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遠離脾濕的注意事項
- 家庭保健小百科(生活保健系列30本)
- 秋實編著
- 744字
- 2022-01-19 16:27:34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里有這樣一句話:“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不要看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如果想理解透徹的話,不是一本書就能解釋清楚的,我對這幾句話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皮毛上,因為中醫學博大精深,而且解釋這些話原則上應該是以經解經的方法,如果用白話來解釋往往容易出現偏差。但是,這幾句話講出了養生的大道理,同樣對脾濕體質人群的保養也有著現實的指導作用。
中醫調治脾濕講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對暑熱脾濕來說,古代流傳下來的治療處方以清暑益氣湯最為著名。方名為清暑益氣湯的處方有兩個:
一個是金元時代的名醫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創制的清暑益氣湯,其重在清暑除濕,健脾益氣。方用“青陳皮、蒼白術、澤瀉分消濕熱,祛濕健脾;黃芪、人參、麥冬益氣生津;黃柏苦寒瀉火,清熱解暑;升麻一味,升發陽氣,以固根本”。此方對于暑熱挾濕、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頗有效果。
另一個是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創制的清暑益氣湯,是治療夏季感受暑熱、氣津不足的常用方劑。它將常用清暑之品如黃連、知母、竹葉、西瓜翠衣、荷梗等,與益氣養陰藥物如西洋參、石斛、麥冬、粳米等兩相配合,共成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之效,用于“暑傷氣陰,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手而取效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將體內的這些濕氣去除,讓脾正常運轉起來呢?其實有很多辦法,首先我建議將不良的生活習慣消除掉,然后再在飲食上進行調理。
主要注意事項有:
第一點,少吃為好,飲食一定不要太飽,只要八成飽就好。
第二點,不要為了解暑而過于貪涼。
第三點,平時常喝濃茶也不好,喝濃茶也容易傷脾,因為茶屬寒性的,如果天天喝濃茶,這種濕氣也會在體內慢慢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