米油鹽、領導的臉色或出沒于文山會海……
“碌碌無為”這個成語可能我們在小學時就用它造過句子,但是否真正理解了它的含義?碌碌,忙得不可開交,但卻是“無為”,太可怕了。很多時候我們恐怕都沒有把什么叫作“忙”的真正的定義弄清楚。忙是什么呢?忙應該是在特定的時間段中朝著特定的目標進行連續不斷地努力的生存狀態。忙碌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實,讓我們回憶起來覺得自己對得起時間對得起自己。但是,如果你只是為了不閑著去忙,只是為了向人表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那么無非是自己欺騙自己罷了。
記得臺灣著名歌手李宗盛曾在一首歌中這樣唱:“忙、忙、忙,忙得沒有了方向,忙得沒有了主張……”其實,瞎忙的人就像放入一條軌道中身不由己的一個物件,一個被抽打著而轉動的陀螺,陷入這種狀態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
沒有明確的方向,就如無頭蒼蠅,行業位置不對,總在做無用之功。忙,有什么用呢?每天24小時,大家都努力。白馬隨唐僧步步朝西,十萬八千里走了個來回;而其他的眾馬驢原地轉圈,終其一生,也未能有千里之行。
4.人生要有自己的目標
很多人都知道長江的源頭在青海的唐古拉山,但我們更該知道,只有源頭的水是不可能匯成長江的,而那些被公認的長江源頭的水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經考證,那是由高原雪峰上一點一滴融化的雪水匯聚而成的。
美國總統亨利·威爾遜從小在極其困苦的家庭里長大,他在給人做學徒工的星星點點的空閑里,用微薄的收入購置了幾千本書并全部讀完。
想想看,在我們的生活里浪費的時間和金錢,如果放在威爾遜手里都能做些什么呢?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們永遠也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吧。
時間、金錢、智慧,在我們的生命里都是有限的,那么我們怎樣去充分利用它,讓其最大限度地為我們服務呢?我們利用好時間、金錢和智慧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在我們的生活中應重視管理時間。人的一生只有幾十年,而其中又有1/3的時間在睡大覺做美夢,在孩提時的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學習時間是純消費的,還要有至少十幾年的老年時光。那么,我們真正用到事業上的時間還有多少?怎么有效地利用這些時間?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時間,將點滴的時間積累起來,再盡量從那些對事業無益的事務里擠些時間出來。試想一下,我們要是每天積攢出1小時的時間,累計起來,就等于我們的生命在每年延長了15天,依此算下去,數目可觀。
在金錢的利用上同樣如此。很多商業巨子都不會輕易地浪費一分錢,只要看準了投資機會,他們就可以用他們積累的財富去創效益,以贏得更高的回報。
智慧的積累是漫長的過程,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智慧是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實踐積累,甚至是用失敗和挫折兌換而得到的。真正的成功者永遠不會說自己是成熟者,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而且他們總在不斷地追求進步和提高。
那么我們回到那個問題上來,我們聚集每個小時而為天,積攢每個銅板而為錢,積累智慧經驗而為知識,我們積累這些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為我們自己實現最終的目標做準備。也可以這樣說,不管你給自己樹立的目標是什么,想要實現它都需要這三個條件:時間、金錢、智慧!
小目標的接力過程亦是如此。我接觸的很多校園學子都會在寒暑假里去餐館或工地打工。他干好每天的工作,讓老板滿意,能領到薪金是個小目標;而到學校去交學費能學到知識并得到學位證書是中目標;將來能到社會上做一番事業就是大目標。
給自己設定的每個小目標,它們的起步和完成都是一個積累過程,都是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的。
考上大學一直都是春子的理想,由于家庭困難,在春子真的以優異成績考上某學院時,家里卻拿不出幾千元的學費。春子對家里說:“真的拿不出錢就去賣血攢錢交學費,以后靠勤工儉學補齊。”看到這樣的決心,親鄰都幫忙湊了些,終于使春子去了學校。由于春子深知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在校期間他將每一秒時間、每一分錢都用到學習上。畢業時,班上的同學就數春子成績好,可經濟條件上卻沒有比春子更差的了。同學們逛街、看電影、跳舞的時間都被春子利用到學習上,3年的大學生活更使春子懂得了積累的力量,也正因為春子用積累起來的時間得到了超群的知識,才使春子被北京某科研所錄用。他說這遠沒有達到他的目標,他還要升本、考研,為自己將來更高的目標打基礎。他說:“只要懂得利用和積累自己具備的條件,什么事都不難做到的。”
由此可見,春子的小目標已經很牢固。我們相信,他不管給自己樹立多么大的目標,只要在每個小目標上能扎實完美地完成,那他的大目標就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