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讀

——開啟于陌生少女的笑容,終結于轉瞬即逝的上帝幻象
梁文道


曾經有這么一個小男孩,在九歲那一年,就遇上了他這一輩子都不能夠再忘懷的女人。就跟很多為愛情癡狂的人一樣,他要為那個女孩子寫詩。雖然我們很多人都干過類似的事情,但只有這個男孩,一寫就寫了幾十年,寫完了一卷長詩還要再寫一卷,而后面那一卷,竟然就成了世界文學史上的最高峰——《神曲》。


我們這個讀書節目[1],一路高低起伏,穿行過世界閱讀史上的各個角落,今天終于來到了西方文學史上的制高點。如果說在整個西方文學傳統,有什么人、有什么作品,足讓后來者仰止,視之為阿爾卑斯群峰最雄偉、最難攀越的峻極,那么但丁和他的《神曲》必定就在其中。在西方文學史上面,有兩位作家處在這個位置,并列雙璧,相當于我們中國詩壇的李白與杜甫,那就是莎士比亞和但丁了。曾經有人形容,如果說莎士比亞完全展現了人類精神世界的廣度,但丁就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度。甚至還有人說,但丁《神曲》的價值就相當于莎士比亞全部劇作的總和。

為什么《神曲》可以得到如此崇高的贊美?對很多我們一般中國讀者而言,或許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我們聽了一些介紹(包括我這個節目),知道其情節大概,就這么隨手翻去的話,多半會覺得它有點莫名其妙。

首先,我們很容易忘記,其實它并不是一個故事集,也不是一個長篇小說;它其實是一首詩,一首很長很長的詩。其次,它還涉及了太多我們比較陌生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一路讀來難免磕磕絆絆,不太容易理解。最后,這里頭還有一些描寫,看起來非常平凡,似乎沒有傳說中的那么了不起。不像莎士比亞,就算看不懂他的用字,不能欣賞他的辭藻,至少他的故事還是挺有趣的。更何況莎士比亞本來就妙語如珠,令人難忘。

不如先來了解一下但丁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在我們一連四集關于文藝復興的經典介紹里面,但丁的位置其實是很尷尬的。因為他出生在十三世紀的中后期,去世于十四世紀早期,也就是說,他這一生其實不在文藝復興的高峰階段,卻是正好處在歐洲漫長中世紀的秋天,以及文藝復興正要萌芽的這個階段。但他所開創的,卻引來無數后人的仿效,更啟發了太多藝術家的靈感。你且回想一下后來的西方繪畫傳統,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有多少大畫家曾經以《神曲》為主題?但丁是佛羅倫薩人,我們都曉得,這座城市是文藝復興運動的震央之一,文化與科學的成就碩果累累。與但丁同時,還有另一位佛羅倫薩人在藝術史上被稱為“西方繪畫之父”,那就是喬托了。他們兩個是好朋友,喬托甚至曾經幫但丁畫過一幅肖像畫,可惜應該已經失傳。所以我們不妨說,但丁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其中一位精神之父。

但丁的家族背景是一個佛羅倫薩的沒落貴族,雖說沒落,但他自小也還是受過相當不錯的教育。到了二十九歲那一年,他就像當時很多出身于類似階級,又有才華的紳士一樣,開始從政。不過但丁從政的路途并不算十分順利。因為當時佛羅倫薩有相當嚴重的政爭,主要發生在兩黨之間。當時意大利的北方,正好處在兩股勢力中間——一邊是教皇國的勢力,另一邊則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而佛羅倫薩就有一幫人支持教宗,另一幫人支持皇帝,這兩黨還各自分化成好幾個小派系。但丁因為所屬派系的失敗,被放逐出城,自此流亡。以后他這一輩子,都再沒有回過讓他愛恨交纏的故鄉。不過,也就是在他離開佛羅倫薩,在外流亡的這段歲月,他開始潛心寫作《神曲》,一共寫了差不多十五年的時間。是的,這是一首需要十五年的光陰才能寫完的長詩。

由于用了那么長的時間,所以這首詩我們今天讀起來,可能會發現有些稍微不是那么連貫的地方。但它的結構其實已經不能更精密了。仔細地讀,我們就能確定,但丁一定是在快要完稿的時候,回頭又把前面十幾年寫的東西做了一番精心修改,于是使得整個結構更加勻稱。

