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

第1章 晉楚的拉鋸戰(1)

晉悼公上任的三把火

國不可一日無君。公元前573年春天,欒書和荀偃殺死晉厲公后,派荀罃、士魴(fáng,士會的小兒子)為使者,前往雒邑迎接孫周回國繼承君位。

這一年,孫周剛滿十四歲。他隨荀罃和士魴來到清原,在那里接見了前來迎接的晉國群臣。

“你們是來迎接我的嗎?這真是太好了,我做夢都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福氣啊!不過話又說回來,事情發展成這樣,難道不是因為上天在眷顧我嗎?”孫周呵著白氣,不斷搓著手,興奮地說。

群臣都面面相覷,表面上不說,心里都在想:這話說得可真有意思,什么上天眷顧?明明是咱們這些卿大夫眷顧你,否則的話,你還是老老實實呆在雒邑當你的門客吧!

孫周似乎看出了大伙的心思,微微一笑,問了一個問題:“諸位大夫,一個國家為什么要有君主?”

“這……”大伙沒摸清楚孫周的套路,不敢胡亂回答。

“所謂君主,就是發號施令,代表天子來管理國家的。如果立了君主,又不聽他的號令,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你們擁立我為君,我很感謝。但是丑話說在前頭,既然要我當這個國君,就得聽我的號令,不許有絲毫馬虎。否則的話,我現在就回雒邑去,過我的安閑日子。”

后人評價孫周,認為他這一露面,就表現出成熟的政治智慧:第一,君權神授,我孫周之所以能夠當這個國君,是上天的意旨,不是你們這些卿大夫賦予的,這是個合法性的問題,必須先界定清楚,你們不要居功自傲;第二,既然要我來當這個國君,就得把我當國君對待,令行禁止,服從我的管理。如果想把我當作提線木偶,對不起,沒門!

群臣聽了,戰戰兢兢地拜倒在地上,說:“迎接您當國君,自然是要聽從您的號令,這是晉國上下共同的愿望,誰敢不唯命是從?”

得到群臣效忠的保證后,孫周才從清原動身,抵達首都新田。但他并不急于掌權,而是先做了三件事:

第一,入城之前,先與以欒書為首的卿大夫舉行盟誓,宣布繼任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悼公;

第二,進城之后,在大夫伯子同家借住了十天,齋戒沐浴,然后到武宮(晉國的宗廟)祭祀祖先——當國君是件大事,必須到列祖列宗那里備個案;

第三,驅逐晉厲公的外嬖夷羊五等七人。

二月初一日,晉悼公進入朝堂,正式行使國君的權力。一上朝就宣布了九條新政:一、向百姓布施財物,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二、免除民眾拖欠的賦稅,減輕人民負擔;三、起用晉厲公時期被打壓的朝臣,撥亂反正;四、救濟災民,解決底層民眾的燃眉之急;五、禁止奢侈浪費,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六、調低賦稅額度,爭取士大夫階層的支持;七、寬容有罪責的人,提倡以德治國;八、節省公室開支,艱苦樸素,從自己做起;九、以糧為綱,農忙季節不發動農民參加戰爭或國家建設。

以上九條,為《左傳》所載。《國語》的記載與之類似,但是特別加上了一條:但凡年過七十的國民,晉悼公都親自接見他們,尊稱他們為祖父,并且說“不敢不接受您的教誨”。說句題外話,那年代活到七十歲的人有如鳳毛麟角,而且就算活到那個年齡,也基本上是又聾又瞎又啞,不太可能長篇大論,喋喋不休,所以咱們不用擔心晉悼公的耳朵聽出老繭。

接著是大規模的人事調整。

首先是任命魏锜(qí)之子魏相為下軍元帥。任命理由是:“邲之戰中,魏锜在下軍輔佐荀首,俘獲了楚國的公子谷成,殺死了連尹襄老,后來晉國才得以用公子谷成和連尹襄老的尸體換回被俘的荀罃。鄢陵之戰中,魏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為晉軍的勝利立下首功,自己卻被楚將養由基射死。魏锜勞苦功高,他的子孫卻不在顯位,這是不合適的。”

其次是任命士魴為新軍元帥。任命理由:“士魴是士會的小兒子、士燮(xiè)的同胞弟弟。士會修訂法令,整頓秩序,晉國才有安定的局面,他制訂的規章制度到今天仍然在實施;士燮勤勤懇懇為國操勞,將諸侯牢牢團結在晉國周圍。任命士魴為卿,也是為了讓士氏宗族繼續發揚光大。”

又任命魏顆的兒子魏頡(jié)為新軍副帥,輔佐士魴。任命理由:“輔氏之戰中,魏顆憑借自己的英勇擊退秦軍,俘獲了秦國的大力士杜回,這一功勛被鐫刻在先君景公的鐘上。魏顆的功勞使得秦人不能得志于晉國,他的兒子不可不用。”如果沒記錯的話,魏顆戰勝杜回,并非由于英勇,而是靠了鬼魂相助。瞧瞧,做一回好事,自己保命,還蔭及子孫,這多劃算!

