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揭示人之奧秘的『最高意義上的現實主義者』(三)

  • 窮人
  •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 1465字
  • 2022-02-21 10:02:15

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對另一個人蓋棺論定,不管他自以為如何了解另一個人,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甚至不為自己所知的一面,這一面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陰暗的,這里體現的正是人性的復雜,或者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是極其隱秘的“最高意義上的現實”。一八五四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寫給哥哥的一封信里表達了類似的認識:“……人不管在哪里都是人。我四年里在苦役地的強盜中間終于剝離出了人。你是否相信:存在深刻的、強有力的、美好的性格,在粗魯的外殼底下尋找金子有多么快樂。而且不是一塊、兩塊,而是好幾塊。”對人的這種認識不時回響在作家不同時期的創作之中。

人性復雜的原因之一在于人有沖動,俄羅斯人更是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擅長的是表現沖動的惡果,或如別爾嘉耶夫所說的沖動的“巖漿”。在一八七三年《作家日記》的《伏拉斯》一文中,作家集中探討了這個問題。借著俄國鄉村兩個小伙子打賭誰敢對著圣餐(即耶穌的身體)開槍的機會,作家深入觀察了俄羅斯人會爭論、會打賭“誰比誰做得更放肆”的現象,發現了“在最高程度上對我們從整體上表現出整個俄羅斯民族”的“民族典型”:“首先是在一切方面忘記一切尺度……這是一種跨越邊緣的需求,一種對呼吸停止感覺的需求,達到深淵,半個身子吊在里面,往無底洞里張望,在個別但卻十分不稀有的情況下像個瘋子似的大頭朝下撲進去……”

這種忘記一切尺度的沖動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不陌生的。在國外一度沉迷賭博、總是賭得身無分文、預支稿費也要賭、終至債務纏身面臨牢獄之災的經歷,無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小說《賭徒》的現實基礎和直接動機,是促使其思考沖動這個魔鬼的根本原因。小說《賭徒》的主題就是沖動、狂熱、失控,各種形式的、忘記一切尺度的沖動、狂熱和失控。

二十五歲的主人公阿列克謝本是個聰明的、有教養的、善良的年輕人,狂熱地愛上他擔任家庭教師人家的繼女波琳娜,貧窮、地位卑微的他渴望一夜暴富,以為有錢就有一切,因此一次偶然的機會進入賭場后,他一發而不可收,成為金錢的奴隸,更準確地說,是成為賭博的奴隸。雖然他自以為還愛著心上人,可相比于愛情來說,賭博的力量更不可阻擋,愛人則早已退居次要位置了,在賭桌前贏錢讓他覺得自己是個王,是個神,是世界的主宰,就像他自己說的,“忽然被可怕的冒險狂熱所征服”。也就是說,他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可事實上是賭博主宰了他。應該說,聰明、目光銳利、言辭犀利的七十五歲老奶奶安東妮達·瓦西里耶芙娜同樣被這種“可怕的冒險狂熱”攫住了,卷入賭場而不能自拔,第一次上癮輸掉數量可觀的金錢,第二次干脆把全部現金和部分有價證券都輸了個精光,對自己的輕浮行為已有所悔恨、打算回國的她,卻在火車啟動前二十分鐘決定“我不贏回來死不瞑目!”,并最終輸掉了幾乎全部家產,這個被小說中眾多人物心心念念的“錢袋”借了錢才得以返回俄羅斯。

小說《賭徒》還通過男女主人公糾結的愛情關系呈現了作家在其他更為著名的作品中的主題——“馴服吧,驕傲的人”,這一主題在很大程度上與失控的情感有著直接的關系:女主人公波琳娜的心實際上一直屬于阿列克謝,但她在現實中的表現卻十分傲慢,甚至冷漠,當阿列克謝把贏來的、讓她可以借此撿回臉面的五萬法郎交給她的時候,她卻決定徹底破罐子破摔,委身于阿列克謝之后把本該摔到拋棄她的法國侯爵臉上的錢摔到了阿列克謝的臉上,這無疑是小說的一個高潮。人與人之間,尤其是男女人物之間這種說不清理還亂的關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作家看來,皆源于面子,源于蒙受羞辱后的自尊,也因此才有了“馴服吧,驕傲的人”的呼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县| 和政县| 太湖县| 衡山县| 三亚市| 揭西县| 六枝特区| 右玉县| 新沂市| 青神县| 子长县| 开远市| 日照市| 安福县| 乐安县| 神池县| 洪泽县| 盘锦市| 武穴市| 福清市| 黄骅市| 平武县| 双辽市| 志丹县| 龙井市| 沐川县| 和林格尔县| 弋阳县| 吐鲁番市| 宝应县| 西充县| 高台县| 开鲁县| 台山市| 保亭| 灌南县| 苍山县| 长垣县| 东莞市| 托里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