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命!逆轉和預防致命疾病的科學飲食
- (美)邁克爾·格雷格等
- 1192字
- 2022-05-09 17:24:41
非酒精性肝病
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并不是酒精,而是非酒精性肝病。你可能還記得風靡一時的紀錄片《超碼的我》(Super Size Me),導演摩根·史柏勒克(Morgan Spurlock)強迫自己連續30天,一天三餐都吃麥當勞。一如預期,史柏勒克的體重、血壓和膽固醇數值都上升了,上升的還包括他的肝酶指數。這個跡象顯示,他的肝細胞正在死亡,將其中的內容物外溢到血液里。他的飲食為何會造成肝損傷呢?這么說好了:他正在把自己的肝臟轉化為“人肉鵝肝醬”。
一些評論家貶抑這部電影,認為太過危言聳聽。但瑞典的研究人員卻認真看待這部電影,正規地復制了史柏勒克的一人實驗。在他們的研究中,一組男女同意每天都吃兩餐快餐。實驗前,他們的肝酶指數都是正常的,但僅僅在采用這種飲食一個星期后,檢驗測試結果顯示已有75%的志愿者肝功能都不正常了。[21]如果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能在短短7天就造成肝損害,那么說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悄然成為美國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原因,應該就不足為怪了,約有7000萬人為此所苦[22],大概是美國1/3的成年人口。至于那些重度肥胖的人,百分之百都受到了影響。[23]
一如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開始在肝臟堆積脂肪時,并沒有任何癥狀。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可能會發展為炎癥,久而久之,會在肝臟形成疤痕,變成肝硬化的狀態,進而導致肝癌、肝衰竭,甚至是死亡——就如同我在胃鏡室中看到的例子一樣。[24]
快餐是引發這種疾病最有效的推手,因為非酒精性脂肪肝與汽水、肉類的攝取量有關。僅僅每天喝一罐汽水,就能提高45%脂肪肝的患病率。[25]同樣地,每天吃肉量相當于至少14塊炸雞塊的人,比起每天最多吃7塊炸雞塊的人,患脂肪肝的概率高了近3倍。[2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被形容為“脂肪和糖的故事”[27],但并非所有的脂肪對肝臟的影響都一樣。研究發現,患脂肪肝的人攝取了較多的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較少的植物性脂肪(以及膳食纖維、抗氧化物)。[28]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堅持采用含有大量蔬果、全谷類和豆類的地中海飲食,比較不容易患嚴重的脂肪肝疾病,即使這種飲食通常算不上低脂。[29]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也可能是由于膽固醇過載所致。[30]雞蛋、肉類和乳制品中的膳食膽固醇可能會氧化,然后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多余的脂肪在肝臟中堆積。[31]當肝細胞中的膽固醇濃度過高時,就會像冰糖一樣結晶,導致炎癥。這個過程與尿酸結晶引發痛風很類似(將在第10章中詳述)。[32]白細胞會試圖吞噬膽固醇結晶,但隨后在過程中死去,讓炎癥產物往外釋出。這或許可以解釋,初期的脂肪肝為何最終會轉變成嚴重的肝炎。[33]
為了探討飲食和嚴重肝病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針對約9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13年研究。他們指出,最重要的發現,可能是膽固醇攝取量成為肝硬化和肝癌的一個強而有力的預測指標。每天至少吃兩個麥當勞蛋堡的人[34],所攝取的膽固醇量會讓他們住院或死亡的風險明顯加倍。[35]
要避開肝臟疾病最常見的原因——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好的選擇,就是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膽固醇、飽和脂肪,還有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