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34章 幸福藏在“糊涂”里——“假糊涂”,真智慧,最幸福(5)
- 第33章 幸福藏在“糊涂”里——“假糊涂”,真智慧,最幸福(4)
- 第32章 幸福藏在“糊涂”里——“假糊涂”,真智慧,最幸福(3)
- 第31章 幸福藏在“糊涂”里——“假糊涂”,真智慧,最幸福(2)
- 第30章 幸福藏在“糊涂”里——“假糊涂”,真智慧,最幸福(1)
- 第29章 “糊涂法則”——把握好糊涂的度(4)
第1章 前言
1
什么是糊涂?《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糊涂就是不明事理,對事物的認(rèn)識(shí)模糊或混亂。常用來形容一個(gè)人腦子不靈活,分辨不了是非。
這是對糊涂書面上的解釋。
但是糊涂還有書面外的一種意義,就是一種待人處世的方法,一種人生的智慧。
“糊涂”這種人生智慧得名于清代鄭板橋的“難得糊涂”。
2
人有聰明和“糊涂”之分;同是聰明人,又有大聰明和小聰明之分;同是“糊涂”人,則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聰明一世,糊涂一時(shí)”,是說聰明人有時(shí)也會(huì)辦“糊涂事”;
“大智若愚”“難得糊涂”,是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表面上“愚拙”,真人不露相;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是蘇軾的觀點(diǎn)。他在《賀歐陽少師致仕啟》中說:“力辭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我們可以理解為——對于那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策略地回避。本來有大勇,卻裝出怯懦的樣子;本來很聰敏,卻表現(xiàn)出很愚拙的樣子。這有利于保全自己,不做隨波逐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