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地球上的植物

由于存在地球大氣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形成了適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估計,現有生存的植物有40萬種,動物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少有10多萬種。據統計,在地質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有5億~10億種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現存的生物生活在巖石圈的上層部分、大氣圈的下層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構成了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圈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

地球上除了極少數的小片巖石表面、沙漠和建筑物外,其他地區一般都有植物生長著。不管是在終年冰封嚴寒的極地,還是在深谷和高山上;不管是在海洋里,還是在江、河、湖、塘中,都繁殖著各種植物;甚至在空氣中,也有植物的花粉、孢子在飛揚。越是自然條件好的地方,生長著的植物種類和數量也就越多。植物在地球上的作用是很大的,如在空氣中大量的游離氧,都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結果;地球上的土壤和一些礦物的形成,植物也起著重大作用的。因此,我們要認識地球,就必須對地球上分布的植物有所了解。當然,我們認識和了解它們,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和利用它們。

地球上的植物,有50多萬種。它們并不是孤立地生長著,而常常是許多植物聚生在一起,我們把這種生長在一起的植物叫做植被,如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等等。由于植被和周圍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的關系,因此在不同的環境里,植被的外貌、結構和植物的種類、成分也有明顯的差別。

植被,可以劃分為地帶性植被和非地帶性植被兩個大類群。

地帶性植被

地帶性植被就是按照氣候帶來劃分的植被。可劃分為熱帶植被、亞熱帶植被、溫帶植被及寒帶植被4個主要類型。它們的分界線,基本上和地球上的氣候帶是一致的。

熱帶植被

熱帶植物是分布在赤道南北緯10度以內的地帶。在這一地帶內,一般來說,終年高溫多雨,生長著許多常綠高大、枝葉茂盛的喬木林,這種森林叫做熱帶雨林。如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和非洲的扎伊爾河流域,都是世界有名的熱帶雨林區;亞洲的南洋群島、馬來半島,我國的臺灣、兩廣及云南省的南部,也都是熱帶雨林區。在熱帶雨林里,植物的種類很多,其中經濟植物就有橡膠、紫檀、木棉、棕櫚、咖啡、可可、油椰子、香蕉、金雞納樹等。可可樹的種子含有52%的脂肪和1.5%的可可堿,富有營養并具有興奮神經的作用。早在幾百年前,生活在亞馬遜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就把可可樹的種子磨成粉,和玉米面拌合做成飲料,叫做巧克力。我們現在食品店里的巧克力糖,就是沿用了印第安人使用的名稱。在熱帶雨林中,還攀緣著大量的藤子,這些藤子長達二三百米。此外,還有大量的附生植物,附生在別的樹干和樹枝上,構成了“空中花園”。

我國熱帶雨林區的植物資源也很豐富,已經采集利用和引種栽培的有:橡膠、劍麻、海島棉、椰子、甘蔗、香蕉、荔枝、龍眼、可可、檳榔、胡椒、八角茴香、咖啡、肉桂、芒果等;還有大量的特產藥材。

在熱帶地區,各地也并不都是那么常年多雨,有些地方如非洲的索馬里、埃塞俄比亞、蘇丹,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圭亞那及秘魯的東部,亞洲的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的東部等地區,年雨量雖然有1500毫米之多,但是有明顯的旱、雨季節之分,有的旱季長達4~6個月之久。在旱季里,樹木落葉,草本植物干枯;而到了雨季,樹木又迅速生長得枝葉茂盛,碧綠蒼翠。在這些地區,隨著雨量的多少和旱季的長短不同,又可分為季雨林、稀樹林和熱帶草原等不同的植被。

在季雨林植被區,每年有四五個月的旱季。那里盛產黃檀、紫檀、柚木等聞名世界的珍貴用材。

在稀樹林植被區,旱季的時間更長,那里生長的樹木低矮多分枝,遠遠望去好似經過修剪的果園。在巴西的稀樹林(又名卡汀珈)里,生長著大量的肉質多漿植物;紡錘樹是卡汀珈中的一種特殊的植物,它是木棉科中的一種喬木,樹干粗大,直徑達好幾米,上端和下端較小,整個樹干像蘿卜一樣,樹干中貯藏著大量的水分,用以抵抗干旱。

在熱帶草原植被區,天氣更加干旱。非洲撒哈拉荒漠南邊的熱帶草原上,代表性的樹木有豆科的金合歡和木棉科的猴面包。猴面包長得特別高大,有的高達20余米,直徑達9米左右,能生活四五千年,是世界上出名的長壽植物。美洲的墨西哥、圭亞那、委內瑞拉及巴西中部的熱帶草原,都帶有果園型的景色。

