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經官能癥
- 家庭保健小百科(生活保健系列30本)
- 秋實編著
- 947字
- 2022-01-19 16:27:34
神經官能癥只是一個學名,有些人到醫院診治,一聽說自己患了神經官能癥,反而愈發緊張,導致癥狀加劇。
從臨床上看,神經官能癥患者自覺癥狀很多,如失眠、心慌、氣短、急躁、頭暈、頭疼、多夢、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等,總之是渾身不自在,但是經現代醫學檢查,身體各部分又都很正常。在中醫學名詞中,本無神經官能癥這個詞語,但依其癥狀可見于不得眠、心悸、臟躁、百合病、虛損等,因此,大可不必一聽說是神經官能癥就驚慌失措。
中醫學認為神經官能癥多與七情內傷、勞逸失調、病后失養有關,其機理表現在陰陽失調,氣機紊亂,而七情內傷、勞逸失調等都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和、氣機升降失常。
在臨床上,神經官能癥多因精神緊張、過度疲勞、長期憂郁、暴怒所致。臨床當分虛實,實證以清熱化濕、鎮靜安神為法,虛證多因血氣不足,因此以補氣養血為主。據先父臨床觀察,此類患者絕大多數是陰分不足、肝經有熱和脾經有濕,三者使人體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失和,因此,先父治療時根據不同癥狀以養陰、清熱、化濕為主,加以安神等藥物,效果令人滿意。
還有的患者因為癥狀不明顯,屬于病之輕者,用藥調理一下,輔以食療、運動、自然療法等手段,也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此類患者最怕用大補的藥物或亂吃營養保健補品,越補越虛,即所謂“虛不受補”。
陰虛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多危害,那么怎樣判斷自己是否屬于陰虛體質呢?
如果有肋脹隱痛和頭痛目眩的癥狀,就說明體內的肝血不足了,那么,就需要結合飲食習慣和起居規律進行適當的調整。
如果經常熬夜,工作壓力比較大,再加上吃的東西經常以辛辣刺激為主,例如火鍋、白酒、羊肉等,那么就容易有心悸、心慌和煩躁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心陰不足。
如果有食欲減退、大便困難或者大便不成形的情況,腹部時常有脹痛和煩熱的感覺,那么問題主要在脾,說明脾的運化出了問題。
如果人經常干咳、痰少,或者感覺燥,總覺得嗓子眼兒冒煙,有口干或者口苦、口臭的現象,或者皮膚干燥、瘙癢,那么這種情況屬于肺陰虛。
腎陰虛主要體現在腰酸腿軟,還有就是健忘或耳鳴,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靜下來以后感覺耳朵里嗡嗡直響,這就是典型的腎陰虛。
但陰虛、內熱和脾濕往往又是交叉在一起的,不會產生單純的陰虛現象,一般來說有陰虛必有內熱,比如說心煩往往與內熱有關系,煩躁、耳鳴和肝經的熱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