士貞伯學識淵博,博古通今,而且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工作中,被任命為太傅。賈辛具有數學天賦,能夠準確地計算工程使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被任命為司空。欒糾善于駕馭戰車而且有一定的軍政知識,被任命為晉悼公的戎車駕駛員,同時負責培訓全國的車夫。荀賓武藝高強而且不驕不躁,被任命為晉悼公的戎右護衛,同時擔任全國武術總教頭。

荀家、荀會、欒厭、韓無忌被任命為新的公族大夫。任命理由:“荀家樸實寬厚,荀會機敏而有文才,欒厭勇敢果斷,韓無忌處變不驚。膏粱子弟驕奢放縱,不服管教,讓樸實寬厚的人教育他們,他們才能夠修身養性,勤于學習;讓有文才的人引導他們,他們才能夠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勇敢果斷的人勸誡他們,培養他們敢作敢當的精神;讓冷靜的人影響他們,他們才能夠做到心志專一,不開小差。”順便說一下,荀家、荀會是荀偃的族人,欒厭是欒書的長子,韓無忌是韓厥的長子。史學界一般認為,晉悼公此舉,意在籠絡荀、韓兩家,削弱欒家的勢力。

晉悼公又宣布:各軍的正副元帥撤銷固定的戎車駕駛員,設立軍尉擔當該職。任命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為副,魏絳為中軍司馬,張老為候奄(官名);鐸遏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上軍司馬;任命程鄭為乘馬御(官名),負責全國的戰馬訓練事務。

據《左傳》記載,晉悼公這次人事調整,各部門的長官,都是選拔名聲良好的人來擔任,而且都能勝任各自的工作;設立官位,沒有超出古代的編制;封賞爵位,沒有超過受封者的品德;部隊中建立了嚴格的等級秩序,民眾也不再發牢騷。新官上任三把火,晉悼公這三把火,驅散了長期以來籠罩在晉國上空的陰霾,昔日的霸主之國,又重新顯露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同年六月,國際局勢再一次風云突變——鄭成公在楚共王的指使之下,突然帶兵入侵宋國,打到了宋國首都商丘的曹門(西北門)之外。楚共王也帶兵從南方入侵宋國,在朝郟(jiá,宋國地名)與鄭成公會師后,楚軍將領公子壬夫和鄭國大夫皇辰聯合出兵,入侵城郜,奪取幽丘,攻占彭城,將當年逃到楚國的五位“桓之族”——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送到了彭城,并且留下兵車三百乘,幫助他們鎮守彭城。

對于宋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內憂外患的時刻。楚鄭兩國軍隊在宋國的土地上耀武揚威,魚石等人憑借楚軍的力量牢牢控制了彭城,并以彭城為基地,召集桓族的舊部準備反攻商丘。一時間,朝野彌漫著一種悲觀失敗的情緒。

有位名叫西鉏(chú)吾的大夫站出來鼓舞士氣,說:“你們都這樣愁眉苦臉的做什么?形勢真的就那么差嗎?我看不見得。如果楚國人以仁德對待我們,我們早就服從楚國的領導,不敢有貳心。可惜啊可惜,楚國人貪得無厭,欲望難以滿足,罔顧公理和道義,公然站在背叛祖國的亂臣賊子一邊,非要逼得我們無路可走。依我看,如果他們僅僅是收留了那些我們憎惡的人,讓他們狐假虎威,挑撥宋國人之間的感情,那倒算是禍害。可現在呢?楚國人竟然幫助亂臣賊子占領我們的彭城!這種公然毒害諸侯的行為,只能使人厭惡,對于我們來說,這不是壞事而是好事啊!晉國很快就會來救援我們了。”

話說得貌似有道理,可是晉國人究竟什么時候能夠出兵,恐怕連西鉏吾心里也沒有譜。同年七月,宋國司馬老佐和司徒華喜圍攻彭城,攻而不克。到了十一月,晉國的救兵還不見蹤影,倒是楚國令尹公子嬰齊為了救援彭城,再度帶兵入侵宋國。

形勢對宋國越來越不利,宋平公派右師華元前往晉國告急,明確告訴晉國人:若是再不搭救,宋國肯定頂不住,只能向楚國屈服,變成晉國的敵人了。

晉悼公到底在磨蹭個啥呢?