說到《神曲》的結構,大家都知道,它基本上講的是一段旅程,這段旅程其實是一次朝圣。中世紀的歐洲,是屬于天主教的歐洲。當時有不少教徒都會渴望能在一世之中來一次朝圣之旅。其中最漫長又最驚險,耗費又最巨的,當然就是沿著東征十字軍所開辟的路線,直接抵達耶路撒冷。如果做不到,那去一趟羅馬也是不錯的。要不還可以去各種各樣的圣地,比如說某個圣人的故鄉,又或者他的埋骨之所。

可是但丁的朝圣卻與眾不同,那是一種當時歷史上沒有人干過的事情。因為他的旅程并非從凡間物理世界的一個地點前往另一個地點;卻是從地獄開始,一路經過煉獄,再層層盤旋上升抵達天堂的九層高天之上。這當然是一種不可能的旅程??傻∈且晃辉娙?,他能在詩界的想象當中,完成塵世做不了的事情。

在這一趟不可思議的朝圣之旅,但丁先后穿越過三個截然不同的領域:分別就是地獄、煉獄和天堂。在這里,我們首先要注意“三”這個數字對但丁來講可是很重要的。事實上,這個數字對當時的歐洲天主教徒來講都是很重要的。因為上帝,又或者天主教徒所說的“天主”,他具有一種非常不可思議的位格,那就是圣父、圣子、圣靈(又或者圣神)的“三位一體”。由于這會牽扯到太多復雜的神學討論,所以我們就不在這個節目跟大家展開了。總之我們只要記住天主既是父又是子,還是圣神;三種面目,三種位置,兼具于一,這便夠了。

然后我們還可以發現神曲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它的《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分別都是由三十三章或者說三十三首Canto(長詩的段落)所構成,這個數字自然是三的倍數。而加上《地獄篇》一開頭的那一章,整部《神曲》的章節正好就是完美的一百章了。

最不可思議的,是但丁不止用“三”或者“三”的倍數來結構這首長詩,他甚至為此獨創了一種叫作“三韻格”的特別韻律。翻譯名家陸谷孫先生曾經把它譯為“三行隔行押韻法”[2],如此一來,這個意思就清楚得多了。三韻格本來是但丁專門為了《神曲》發明的一種韻律格式。但自此之后,它在意大利卻留下了很大的影響,成為一種經典韻格。這真是一項驚人的成就,至少在中國的詩歌史上,我們也很難見到類似的例子。

那么到底什么叫作三韻格呢?請看下面這三句詩:

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轉,

發覺置身于一個黑林里面,

林中正確的道路消失中斷。

有沒有注意到,這三句詩第一行最后的字詞是“醒轉”,而第三行的最后兩個字是“中斷”?它們是押韻的,這個“轉”跟“斷”押的是同一個韻。也就是說,三行當中的第一行跟第三行要押同一個韻。然后,到了第二個三行,就再把前面那三行詩當中第二行的韻腳拿出來,變成這一段里頭一行跟第三行的韻腳。像剛才那段詩里面的第二行是“發覺置身于一個黑林里面”,于是“面”這個字的讀音就要用來開展和結束接下來的第二段詩了:

啊,那黑林,真是描述維艱!

那黑林,荒涼、蕪穢,而又濃密,

回想起來也會震栗色變。

這第二段詩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分別以“艱”跟“變”結尾,押的正是上一句詩中第二行的尾韻。簡單地講,“三韻格”的基本結構就是:ABA、BCB、CDC……,然后一路類推下去。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聽到頭昏腦漲。但我其實想要說明,準確而忠實地翻譯這樣一部經典,到底可以有多難!《神曲》歷來的中文翻譯,至少有十幾個版本。而真正從意大利文直接譯過來的,已經算是少數。嚴格按照三韻格去翻,那就更是絕無僅有。當然很多人會說,反正我們就是看個故事,能不能干脆意譯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譯出這種特殊的格律,那就未免白費了但丁一番獨運的匠心。好在香港學者黃國彬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參考了威尼斯語、拉丁語、法語、德語、英語多種不同語言的譯本之后,再按照但丁原文,嚴格遵循“三韻格”,把《神曲》原汁原味地帶到了中文世界。這真是一項非常驚人的成就。

