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具:關鍵路徑法
根據短板效應原理,項目中耗時最長的一條路徑為項目的關鍵路徑,它是完成該項目所需的最長時間,關鍵路徑上每一項任務都是關鍵任務,這些任務一旦發生延遲,就會影響項目各階段的完成。
關鍵路徑的時間延遲是導致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例如:
□ 部門、人員協作發生錯位,而產生的等待時間、有效工作時間不一致等。
□ 有的人很忙,有的人則無事可做,導致進度不一。
□ 有的事有人管,有的事無人管,導致管理延遲。
為了保證整體效益,我們要避免關鍵路徑上的時間延遲。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如何識別關鍵路徑。
(1)繪制網絡圖
尋找關鍵路徑首先要繪制網絡圖,網絡圖是用來計劃或表示項目或流程中的工作順序,以此來尋求資源與工期的最佳結合,獲得最短的生產(工程)周期,制定最佳執行計劃的管理方法。
①在一張A4紙的上半部分列出工作中所有的必要的工作環節。
②確定每項工作的正確順序,并在A4紙的下半部分按順序從左至右排列。
③用圖形將工作反映出來。
“○”,表示前項工作的結束和后項作業的開始,此符號稱為事件。
“→”,表示工作以及工作方向,線的一側標明工作的名稱,另一側標出該工作所需的時間。
“→”,表示兩個并行工作的開始和結束,它們之間并不發生交集,只顯示邏輯關系。虛箭頭用途說明如圖2-15所示。
圖2-15中的意思為:完成工作B和D,E才可開始,工作C則在工作A完成后即可開始,不需要等待工作D。為了表示這種邏輯關系,在A結束和E開始之間用虛箭頭表示虛工作。
圖2-15 虛箭頭用途說明
(2)確定關鍵路徑
關鍵路徑需要從網絡圖中尋找和確定,因而本環節的步驟承接前文步驟。確定網絡圖當中每一條路線的起始點和結束點,找出工期最長的路線,這條路線就是關鍵路徑。
①確定工作時間。估算網絡圖中每項工作所需的時間,使用一致的時間度量單位,并標在箭頭的一側。
②計算最早開工和完工時間。計算每項工作的最早開工時間(ES)和最早完工時間(EF)。
從第一項工作開始,其最早開工時間為0,然后隨箭頭方向計算,并將該項工作的時間計入網絡圖時間表中。網絡圖時間表如表2-2所示。
表2-2 網絡圖時間表
最早開工時間(ES)=此項工作的所有緊前工作的最早完工時間最大值
最早完工時間(EF)=最早開工時間+此項工作的工作時間
③計算最遲開工和完工時間。項目進度不變的情況下,依據后續工作所需時間,計算每項工作的最遲開工時間(LS)和最遲完工時間(LF)。計算方式為從項目期限的最遲完工時間逆著計算。
最遲開工時間(ES)=此項工作的所有緊后工作的最遲完工時間最大值
最遲完工時間(EF)=最遲完工時間-此項工作的工作時間
④計算松弛時間。計算每項工作以及整個項目的松弛時間(不影響整個項目進度時)。松弛時間一般來自于工作的總時差,具體是指工作最早可能開工時間可以推遲的時間。
總時差(TS)=LS-ES=LF-EF
這里還需要明確一個術語——單時差,是指工作最早可能完工時間可推遲的時間(不影響緊后工作最早開工時間)。
單時差(FS)=所有緊后工作的最早可能開工時間-EF
(3)關鍵路徑法應用
以某產品開發為例,介紹關鍵路徑法的應用。
①確定產品開發工作明細。某產品開發工作明細表如表2-3所示。
表2-3 某產品開發工作明細表
表2-3列舉了該項項目所有的工作及對應工作時間。
②繪制網絡圖。接下來繪制網絡圖,依據表2-3中后續作業說明進行繪制。某產品開發網絡圖如圖2-16所示。
圖2-16 某產品開發網絡圖
計算最早開工時間、最早完工時間、最遲開工時間和最遲完工時間(見圖2-16)。
③確定關鍵路線。通過計算每個工作和整個項目的松弛時間,來確定關鍵路線。通常在網絡圖中,關鍵路線是沒有松弛時間的。
從圖2-16中可以看出,產品開發共有三條路線。
路線一:①→②→③→④→⑤
路線二:①→②→③→④→⑦→⑧
路線三:①→②→③→④→⑥→⑦→⑧
三條路線中,節點①至節點③后續作業相同且唯一,因而只需判定節點④以后的路線。從圖2-16中可以看出,路線三沒有松弛時間。而其他兩條路線存在松弛時間。這意味著路線三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延遲都會影響項目總進度,其他路線則有充足的時間,因此路線三是產品開發的關鍵路徑,同時也是工期最長的路線。
關鍵路徑是項目計劃中最長的路線,它決定了項目的總消耗時間,管理者必須把資源集中于此。當關鍵路徑發生延遲時,要向非關鍵路徑要資源,確保它們準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