在這些有旱、雨季節之分的熱帶地區,大都已成了農墾區,種植了各種作物和熱帶經濟植物。

亞熱帶植被分布在亞熱帶地區,由于氣候條件不同,又分為濕潤的亞熱帶、干燥的亞熱帶、荒漠等三個地區。在濕潤的亞熱帶地區,冬季溫暖,夏季多雨,生長著濕潤亞熱帶森林,也叫做照葉林,樹木的葉子是常綠而帶有光澤的。世界上的濕潤亞熱帶森林,以我國長江流域及臺灣省的北部最為典型;此外,還有北美的東南部、非洲的東南部及大洋洲的新西蘭等地。在干燥的亞熱帶地區,冬季多雨、夏季干旱炎熱,生長著干燥的亞熱帶森林,以地中海的沿岸最為典型。在那里,樹木生長得低矮,葉子很堅硬,并且常帶有茸毛。濕潤和干燥的亞熱帶森林區,是世界上柑橘、檸檬、油桐、胡桃、無花果、栓皮櫟、齊墩果、竹、茶等大量經濟植物的原產地;同時,這里也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區。正由于這樣,所以保留的森林面積已經很小了。荒漠地區,是亞熱帶地區、部分溫帶地區中最干旱的地方。它的面積極其遼闊,在北半球,從非洲北部起向東延伸,經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亞細亞、我國的西北部、蒙古,直到北美洲的西部;在南半球,則分布在澳大利亞的中部、南美洲的西岸以及南非西南部等地。由于荒漠地區的氣候十分干旱,日照強烈,所以植被非常稀疏,植物的種類也很貧乏,并且都帶有旱生的生態特征。如植株低矮,根系擴展,葉子厚而堅硬,其中,有些植物形成肉質多漿的莖、葉,用以貯藏水分。在荒漠地區的沿河兩岸和地泉涌出的地方,出現綠洲;聞名的棗椰子和樹膠就出產在這些地方。棗椰子以伊拉克出產最多,約占全世界棗椰子總產量的3/4,所以我們也常叫它伊拉克棗。非洲北部的撒哈拉荒漠,是世界上最大的荒漠,面積約900萬平萬千米,最高溫度在70℃以上。大片沙漠上幾乎是沒有植物,只在礫石荒漠上,可以見到一些帶刺的小灌木和一種可供食用的茶漬蘚。在非洲南部的荒漠上,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是松葉菊和百歲蘭。百歲蘭,樹干長約4米,但是大部分埋藏在地下,露出地面的部分只有二三十厘米,它僅生有兩片革質的葉子,可以生活100多年。在北美的荒漠上主要生長著一些仙人掌及龍舌蘭等肉質多漿植物。在亞洲和澳大利亞的荒漠上,生長著一些藜科植物;它們之間的差別是,亞洲的荒漠上散生著一些檉柳、瑣瑣、沙拐棗,澳大利亞的荒漠上散生著一些木麻黃、桉樹等。在我國的荒漠上,除了上述的一些藜科植物、檉柳、瑣瑣等外,還有一種叫做胡楊的喬木。胡楊高約10米,壽命可達一二百年,它不僅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且還有固沙防風的作用。

溫帶植被一般分布在溫帶地區,在溫帶植被中可以劃分為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和草原三個主要的類型。

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溫帶地區。如我國的華北地區就是很典型的落葉闊葉林區。落葉闊葉林的主要特征是,樹木是闊葉樹種,它們為了適應寒冷和干旱氣候,冬季落葉。構成落葉闊葉林的主要樹種有山毛櫸屬、櫟屬、樺木屬、槭屬、楊屬、柳屬等等。落葉闊葉林區現在已經看不到原始的景色了,僅在山地丘陵上有時還可見到小片的落葉闊葉樹林。在落葉闊葉林區,有大量的溫帶果樹如蘋果、桃、梨、杏、李、柿、棗、胡桃、板栗等,另外還有一些用材樹種和經濟樹種。

針葉林是由針葉樹種構成的,這些樹種大都是屬于松柏類。在歐亞大陸上,針葉林分布在落葉闊葉林的北面和內地大陸性氣候較強的地方,構成一條寬闊的帶狀;在北美,針葉林的面積也較大,還生長著不少的特有樹種,如鐵杉、黃杉、巨杉、金鐘柏等;其中巨杉分布于內華達山的西坡,高度約110米,樹齡已達2800年,是世界上少有的古老喬木,被稱為“活化石”。我國的針葉林,分布在阿爾泰山的北端和大、小興安嶺山地,代表性的樹種有紅松、油松、冷杉、云杉、黃花松等。在我國小興安嶺、長白山一帶的森林中,除了針葉林外,落葉闊葉林樹種也由北向南逐漸地增加,從而構成了針闊混交林這樣一個過渡類型。世界上的針葉林分布區,目前還保留著不少的原始森林,它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及各種工業原料。