好,讓我們再說回到三這個數字。“三”對但丁個人而言,還有一項我們外人不好理解的特別意義。你看,九是三的倍數對不對?“九”這個數字對但丁來講可是很重要的。因為九歲那一年,他在佛羅倫薩城里面碰到了影響了他一輩子、改變了他一生的貝緹麗彩。貝緹麗彩那時候才八歲。但九歲的但丁,看到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就覺得自己墜入初戀,而且自此魂縈夢系,無法忘懷。初遇之后,又隔了九年,他們才再次相逢。這時兩人都已成年,十八歲的但丁在街上看見了十七歲的美少女貝緹麗彩。貝緹麗彩當時眼見但丁癡癡地望著自己,便對他打了一個招呼。而這個招呼,就成了封印但丁命運的神秘記號。其實但丁一輩子應該就只跟貝緹麗彩見過這兩面,可他就決定這是我終生的愛人了。坦白講,在我們現在一般人聽來,還挺嚇人的。但丁后來其實也有結婚,并且生了孩子,甚至還發生過一些別的戀情。但是在他心目中,貝緹麗彩就是唯一的女神。貝緹麗彩后來嫁給了經營金融事業的佛羅倫薩豪族——巴迪家族的一位子弟??上赖煤茉纾臍q就香消玉殞。

還是別扯那么多八卦,說回我們的神秘數字“三”。但丁九歲第一次碰到貝緹麗彩,隔了九年才有機會重逢。而九恰好就是三的倍數,所以你說這個數字對他來講要不要緊?詩人但丁平生寫過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新生》,乃是貝緹麗彩去世之后,他專門呈現的頌詩。到了《神曲》這里,貝緹麗彩就變得更加重要,從一個凡人變成了幾乎像是神一樣的人物。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究竟能走多遠呢?但丁在《神曲》里頭,把他的女神描寫成一個天堂中的一位圣女,形象光輝燦爛,圣潔美麗。而他之所以能夠走上這一段從地獄直抵天堂的朝圣之旅,也完全是因為貝緹麗彩在幕后發力,默默引導。在這個意義上來講,貝緹麗彩簡直是神曲的敘事發動機,她的作用,就是要引導但丁發現他真正的使命——做一個詩人。


在西方傳統,尤其是上古年代中,詩人往往跟先知是分不開的。他們都是一種能夠乞靈于上蒼,跟神界溝通,知道了某些常人所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再以詩的語言來傳達那些神秘訊息,從而啟示他人的特殊角色。貝緹麗彩鼓勵但丁,縱其才華,以先知一般的語言告誡人世,明辨善惡,以古人種種作為為鏡鑒,反思自我,走上正道。這是貝緹麗彩在詩里的作用。那么這么重要的人物,又該以何種形象出現才好呢?那簡直是光輝燦爛到讓人不可盯視。但丁在詩里頭剛上天堂的時候,基本上是沒辦法真確看到貝緹麗彩的,因為她通體發亮,太過耀眼,幾乎到了叫人眼瞎的地步。是到了后來,隨著但丁靈魂不斷飛升,穿越了好幾重天,凈化得七七八八,這才看到貝緹麗彩對他展示的微笑。

其實我們沒人曉得貝緹麗彩是個什么樣的人物,也不知道她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好事,竟然能夠得到圣女的地位。反正但丁說她是圣女,她就一定是圣女了?!渡袂吩谶@個意義上,是詩人獻給只見過兩面的女子的長卷。當然,與其說貝緹麗彩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倒不如說她是但丁發動想象力的著力點,但丁必須憑借她來構筑自己的整個世界。

但丁是在流亡期間動筆,并且完成《神曲》。之所以起心動念,想要創作這部長詩,應該不太可能只是因為太過想念貝緹麗彩。我們完全可以想象,事業失敗,被迫流亡,離鄉背井,處在這樣的境遇當中,但丁當然會有許多問題。那是他一個很茫然的時刻,不知路在何方,甚至開始有了中年危機。他必須面對這一切,找到一個處理這一切問題的方法。所以他就在《神曲》里面拋出了他的疑難。這個詩一開頭,就是“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轉”,一醒過來就已經到了地獄的門口。而在這個地獄門口,有三頭野獸擋住了他的去路。請注意,是“三”頭野獸。然后,詩里面就出現了他這趟朝圣之旅的第一個向導(一路上,他總共有“三”位向導),那就是維吉爾了。

維吉爾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國民詩人,也是但丁最崇拜的作家。維吉爾的靈魂帶著他穿過地獄,見證了當中種種可怕的刑罰與災禍,經歷颶風、冰霜與火焰。然后再帶著他前赴煉獄。《神曲》當中,最膾炙人口,也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卷《地獄篇》。因為里面的想象相當可怕,也相當戲劇化,現在甚至有些網游也都用它當設定??墒俏覀€人覺得,全詩最有趣的卻是《煉獄篇》,我選了《煉獄篇》頭兩章的幾行句子,請大家跟我一起讀一讀:

