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德)叔本華
- 1148字
- 2022-01-27 17:52:54
2
那認知所有的事物卻不被任何事物認知的,就是主體。所以自然得說,主體是這個世界的證實者,是所有出現之物、所有客體的普遍條件,而且被視為前提;因任何事物存在,都只為了主體。任何人發現自己是這主體,那是只有當他知覺的時候,并不在他為認識的對象的時候。不過,他的身體已經就是對象、客體,所以從這個觀點說,我們稱之為表象。因身體是客體中的客體,服從客體的法則——盡管它是直接的客體。[7]如同所有知覺的對象,身體也在所有認識的形式之中,在時空中,透過時空就有所謂的多元性。但是主體,這認知而絕非被認知者,不存在于這些形式內;相反,它經常是那些形式本身的前提,所以不是多元性,也不是它的反面一元性——盡管這可以視為屬于主體。我們絕不能認知它,但就是它認知了是否有認識的存在。
因此表象的世界——我們現在光就這方面考慮它——它具有兩個基本、必要和不可分的半面。一半是客體,它的形式是空間、時間,透過這些才有多元性。但另一半,主體,不在時空內,因它在每一具表象力的“本生物”當中,是整體且不可分的。于是這些本生物當中單單一個,和客體結合,就構成了表象的世界,正如同存在著的無數所構成的一樣完全。而要是那單一消失了,表象世界就不再存在。所以這兩個半面便是在思想上也不可分,因它們各個之具有意義而存在,只由于透過、只由于為了那另一個;各個和另一半共同存在,也共同消失。它們直接地彼此限制;客體開始的地方,主體就在那兒停頓。這個限制共同或相互的性質,是見證于這項事實的:每一客體基本而普遍的形式(即空間、時間、因果),從主體著手,都能被發現且被徹底認知——即使不具備對客體本身的認識,用康德的話來講,它們先驗地寓于我們意識中。發現這點是康德主要的貢獻之一,并且是相當偉大的一個。還有,我斷定,充足理由原理乃是一般表達出我們先驗地意識到的客體的所有形式,于是所有我們純粹先驗地認知到的,不過是那個原理跟它衍生出來的東西的內涵;所以,它真正容納了所有我們先驗地確定的認識。在《論充足理由原理》中,我已詳細指出,每一個可能存在的客體如何歸屬它,就是說,和其他的客體建立一種必需的關系:一方面是被限制了,一方面是去限制。這可以推廣到所有客體——只要它們是客體、是表象,此外再不是任何事物,它們整體的存在可完全追溯到這種客體相互間必需的關系為止,到它們只以這種關系組成,因此完全是相對的為止;但這些,留著以后再仔細講吧。我進一步揭示出這種必需的關系,一般以充足理由原理表達,這個關系出現在其他關聯著客體被按照客體可能存在情形所區分出的那個歸類形式(就是充足理由的四根源)里;另外,那個歸類正確的劃分被這些形式所證實。我在書中經常預設了《論充足理由原理》一文中說的,假設讀者是看過它的,要是那兒沒有講過的話,這里就得費些篇幅來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