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南北朝的前奏》:慕容氏建國傳奇

北朝的起點,以北魏的建立為標志。北魏的建國歷程,與十六國的慕容燕、姚秦、赫連夏等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且燕、秦、夏諸國又與劉宋發生過戰爭。故而,我們講述這段悠遠的歷史,還要從慕容氏說起。

一、由弱到強的前燕帝國

鮮卑據說是東胡的后裔。三國末期,鮮卑軻比能部的后代,在曹魏的不斷打壓下,經歷了由強到弱、由合到分的過程。到了慕容廆時代,因為其杰出的個人能力,慕容部突然發達了。

鮮卑人在漢末三國時期分布得很廣泛,東到遼東,西至河隴,北至大漠,南至燕代,匈奴故地幾乎全成了鮮卑的天下,其主體力量則是位于代北至遼東的三部鮮卑:宇文部、段部和慕容部。

三部之中,慕容部實力最為弱小,蜷居于遼西。宇文部、段部都與慕容部有怨,經常出兵攻伐,慕容部一直處于被壓制狀態。

285年,年方十六歲的慕容廆被立為慕容部之主。慕容廆身形魁偉,姿容俊美,天生的一副領袖氣質,西晉重臣張華曾經見過慕容廆,贊嘆他是“命世之器”。

慕容廆即位后想率眾攻伐宇文部,但因遭到西晉的制止,慕容廆怒而進攻晉朝的遼西地區,還把東部的夫余國滅掉了。慕容部一系列不軌行為引起西晉的警覺,雙方從以往的藩屬關系變為敵對關系,再加上宇文部和段部一直虎視眈眈,慕容廆的處境越發險惡。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化,慕容廆與其庶兄慕容吐谷渾為爭奪牧馬場而發生內斗,吐谷渾一氣之下率本部七百戶遠走河西,開創了河西鮮卑一部。后來,吐谷渾所部后人與當地羌人融合,形成了另一個強大的部族——吐谷渾。

經歷了連番打擊,慕容廆迅速認清了形勢,他不敢再和西晉對抗,于289年向晉朝上表請降,西晉也投桃報李,封慕容廆為鮮卑都督。慕容廆還向宇文部和段部示好,“卑辭厚幣”,逐步改善了連年征戰的不利處境。

到了294年,慕容廆再率其部眾向棘城(在今遼寧北票市境內)遷徙,并在那里開始了固定的農耕生活。慕容部從此開始了經濟基礎層面的漢化進程,這無疑使其生產力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周邊的部族。

隨著慕容部的社會經濟基礎向農業社會轉變,社會體制和政治制度也迅速漢化,加上慕容部采取的尊服西晉天子的政治策略,使遼西附近的漢人紛紛前往歸附。慕容部儼然成為一個微縮版的漢制王朝。

形勢就這樣慢慢發生著轉變。慕容部的力量后來居上,先后超越了段部和宇文部。307年,慕容廆自稱鮮卑大單于,隱然躍居于三部之首。

西晉滅亡后,慕容廆繼續稱臣于東晉。但因其崛起過快,晉朝殘留在北方的平州刺史崔毖唯恐其有異心,于是勾連宇文部、段部和高句麗三家,合兵圍攻慕容廆于棘城。結果,因為三家各懷鬼胎,慕容廆又連施反間計,段部和高句麗都撤圍而去,宇文部獨自進攻慕容部。慕容廆與其子慕容翰分駐兩城,內外夾擊,大破宇文部,兼并其部眾十余萬人。崔毖的部眾也被慕容部擊潰,晉室在遼東地區最后的軍事力量被徹底消滅。

慕容廆因為實力不斷擴大而有了稱王的想法。他兩次向東晉太尉陶侃寫信,勸他北伐后趙,還想讓他向東晉建議封自己為燕王。但東晉一直不肯松口,只承認他對遼東的控制權,而不封王。333年慕容廆去世,世子慕容皝繼位,成為慕容部新的掌門人。

