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命!逆轉和預防致命疾病的科學飲食
- (美)邁克爾·格雷格等
- 2419字
- 2022-05-09 17:24:41
病毒性肝炎
另一種常見的肝病是病毒性肝炎,是由5種不同的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的至少其中一種所引發。這5種病毒的傳染途徑及預后模式都不相同。甲型肝炎主要是“糞口傳染”:食物或水被帶有病毒的糞便污染后,再進入受感染者的口中;可以通過打疫苗,避免生飲生食、不吃未煮熟的貝類,以及處理食物的人在換尿布或如廁后都要徹底洗手來加以預防。
甲型肝炎是食源性疾病,而乙型肝炎則是經由血液和性行為傳播的。和甲型肝炎一樣,乙型肝炎也可以注射疫苗預防,每個小孩都應該注射。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型病毒,只有已經患有乙型肝炎的人才會得丁型肝炎,所以只要不染上乙型肝炎就能預防。因此,別忘了接種疫苗,并避免靜脈注射毒品和不安全的性行為。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對于丙型肝炎這種最可怕的肝炎病毒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如果長期接觸丙型肝炎病毒可能導致慢性感染,幾十年下來,就會導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丙型肝炎是需要進行肝臟移植的主要原因。[36]
綠藻和丙型肝炎
綠藻(Chlorella)可能是丙型肝炎的治療契機。一項有安慰劑對照的隨機雙盲研究發現,一天大約2茶匙的綠藻,能夠明顯增加受試者體內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自然而然殺死感染丙型肝炎的細胞。[37]一項丙型肝炎患者的臨床研究發現,補充綠藻可降低肝臟發炎的程度,不過這項研究的規模很小,而且沒有對照組。[38]
目前迫切需要丙型肝炎的替代療法,因為較便宜的舊療法常常會由于令人無法忍受的副作用而失敗;而耐受性較高的新藥物,售價又高達每片1000美元。[39]綠藻或許可以作為輔助(附加)治療,或者幫助那些不能忍受副作用或負擔不起正規抗病毒治療的人,但也并非完全沒有風險。
丙型肝炎通過血液傳染,通常是因為共用針頭而不是輸血感染,這是因為現在的血液供應都進行過消毒。然而,共享個人衛生用品,例如牙刷和刮胡刀,也可能由于微量的血液污染而發生感染的風險。[40]
曾經有過一個案例,是一名女性與受感染的同事共享超市的切肉機而染上丙型肝炎[41],但丙型肝炎病毒不會天然存在于肉品上,因為動物中只有人類和黑猩猩才會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
然而,戊型肝炎病毒完全又是另一回事。
通過飲食來預防戊型肝炎
正如美國疾控中心病毒性肝炎實驗室的某個主任,在一篇名為《肉越多,毛病越多:改變對戊型肝炎流行的看法》(Much Meat,Much Malady:Changing Perceptions of the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E)的論文所解釋的,戊型肝炎病毒目前被認為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傳染病,能夠從動物傳染給人類,而豬可能是主要的病毒來源。[42]
這種看法的轉變始于2003年,當時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戊型肝炎病毒(HEV)與吃烤豬肝有關。在檢驗過日本商場的豬肝后,研究人員發現有將近2%的豬肝呈HEV陽性反應。[43]美國的情況甚至更糟:從肉品店買來的豬肝中,有11%遭到HEV污染。[44]
這個結果雖然令人驚恐,但有多少人會吃豬肝呢?那么,豬肉的情況又是如何?
遺憾的是,豬肉也可能含有HEV。專家懷疑,大部分的美國人口都有相當概率接觸該病毒,因為在美國獻血者具有HEV抗體的概率較高。這種接觸,可能是因為吃了受到HEV污染的豬肉所致。[45]
所以,是不是在豬肉越受歡迎的國家,就有越多人死于肝病?看起來就是如此。全美人均豬肉攝取量和因肝病死亡的相關性,與人均酒精攝取量和因肝病死亡的相關性一樣,都是緊密相關的。在全美的肝臟死亡風險上,每人吃一塊豬排的風險大約跟每人喝兩罐啤酒的風險差不多。[46]
難道病毒不會因為烹調而喪失活性嗎?通常會,但在處理生肉時,常常在雙手或廚具表面會出現交叉污染的問題。肉一旦送進烤箱,大多數的食源性病原體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蒸煮溫度而被破壞,不過前提是“適當的溫度”。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將戊型肝炎病毒放在各種溫度下加熱,發現病毒能在肉食半熟的烹調溫度下存活。[47]因此,當你煮豬肉時,記得使用肉類溫度計來確定已煮至熟透,并務必遵照正確的處理方法,包括備好料后要用漂白水來清洗廚房表面。[48]
雖然大多數患戊型肝炎的人都能完全恢復健康,但不包括有死亡之虞的孕婦:在妊娠晚期的死亡風險高達30%。[49]因此,孕婦要特別留意豬肉的烹調處理。假如家里有人喜歡吃豬肉中間肉質較嫩的部分(通常未煮至熟透),應該要求他們在使用廁所后必須徹底洗手。
注意減重產品對肝臟的傷害
我們都曾見識過各種健康產品的營銷手法,在老鼠會或金字塔式的多層次直銷中,會員一方面自己賣產品賺錢,一方面招募下線,所以相關信息會傳播得非常快。而當宣傳背離事實時,也會特別麻煩。
事實上,雖然絕大多數由藥物引發的肝損傷都由傳統藥物造成,但某些膳食補充品所造成的肝損傷可能更嚴重,需要進行肝臟移植和導致死亡的概率更高。[50]這些多層次直銷商,即使產品后來被發現有毒性反應,如諾麗(Noni)果汁[51]和康寶萊(Herbalife)[52],通常還是能舉證一些科學研究來支持他們的健康主張。然而,公共衛生審查卻發現,這些研究似乎常常是“為了營銷目的而刻意設計的”,并用“旨在誤導潛在消費者”的方式呈現。一般而言,多層次直銷市場的研究人員并未透露其資金來源,但花點工夫抽絲剝繭,就能發現其中多半會交錯著利益沖突。[53]
這些令人存疑的研究,被用來為這些直銷產品的安全作保證。舉例來說,一家銷售山竹果汁的直銷公司,援引了一項他們所支付的研究,來支持他們的產品“對每個人都很安全”。在這項研究中只有30名受試者使用了該產品,以及另外10個人服用安慰劑。產品有可能會造成1%~2%的死亡率,但由于受試者樣本數有限,我們無法給出確定結論。[54]
再以瘦身產品Metabolife為例,背后的直銷公司為了證明安全性所引用的研究,只有35名受試者。[55]這種減肥藥后來被發現跟心臟病、中風、癲癇和死亡有關,已從市面上下架。[56]羥基檸檬酸(Hydroxycitric acid)是燃脂藥Hydroxycut等同類產品中的一種成分,也只在40個人身上進行過研究。[57]雖然研究中沒有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但結局與Metabolife一樣:在出現幾十例器官損害(包括肝功能衰竭需要進行肝臟移植,甚至死亡)后,終于下架了。[58]營養補充品的市場高達幾十億美元,在受到更好的管制與規范之前,為了安全起見,你最好還是吃真正的食物,既保證了健康,也保護了你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