說“磨蹭”也許太冤枉他了。實際上,他是在進行上臺之后最重要的一項人事調整。做完這件事,晉悼公的布局才算完成,才能放手與楚國一搏。

他撤掉了中軍元帥欒書的職務,任命以忠厚穩健著稱的五朝老臣韓厥為中軍元帥。理由很簡單:第一,欒書是殺害晉厲公的幕后主使,如果連個撤職處分都不給,怎么對得起死去的先君;第二,欒書執政日久,黨羽甚豐,一日不換,新君一日不安。

剛剛做完這件事,華元就到了。晉悼公下令召集諸侯,親自帶領各國聯軍救援宋國。公元前573年十二月,聯軍進駐到彭城附近的靡角之谷(地名)。公子嬰齊得到消息,不敢與之爭鋒,將部隊撤回了楚國。

公元前572年春天,諸侯聯軍將彭城包圍得像鐵桶一般。魚石等人支撐不住,出城向晉悼公投降。晉悼公將彭城交還給宋國人,將魚石等人帶回晉國,安置在壺丘。

同年夏天,韓厥、荀偃又在鄫地(鄭國地名)舉行國際會議,魯國的仲孫蔑、齊國的崔杼,以及曹國、邾國、杞國等小國大夫參加了會議。會后,韓厥帶領諸侯聯軍進攻鄭國,打到新鄭的外城,而且順勢入侵了楚國北部。

同年秋天,楚將公子壬夫采取圍宋救鄭的策略,帶兵入侵宋國,鄭國也響應楚軍的攻勢,派兵占領了宋國的犬丘。

公元前571年春天,鄭軍再度入侵宋國……如此你來我往,晉楚爭霸進入了拉鋸戰。

晉楚兩國你來我往,最苦的是鄭國。公元前571年秋天,在晉楚兩國之間奔波勞累了一生的鄭成公終于扛不住了,臥病不起。臨終之際,公子騑(fēi)向他請示:“跟著楚國干,實在是太累了,請允許我們改換門庭,還是跟著晉國走吧。”

鄭成公聽了,苦笑一聲,問了公子騑一個問題:“難道跟著晉國干就不累?”

“這……”公子騑無法回答。

“子駟(公子騑字子駟)啊!”鄭成公拉著公子騑的手,“你還記得鄢陵之戰嗎?楚王為了救援鄭國,在鄢陵被晉國人射瞎了一只眼睛。他受到這樣的傷害,不是因為別人,而是因為寡人啊!如果背叛楚國,是忘記了人家的功勞,而且背棄了自己的諾言。拜托你們幾位,不要將寡人置于背信棄義的境地!”

公子騑流著眼淚,把頭深深地低了下去。

鄭成公死后,鄭僖公即位。根據鄭成公的遺命,公子喜擔任顧命大臣(當國),公子騑主持國家內政(執政),公子發擔任司馬。趁著鄭國舉辦喪事的機會,晉悼公又派兵入侵鄭國。鄭國人都感到心力交瘁了,紛紛要求與晉國和談。公子騑說:“先君的命令不能更改。”平息了大伙的議論。

為了瓦解鄭國與楚國的同盟,公元前571年秋天,晉國在戚地舉行了一次卿大夫級的國際會議,商討對付鄭國的辦法。在這次會議上,魯國的仲孫蔑提出一個建議:“請加強虎牢的防衛,以威逼鄭國就范。”

虎牢是鄭國西北的戰略要地,因為晉軍的多次進攻,虎牢也數度易手,城墻多處坍塌,淪為了無人駐守的廢城。如果諸侯聯軍進駐虎牢,并且加固城防,就好比在鄭國人頭上懸上了一把利劍,不怕他不服。

聽到仲孫蔑的話,晉國的首席代表荀罃站起來,向他深深一鞠躬,說:“您的建議真是太好了,我代表晉侯向您表示感謝!”接著話鋒一轉,說:“去年的鄫之會,大家都聽到齊國崔杼的發言了吧?我雖然沒有參加那次會議,但是聽人說,崔杼發表了很多不利于團結的言論。今天的會議,齊國又沒派代表來,東方的滕、薛、小邾等幾個小國歷來聽命于齊國,所以也沒有參加。所以說,晉侯的憂慮不僅僅在于鄭國啊!我回國之后,將如實匯報這次會議的情況,請晉侯向齊侯發出邀請,共同加固虎牢的城防。如果齊國不答應這個請求,那我們就只好發動諸侯對齊國刀兵相向了。因為您的這個建議,非獨對我晉國有利,而是對天下都有利,誰不參加筑城,誰就是天下的罪人,人人得而誅之!”