現在,為了航過更美好的水域,

我才智的小舟把風帆高張

前進,留下了后面險惡的海區。

同時,我將為第二個國度歌唱。

在那里,人的靈魂獲得滌洗,

然后取得條件而升登天堂。

在這里,請把詩歌復興于死地,

因為呀,神圣的九繆斯,我屬于你們。

在這里,卡莉奧佩呀,請你升起

片刻,用你當日的妙音,緊跟

我的歌。那妙音,可憐的眾鵲聽后

遭受打擊,得不到神祇開恩。

地獄的死氣,叫我的胸懷和雙眸

受盡折磨。我從里面一出來,

東方那塊藍寶石的渥彩,就柔柔

在碧空澄澈的容顏上,自天頂一帶

凝聚,一直向第一個圓圈流滴,

使我的雙眸再度感到愉快。

那顆美麗的行星——情愛的推動力,

正使整個東方為之嫣然,

把和她會合的雙魚座遮蔽。

我轉向右邊,聚精會神地觀看

另一極,并且在那里發現四顆星。

這四顆星,只有初民得覘;

天空仿佛因它們的光焰而歡慶。

北方的區域呀,你的匹偶先亡;

你喪失了機會,看不到這奇景。

當我從那幾顆星收回目光,

稍稍轉過身子,望向另一極,

即北斗七星消失的地方,

見身邊有一個老者單獨而立。

他的容顏所喚起的尊崇胸懷,

不遜于至孝兒子對父親的敬意。

他披著長胡,中間夾雜著斑白。

他的頭發,狀貌和胡子相仿,

正分成兩綹向胸膛前面垂下來。

在稍微講解這幾段詩之前,我們先繞一段路,回頭再說說《神曲》大概的主旨。我剛才已經介紹過了《神曲》最基本的結構,現在可以來說一說《神曲》這個題目。當初,《神曲》詩題并沒有神(divina)這個字在前面,就只有“曲”而已,也就是意大利文的commedia,相當于英文的comedy,中文一般譯成“喜劇”。

為什么如斯嚴肅高深的一部長詩,卻叫作“喜劇”?這是因為在當時歐洲人的理解里面,開頭很不幸,結果卻很美滿的故事,就已經能叫喜劇了,結構上相對于悲劇。這和我們今天很多人所認知的喜鬧劇頗有不同。請想想看,這段旅程從地獄開始,最終到了天堂,這還不是一個喜劇嗎?

同時我們也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部奇幻文學,又下地獄又上天堂的,充滿奇觀,一定很好玩。因為它還要探訪誰在地獄,誰在煉獄,誰又到得了天堂。因此,但丁就必須在這首長詩里面,逐一評價到他那個年代為止,歐洲歷史上的眾多名人。所以這首詩是他對史上各等人物的總評斷,甚至是對整個西方歷史的一個宏觀判決。因此必然牽涉政治和道德的審判、神學乃至于哲學上的分析。這當然就要觸及這些人物的思想與作為,也包括了對他同時代,以及歐洲歷史上一連串大事的看法。所以這簡直是一首包羅萬有的長詩。

在評論古今這么多人事的時候由于要討論誰要下地獄,誰上天堂,難免就要具體討論那些罪人到底犯了什么罪。這些罪名按照當時天主教的教義分門別類,比如貪吃、好色、背叛、欺詐、殺人等等,以罪行嚴重程度的不同,把那些罪人判處到不同層次的地獄。

而煉獄,則是天主教獨有的一種想法,介乎于天堂與地獄之間。專門容放那些雖然犯罪,但罪不至死,不用到地獄永不超生的人,給他們一個機會和空間好好洗煉罪惡,待得凈化,再榮登天堂。

在分別描寫這三大空間的三大卷當中,最有挑戰性的,應該就是天堂了,反而描繪地獄并不算是太難。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能夠想象,人痛苦起來會是什么樣子;而且就算我們自己沒有遭遇過,也多半聽過甚至見過一些酷刑。所以只要把那些叫人痛苦的東西、那些讓人遭受折磨的酷刑想象得更加慘烈,那大概就是地獄的模樣了。