337年十月,慕容皝在平定慕容仁的叛亂后,在一眾漢臣的建議下,自立為燕王。封弈、韓壽、裴開、陽鶩等眾多漢臣被正式任命為燕國官員。這一政權史稱前燕,系慕容部建立的一系列燕國中的第一個。它雖未得到晉朝的承認,但其王朝實體已然形成,已不需要晉朝賦權了。

此后,慕容皝先是與后趙聯手,消滅了多年宿敵段部鮮卑,將其部眾瓜分吞并。前燕的勢力范圍進入幽州,開始與后趙相接。兩家都不是省油的燈,石虎發動兩次對前燕的進攻,第一次甚至打到燕都棘城,慕容皝一度要逃回遼東,在國相封弈、將軍慕輿根等人的堅持下才反敗為勝。第二次石虎又發大軍,仍然無功而返。慕容皝緩過勁兒后陸續出兵進攻后趙,同樣因為實力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燕趙相持,從此成為死敵。

二、漢化與人才爆發

如果后趙一直保持穩定,那么慕容氏的前燕或許永遠也進入不了中原。但天道無常,石虎死后,后趙發生冉閔屠胡事件,龐大的后趙帝國一夜崩潰,慕容氏趁機殺進河北。

當時慕容皝已經去世,其子慕容俊即位。慕容俊任命慕容恪、慕容評、陽鶩為主要輔臣,又重用五弟慕容垂,經過連續艱苦的戰爭,消滅了后趙和冉魏的殘余勢力,吞并了后趙的東半部分。

352年,自恃強盛的慕容俊放棄了祖、父兩代的奉晉政策,宣布即位為皇帝,遷都于鄴城(在今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郊),正式與東晉分庭抗禮。回顧自285年以來慕容部的艱苦創業,真可謂險象環生,一路荊棘。慕容廆、慕容皝父子都是不世出的英杰,慕容部之所以能在強敵環伺之下逐步發展壯大,正是靠著慕容廆父子的漢化決策。

所謂漢化,并不是單純地衡量慕容部與漢人的親密度。在當時實行漢化政策,有著強烈的實用目的。

永嘉之亂時,中原被胡族占領,漢人四處流徙,一大批人跟著晉元帝去了江東,又有一批躲到涼州依附前涼。但河北、河東(今山西省南部)的漢人卻始終四處流浪,居無定所,而這兩個地方,又是北方盛產士族的地區。劉漢、石趙政權,雖然其君主有一定漢化思想,但其國家體制都是以胡人為主,胡漢分治政策不僅讓漢人在感情上無法認同,政治上也沒有出路。

在這樣的情況下,慕容氏在遼東一隅實行徹底的漢化政策,必然吸引大量漢人士族投奔。而漢人士族的參與,讓慕容部的政治體制更加完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農業化的生產方式,又讓慕容部部民與土地形成了穩定的結合關系,對部民的控制更加穩固有力。

依靠漢化而取得成功,這是慕容部迥異于劉漢、石趙以及宇文部、段部乃至拓跋部的地方。

而漢化為慕容氏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些。

從慕容廆時代,慕容氏就放開胸襟,讓諸子弟學習漢化知識,系統的教育讓慕容氏迅速進入人才爆發期。

慕容廆的兒子中,世子慕容皝儒學修為極為深厚。他受業于漢人經學大師劉贊,尚經學,善天文,在位時擴大了學校規模,還親自到學校講課,這又比石勒只會辦學更進一步。

文化水平當然不是衡量部族首領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標。會不會寫文章、懂不懂經學,對統治部族也不是必要條件,但深厚的漢化功底,對于提高治理水平、促進部族統治秩序正規化,卻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除了慕容皩,慕容廆的諸子中尚有慕容翰、慕容仁、慕容昭等人,都是杰出的將才。特別是慕容翰,長期統兵作戰,在與宇文部、段部鮮卑的作戰中不落下風,還以極為宏闊的眼界,為前燕制定了定遼東、下中原的戰略決策。

