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說謊的執行階段
謊言是在說謊的動機或是心理理論的指導下發生的。當人們有了準備說謊的動機或意圖時,在不同動機指導下的說謊能順利發生嗎?這是本小節要分析的內容——如何執行說謊。
6.3.1 自我控制與說謊
人們的意志對說謊有巨大作用。其中人對意志的監控與調節主要依靠自我控制進行,而自我控制在調節人的行為上有重要作用。意志可以調控人們的心理與行為,而自我控制更重視人是如何意識和調節自己的意志的(王曦,李樹義,2001)。所以自我控制通常被認為是說謊執行決定階段的重要因素。
自我控制指個體調節自己的行為,并使其與自己的價值和社會期望相符合的一種能力(陸麗娟,2016)。它可以抵制外在的物質與精神誘惑,延遲自己的需要,幫助制訂和完成計劃,以及采用合適的方式融入社會情境。為了保持或促進自己與他人的合作,抑制自己不必要或有害的行為的這種能力又被稱為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可以協助實施謊言。但在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它在說謊行為中也能發揮監督作用。當人準備說謊時,說謊帶來的負面感受和想要說實話的沖動會產生沖突,這時自我控制便開始發揮作用。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個體可以很好地抑制自己想要說真話的沖動。可見自我控制可以控制說謊的執行和發生。自我控制能力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調節自己的行為,使行為結果更好(肖澎湘,2018)。比如當人們想要偷懶的時候,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可以讓自己先完成任務再放松。另一方面,當人們說謊時,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能更好地克服說謊的焦慮和內疚等不良體驗,抑制說真話的沖動,執行說謊的準備(范偉,鐘毅平,傅小蘭,2016)。他們在生活中會比一般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他們可以克制自己不去說謊,或者不為自己的利益而說謊。
當然人們有時候還是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說謊,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強的人可能會“三思而后行”,所以不太容易說謊。有研究發現,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會贏得更多人的信任。他們不會輕易說謊,因為他們知道一個謊言需要更多謊言來彌補,最后當謊言被揭穿時,會失去他人的信任。所以自我控制總是指導人們少說謊。
有研究者把自我控制資源解釋為:在工作或執行任務時會消耗人們一定的能量,這時這種能量就處于不飽滿的狀態,且在接下來的任務中會表現不佳,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或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能量就叫作“自我控制資源”(黎建斌,2012)。由此可見,自我控制資源作為一種認知資源并不是無限的。當某事所用的自我控制資源較多時,用于其他事件的資源就會減少。當自我控制資源充足時,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聽從意志的安排以達到目的。當自我控制資源衰竭時,人也就無法控制自己,不知道接下來如何有效地完成事情。比如當人的大腦處于疲勞狀態且認知資源耗盡時,再遇到其他事,就沒有能量應對了。董蕊發現企業員工的不道德行為之所以多發生在下午,是因為員工經歷了整個上午的工作,自我控制資源消耗殆盡,可能會失去對道德的把控(肖澎湘,2018)。面對誘惑,若是沒有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人就有可能掉入陷阱。當出現利己誘惑時,人們很有可能做出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行為。尤其在人的自我控制資源不足時,說謊發生的概率更高,人們無法很好地權衡說謊的好處與不良后果,容易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說謊。吉諾·弗朗西斯卡(Gino Francesca)等人(2008)研究發現,道德認同需要一定的自我控制資源,若是自我控制資源損耗,人們就很可能無力抵擋不道德行為。
電視劇中經常出現警察在審訊嫌疑人時大多采用疲勞戰術。剛開始時,嫌疑人還可能思路清晰,堅持不說真話,但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自我控制資源被消耗,在接下來的審訊中,他們會放棄維護自己沒有犯罪的謊言。因為當自我控制資源損耗時,嫌疑人無法做到滴水不漏,一旦出現破綻就會被警察發現,最終破案。這是個反例,因為當人們損耗了自我控制資源,為了實現某種不容易達到的目的時,可能會選擇說謊。而警察審訊嫌疑人是為了不讓嫌疑人說謊,告訴他們實話。有些嫌疑人一開始不想承認自己的罪行,保持抵抗,同時也為了不暴露自己的罪行說謊,但是經過警察輪番提問,他們的自我控制資源衰竭,此時沒有多余的資源再去編謊言了,說出來的謊話邏輯混亂,漏洞百出,只能乖乖坦白。
6.3.2 說謊者的執行控制過程
自我控制不僅可以幫助人們順利欺騙他人,也可以控制自己不說謊。此外,執行控制也可以幫助謊言順利誕生。這個概念來自發展心理學,它可以調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技巧和習慣,修正人們對事物的反應,并在必要的時候改變人們執行的任務(史藝荃,周曉林,2004)。因此,它也可以調節人們籌謀說謊的動機或意圖,甚至改變謊言產生的方向。
當然,人在說謊的時候也會出現執行控制的操作,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說謊,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被發現(Sip et al., 2008)。周曉林的研究也發現執行控制可以讓人們完成正常的有目的的活動,讓整個社會和諧有序運作。要是執行功能出現障礙,就會導致人在多個方面表現不正常(周曉林,2004)。這些研究都說明執行控制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說謊。
綜上可知,執行功能有助于人實施計劃和解決問題(Lewis et al., 1989; 林瑞文,2016)。同樣,人們想要順利完成說謊,就要用好執行控制。比如人們要控制自己不說實話,并做出與客觀事實相反的反應,這就是說謊的開始。貝特·索甸和凱瑟琳·泰勒(Catherine Taylor)等人(1991)進行的一系列研究發現,人在說謊時,執行控制過程占用了較多的認知資源。這表明個體不僅要控制說真話的反應,還要監控自己的反應是否前后一致,以保證說謊的順利進行。
以往的研究發現,謊言與人們的決策和監督反應有關(朱千等,2014)。說謊時個體需要對其反應進行監控和控制。董珊珊等人的研究認為,完整的謊言必須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人們的認識能力、說謊時的反應以及說完謊言之后的面部和肢體表現。一個人在說謊過程中要是不想被識破,那就需要遏制自己某些情緒反應或是肢體表現,其中執行功能是關鍵(董珊珊,陳飛燕,何宏建,2013)。說謊行為的心理生理學模型表明謊言的實施是需要多種反應參與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客觀事實的反應都是自發的,若想要說謊,就要抑制它。為了使說謊更加合理自然,還需要大腦實時監測兩種沖突反應。由此來看,在說謊行為的發生過程中,執行功能包括抑制真實反應的出現、監測沖突與反應、執行說謊,三者相互影響確保說謊順利進行(Seiter, Bruschke, & Bai, 2002)。
小結
當人們有了說謊的動機或意圖時,接著就要思考如何執行這個決定。自我控制通常被認為是說謊執行階段的重要因素。人對意志的監控與調節的過程主要依靠自我控制進行,而自我控制在調節人的行為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自我控制不僅可以幫助人們順利欺騙他人,也可以控制自己不對他人說謊。說謊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執行控制,它可以幫助謊言順利誕生。執行控制被認為是一種監督人們進行的任務的活動,它也可以調節人們籌謀說謊的動機或意圖,甚至改變謊言產生的方向。
思考題
1.自我控制與說謊有什么關系?
2.執行控制對說謊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