可天堂就不同了,我們沒人見過天堂,也很難想象天堂是怎么回事。我們總是說天堂的人都很快樂很幸福,那什么東西能夠讓我們很快樂很幸福呢?那是不是我們都吃得好、穿得好,有帥哥、有美女呢?但天堂又怎么能有這些東西呢?這些可都是俗世肉體的快樂,純潔的天堂怎能容得下這些讓人誤入歧途的東西呢?天堂如果沒有這人間肉體上的一切歡愉,那它剩下什么呢?傳說中的天堂,是一種永恒的寧靜,至高的幸福。那是什么狀態?這已經很難想象了,然后但丁還要為天堂專門寫三十三章,這該怎么來寫呢?所以我個人以為,但丁最大的成就,其實是寫天堂這卷。他以宏奇的想象力,創造出所有我們從來沒見過的東西,一種不可以言喻的體驗,一種超越了時空之外的感受,然后還要把它轉化成視覺形象,再一層一層地鋪寫出來。

又由于天堂涉及眾多深奧的哲學跟神學的探討,所以不是那么容易讀懂。其實但丁已經沒有用當時的文人墨客最喜歡的拉丁文了,而是采用他老家的方言,托斯卡納地區的語言。這是因為他本來就是要和大眾溝通,而不是要寫給那些高級知識分子,或者教士階級??墒沁@首詩陸陸續續寫了十五年,越到后面寫天堂的部分,他就寫得越加深邃,反而背離了他要讓老嫗能解的初心。

但無論如何,因為他用了托斯卡納的方言來寫《神曲》,所以一般人就認為他是意大利語之父了。因為從此之后,脫胎至托斯卡納方言的意大利文就被但丁的《神曲》固定下來,形成了后世意大利文的基礎。難怪時至今日,所有意大利中小學生都要閱讀《神曲》,因為他們必須了解自己國家語文的源頭。

真是不好意思,又繞了一段小路,現在我們回到《神曲》的結構與煉獄。經歷過地獄雷聲的轟炸,枯干的山脈,但丁總算逃出來了,又能夠看到碧藍的青天、豐茂的綠草。可這并不是人間,而是煉獄。

煉獄在這三層結構中間非常獨特,因為它恰似人間。天堂跟地獄都是沒有時間的,是一種永恒狀態,只有在煉獄里面,時間是存在的,人的生物時鐘也是運轉的。所以,我剛才請大家讀的那幾句詩里面,《煉獄篇》第一章第二段的第一行,“同時,我將為第二個國度歌唱”,意思就是,但丁現在要為他這段旅程的第二個空間——煉獄寫詩了。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注意“我將”的“將”字。為什么呢?因為包括意大利文在內的所有歐洲語文,都是有時式的,比如我們每個人都熟悉的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而在神曲的《天堂篇》和《地獄篇》里面,但丁都沒有用過未來式。所以我們剛才讀到的那個“將”字,是整首詩第一次出現了未來式。這說明時間的向度回來了,而且這個時間是指向未來的,是有希望的。在地獄里面,你是沒有希望的,你要永遠受苦受罰。但是來到煉獄,你就有解脫的希望了,所以這才有了個“將”字。煉獄在各方面來講,都像我們人間塵世的一個反照,這個世界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圣人,死了之后不可能直升天堂。但是,你說我們盡皆大奸大惡之輩,那恐怕又有點夸張。我們應該都犯了一些小錯誤,我們都有一些品性上的問題。而我們這種凡人要是死了,按照天主教的講法,去處便是在煉獄好好鍛煉一番,等待洗清罪惡的那一天。而煉獄,至少在但丁筆下,就跟我們這個世界是差不多的。

然后我們回頭再看,《煉獄篇》第一段第二行說,“我才智的小舟把風帆高張”,就是說他剛從地獄出來,好像駕著一艘小船來到了煉獄。而他靠什么來完成這次航行呢?靠的就是他詩人的才智。在這里,詩人這個身份又再一次出現了,這艘才智的小舟,當然就是他的詩歌藝術。他要用詩歌的藝術帶領我們,穿越這一重又一重的境界。所以他又接著說“在這里,請把詩歌復興于死地”,意思就是離開了地獄,詩歌終于能夠興起。熟悉西方古典詩歌的人,應當明白他在這里是依循傳統,向天上主管文藝的女神繆斯歌唱,祈請繆斯來賜他靈感。所以這里面自然是有典故的。“在這里,卡莉奧佩呀,請你升起/片刻”,卡莉奧佩就是九大繆斯女神當中,主管詩歌的那一位。除此之外,她在神話當中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奧耳甫斯的媽媽。奧耳甫斯曾經進過地獄,請求冥王放過他的愛人,讓她返陽還生。有這么一個神話人物,于是這一行詩又蘊含了一種復活的意味。