慕容皝的兒子中英才更多。第四子慕容恪文武全才,在慕容皝死后,實際上挑起了慕容部的大梁,率軍東征西討,幫助慕容部取得了許多關鍵的勝利。

慕容恪最令人稱道的,是他謙和的態度和令人稱道的政治品德。慕容俊即位后,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對其他有本事的兄弟都有猜防之心,其五弟慕容垂受到他的排擠打壓即為明證。但慕容恪的品德,使他免于被慕容俊猜忌,甚至在慕容俊去世后,慕容暐主少國疑,慕容評才劣嫉賢,慕容恪仍能憑借其賢明,以一己之力震懾住了邪氣,為前燕保持了七年的政治穩定。慕容恪這種良好的品德,在胡族中是非常少見的。

慕容恪的兩個弟弟,慕容垂和慕容德,也都是當世最為杰出的人才。這兩人在后面另有專章敘述,此處就不多講了。

縱觀前燕的崛起歷程,并沒有打過什么決定國運的戰爭,勝勢是從一場場小仗中慢慢積累起來的。一個部族打一兩次勝仗不足為奇,但是經年累月甚至長達數十年都能保持極高的勝率,這就能看出部族的底蘊了。慕容部正是靠著底蘊,在漫長的命運拉力賽中,跑贏了周圍的民族。

三、胡族的頑癥——窮兵黷武

前燕帝國進入中原后,主要統治范圍是遼西、河東、河北、山東,以及河南、淮北的部分區域,國力相對來說要強于同時崛起的前秦。

但前燕最具戰斗力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慕容俊自352年稱帝,到360年去世,一直忙于攻占、消化后趙的地盤,同時與東晉的北伐軍打了兩仗。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前燕擴張的勢頭減緩了:一方面地盤擴大,各主要軍鎮的留守兵力大大分散了前燕的機動兵力;另一方面,由于前燕從慕容皝時代就一直打仗,打了幾十年,軍隊過于疲勞,無力再進行遠距離的擴張。

雖然慕容俊在境內實行嚴格的擴戶,企圖湊齊一百五十萬人的軍隊,以消滅前秦,但這件事還沒有成功——其實也根本不可能成功,慕容俊就去世了。

慕容暐即位后的數年中,與東晉一直爭奪河南。369年,桓溫發動北伐,大軍直入枋頭(今河南浚縣),幾乎將前燕統治集團嚇得逃回龍城(今遼寧朝陽)避難。

為何短短幾年,前燕就一弱如斯?

事實上,慕容部之所以能戰勝后趙,底子全是慕容廆、慕容皝時代打下來的,自285年至348年,六十余年的生聚教訓,才積聚了足以和中原強敵抗衡的實力。350年至367年,長達十七年連續不斷的戰爭,使慕容部不堪重負。慕容俊在位時期,鮮少見到鼓勵農桑、擴大生產的記載,國家經濟已積重難返,而慕容燕仍如上緊了發條的機器怪獸,不把所有的能量消耗完是不會止步的。

這大概是崛起時代的胡族文明的通病,而等到他們悔過的那一天,一切都晚了。

慕容氏開創了第一個帝國時代,但很快就見到了夕陽晚景。370年,前燕被前秦滅亡,慕容氏自皇帝以下的王公貴族悉數被俘至長安。

然而上天似乎格外眷顧慕容氏這個部族,希望的種子還在,那位胸懷故國的慕容垂,身處龍潭虎穴,卻還抱著希望,一直苦苦等待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木兰县| 连南| 固安县| 恩平市| 改则县| 阿勒泰市| 钟祥市| 皮山县| 和龙市| 边坝县| 阿拉善盟| 平舆县| 大新县| 虞城县| 名山县| 陇南市| 文安县| 华阴市| 泰兴市| 金门县| 阿瓦提县| 满城县| 林芝县| 汕头市| 揭阳市| 宝清县| 平罗县| 宾川县| 麻城市| 秦皇岛市| 理塘县| 响水县| 元谋县| 博爱县| 鲜城| 襄汾县| 咸阳市| 厦门市| 剑川县|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