戚地會議之后,晉悼公果然正式向齊靈公發出請求,要齊國協助修筑虎牢的城墻。

有荀罃的戰爭威脅在先,齊靈公不敢推搪,派崔杼代表齊國,同時還發動滕、薛和小邾等國派人參加了虎牢的筑城行動。同年冬天,虎牢關的修筑工作完成。城墻修好沒幾天,鄭國的使者果然來到虎牢,要求舉行和談。

鄭國轉向晉國的懷抱,對于楚國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如果以拳擊比賽來比喻,好比是當面遭了一記重拳。但這還不是最沉重的打擊,緊接著又有一記左勾拳,狠狠地打到了楚國的腰肋之間——公元前570年春天,公子嬰齊帶兵入侵吳國,被吳軍打得大敗而歸,猛將鄧廖被俘,士兵死傷大半。吳軍乘勝追擊,占領了楚國東部的重鎮駕城。公子嬰齊急怒攻心,發病身亡。

國際形勢持續朝著對晉國有利的方向發展。同年三月,仲孫蔑陪同魯國新任國君魯襄公(魯成公于兩年前去世,魯襄公是魯成公的兒子)來到晉國,第一次朝覲晉君,雙方在新田附近的長樗(chū,晉國地名)舉行會盟。魯襄公年方六歲,在仲孫蔑的引導下向晉悼公行稽首大禮。這一舉動引起了晉悼公的不安,派荀罃對仲孫蔑說:“上面還有天子在吶!魯侯竟然向寡君行此大禮,叫寡君如何敢接受?”

“晉侯多慮了。”仲孫蔑回答,“魯國周邊強敵環伺,寡君指望晉侯給予支持,怎么敢不行大禮?”

魯國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各諸侯國的態度。

同年六月,晉、齊、魯、宋、衛、鄭、莒、邾等國元首在雞澤(地名)舉行會盟。在晉悼公的請求下,周靈王派單襄公代表王室參加了這次會盟,為晉悼公撐腰打氣。吳王壽夢本來也在被邀請之列,而且晉悼公為了表示對吳國的重視,還特別派大夫荀會到淮水去迎接他。遺憾的是,也許是因為路途遙遠,也許是持一種觀望態度,壽夢沒有參加雞澤之會,也沒有派代表參加,搞得晉悼公心里十分不爽。

不過,另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來,多少為晉悼公掃去一些不快。這個人叫袁僑,是陳成公派出的全權代表。長期以來,陳國一直臣服于楚國的領導,與中原各國幾無來往。公子嬰齊死后,公子壬夫接任楚國令尹,對盟國采取高壓政策,經常索要財物,陳國不堪重負,所以派袁僑來參加雞澤之會,請求成為晉國的盟國。

雞澤之會開了整整三個月,直到秋天才結束。與會諸侯認清了形勢,統一了認識,振奮了精神,決心團結在王室和以晉悼公為領導的晉國周圍,共同維護中原地區的繁榮與穩定,抵抗楚國的蠶食與入侵。

一個人聽多了歌功頌德就難免驕傲,除非他是圣人或傻子。晉悼公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傻子,被眾星捧月般圍繞著,聽了整整三個月的贊美之辭,不覺也有些飄飄然了。

上架時間:2013-12-11 17:07:13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新化县| 孝义市| 和龙市| 梁平县| 陆丰市| 惠东县| 莒南县| 兴山县| 大丰市| 怀宁县| 丹东市| 两当县| 类乌齐县| 阿拉尔市| 沙坪坝区| 遂昌县| 临猗县| 偏关县| 南丹县| 汉川市| 汾阳市| 自治县| 连南| 方正县| 靖远县| 松潘县| 桐柏县| 肃南| 维西| 西吉县| 佳木斯市| 苍南县| 林甸县| 株洲县| 西城区| 峨眉山市| 七台河市| 长春市| 宝丰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