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地球上水的循環
- 地理新視窗叢書(套裝共6冊)
- 李宏主編
- 1012字
- 2022-01-21 14:29:55
有句成語叫“川流不息”,說的是水的流動性。事實上的確如此,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河流都在日夜不停地流向海洋。據估算,全年入海的河水總量有37400立方千米左右。然而陸地上的全部河流在同一時間內卻只能容納1200立方千米的水。那么河流從哪里得到這么多水源源不斷地流入海洋?
水和自然界里的所有物質一樣,在不停地運動著、變化著,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河水主要是由大氣降水補給的,大氣降水來源于大氣中的水汽,水汽的大部分又是海水蒸發后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的,而海洋上空被帶走了的這部分水,最終又被流入海的河水不斷地補充著,從而構成了地球上水的循環。水循環說起來簡單,其實,水的循環過程是相當復雜的。
我們把世界大洋作為地球上水循環的起點。太陽照射著地球,每年要用3×1023卡的熱量(占地球接受太陽能的25%),將整個地球表面51.1萬立方千米的水,蒸發為水汽。其中從大洋表面蒸發的水就有41.1萬立方千米,而它的2/3又經大氣降水重新落到海洋里,構成水的小循環。其余1/3的水被氣流帶入大陸上空,和陸地上植物蒸騰的水汽以及從土壤、其他水體中蒸發的水汽合在一起,在陸地上空遇冷凝結,以雨或雪的形式落到地面。每年陸地上的降水量約達10萬立方千米。其中一部分被地面植物截留或通過植物及地面重新蒸發到空中;一部分在地面低洼處匯成湖泊及河流,以河水形式重返海洋;另一部分則滲入地下,慢慢匯聚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土壤和巖石的孔隙中緩慢地流著,有的重新流到河床里變成河水,有的從地下慢慢流入海洋。此外,地球內部尚能分離出一部分水,通過火山噴發或溫泉的形式上升到地面,這種水叫做“原生水”。每年由地球內部分離出的原生水相當有限。
落到地面的雪融化后,以地表水或地下水形式回到海洋。而落到極地或高山上的雪所形成的高山冰川和大陸冰川也在緩慢地運動著,有的直接融化補給河流,有的直接緩慢地“爬入”海洋。不過這部分水返回海洋的周期就相當漫長了。
總之,從海洋表面蒸發后,被氣流帶入陸地上空的那一部分水,最終又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重返海洋,水的這種循環叫做大循環。
由此看來,“川流不息”的河水永不會枯竭,因為它是地球上永恒不絕的水循環的一個中間環節。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水循環過程中,運動著的大氣是水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運輸工具”。如果沒有它不知疲倦地從海洋向陸地運輸著水汽,那么陸地早已成為一片荒漠了。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地進行著大規模的水循環,才使地球上的水能夠以各種方式重新分配著,并為一切生物提供了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