在我們剛剛讀到的這兩章里面,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情節。話說來到煉獄沒多久,他就遇到了一位把守煉獄大門的老人。這個老人的名字叫作小加圖,他是古代羅馬非常重要的一位政要。按照歷史的記述,小加圖品性高尚,不愿意看到他效忠的羅馬共和毀于凱撒這個獨裁者之手。最后他甚至寧愿自殺,也不愿意服從僭奪大權的獨裁者。但丁把這個歷史人物安排在煉獄的大門,是非常有趣的一種設計。因為在傳統上,大部分的文學作品都會把把守地獄或者煉獄的守門人描繪為比較年輕的形象,以代表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墒堑s把一位老人放在這個位置上,這說明時間重新在煉獄出現之后,雖然可以開始展望未來,期待救贖,卻并不表示你能完全割舍你的過去。你之所以會來到這個空間,是因為你過去所犯下的罪。而每一個人的未來,都無可避免地建立在他的過去之上。所以即便你現在要開始新生,你也還是要從這個連接過去的大門開始。其實嚴格來講,按照天主教的教義,小加圖并不具備在煉獄的資格。因為他是自殺而死的,這在天主教是嚴重的罪行。但問題是他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良心的自由,于是但丁在這里放他一馬,給了他如此重要的位置。

從開頭這一段描寫,我們應該能夠看得出來,《煉獄篇》講述的是一個關于自由的故事。在這里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憑著自己的自由意志犯過錯,所以才到了這里。而在這個異樣的空間里面,我仍然保有我的自由意志。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用那個曾經使我誤入歧途的自由意志,努力懺悔,為自己洗脫過去所犯的罪惡。

節目時間有限,再這么講下去,那真是沒完沒了。但是經過剛才這么一點蜻蜓點水的介紹,我們就會發現這部經典名作的每一行,甚至是每一個字,都有值得咀嚼和推敲的意義。表面上看,情節簡單的《神曲》絕對要比我們之前給大家介紹的天書《尤利西斯》容易多了。可是我覺得,要想透徹讀懂這部西方文學史上的不朽名著,對我們中國一般讀者而言,恐怕更不容易。

首先,它要求我們必須具有和這個時代趨向相悖的耐性,能夠細讀,能夠慢讀,要一個字、一個詞地來讀它。要知道在但丁那個年代,印刷術還沒有誕生,所以書籍的種類和數量都不多。當時有不少具備閱讀能力的人,求書若渴,往往是欲讀而無書。所以一旦遇到了一本書,那他花在上面的時間和精力,完全是我們現代人不能想象的。甚至他們讀書的方法也跟我們現在追求速度和數量的泛讀習慣截然不同,那是一種非常精密,在字里行間反復推敲的細讀。所以就連那個時代的很多寫作,也都是一個一個字很用心地雕琢而成,有些作者甚至恨不得每一個詞都要表現出好幾重不同的含義。于是面對這樣的文本,我們有時實在不能不復古,盡量學習前人的閱讀方法。

其次,《神曲》畢竟是那個年代的產物,有太多《圣經》和天主教會傳統的背景,又有太多古希臘和羅馬的文化指涉,而這一切都離我們非常遙遠。所以請不要怪我在介紹這種文學典籍的時候,竟然還要花時間去介紹一番宗教教義,這實在是切入《神曲》不可回避的前設。

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想要邀請你,準備多一點時間(請放心,絕對不用像譯者黃國彬教授那樣,投入二十多年的心力),慢慢走進《神曲》的世界,回到文藝復興的源頭。


[1]指梁文道主持的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

[2]terza rima,也有翻譯成“三行詩押韻法”或者“三行詩節隔句押韻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手机| 红安县| 南澳县| 昭苏县| 临安市| 东明县| 东乡族自治县| 韶关市| 莱西市| 寿宁县| 惠来县| 肥乡县| 桂阳县| 兖州市| 乐山市| 定陶县| 邯郸县| 正宁县| 班戈县| 安阳市| 霍邱县| 琼中| 大安市| 维西| 海城市| 正蓝旗| 三江| 洛扎县| 太仆寺旗| 霍林郭勒市| 华蓥市| 和田市| 义马市| 石家庄市| 九龙县| 盘山县| 驻马店市| 秦安县| 仁寿县| 文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