草原主要分布在荒漠的外圍。在歐亞大陸上,自黑海沿岸向東經過中亞細亞、蒙古國,直到我國的內蒙古自治區、黃河中游及東北的西部,形成了一條東西方向的分布帶。此外,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南部、非洲的南部,也有大面積的草原。從氣候狀況來說,草原地區屬于半干燥的溫帶氣候。草原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和一些小灌木構成,這些草本植物和小灌木為了適應干旱氣候,在它們的莖葉上常常帶有蠟質和茸毛。草原現已大部分被開墾為農田,在歐洲已無原始的草原,只有在亞洲、美洲尚有部分地區還保存著原始草原的景色。我國的草原是畜牧業生產的基地,在草原上除生長大量的牧草外,還生產大量的藥草,如甘草、遠志、黃芩、防風、大黃等。

寒帶植被又常被稱為苔原或凍原,它分布在南、北兩極的地區。在那里氣候極為寒冷,一年之中都有霜凍,就是在最熱的月份里,平均溫度也在14℃以下,年降水量在200~300毫米。在北極附近,是半年為晝,半年為夜,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里,植物來不及完成生活周期,所以既沒有喬木,也沒有一年生的植物,只有一些小灌木緊緊地貼在地面上緩慢地生長著,如北極柳每年只能長高1~5毫米。那里的草本植物主要是莎草科、禾本科和十字花科等。在苔原的地面上,生長著大量的苔蘚和地衣,是鹿的冬季飼料;因此,很久以來,苔原就成為馴鹿的場所。

非地帶性植被

在地球上,氣候條件不僅有水平方向的變化,而且也有垂直方向的變化。隨氣候垂直方向變化的植被,我們稱它為山地植被。在非地帶性植被中除山地植被外,還有草甸和沼澤等。

我們知道,在山地,溫度是自下而上逐漸降低,每向上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同時,在一定范圍內,海拔越高,降水量和相對濕度也越大。氣候條件的變化,使山地植被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這種改變,也正像在陸地上從赤道到兩極所見到的情景相似,是呈帶狀分布的,我們叫它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帶。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和山地所在的緯度有關。在溫帶地區的山麓,常是由落葉闊葉林開始;而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山麓,則常是由常綠闊葉林開始;總之,各地帶的自然條件都對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很大的影響。在世界上還不能找出一個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帶的典型高山來,因此,我們要了解完整的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就只有到不同緯度的高山上去進行綜合觀察。

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位于北緯28度,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在其南坡,從山腳到山頂,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可以明顯的看到植被的垂直分布。在海拔1600~2500米,氣候溫暖潮濕,森林茂密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樹木有樟、槭、木蘭、竹子、無花果等;在海拔2500~3100米,出現了由鐵杉和闊葉樹組成的針闊混交林;在海拔3000~4000米,下部是以冷杉為主的針葉林,上部是以樺木為主的疏林;在海拔4000~4500米為高山灌叢;在海拔4500~5000米為高山草甸;在海拔5300~5600米為高山凍原;到海拔5600米以上,平均溫度終年在0℃以下,為永久積雪帶。

位于我國陜西省中部的秦嶺,西部海拔為4113米。它的北坡上植被垂直分布的狀況是:在海拔600~1000米,屬于山麓地帶,下部主要是農耕地,上部生長著一些溫帶落葉闊葉林,如側柏林、櫟林等;在海拔1000~2600米,是由華山松、櫟樹、樺木等組成的針闊混交林帶;在海拔2600~3500米,進入了以冷杉、落葉松等為主的針葉林帶;海拔3500米以上,再也見不到喬木的分布了,而只有匍匐性或矮型的高山灌木,如杜鵑、高山柳、高山繡線菊等,它們往往伏地生長,株高僅20~30厘米,此外還有一些草本植物構成高山草甸。

以上兩個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情況,清楚地說明了它們雖然同屬于非地帶性植被,但是卻和所在地區的地帶性植被有著密切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资兴市| 景洪市| 井研县| 黎城县| 监利县| 云阳县| 洛隆县| 囊谦县| 博野县| 克东县| 浠水县| 雷州市| 阿坝县| 江西省| 抚州市| 许昌市| 治多县| 清水县| 泾川县| 徐汇区| 兰西县| 遂溪县| 阿克陶县| 婺源县| 阳东县| 龙岩市| 平陆县| 建水县| 阳高县| 小金县| 云龙县| 云林县| 勃利县| 永寿县| 阳信县| 东光县| 江西省| 尖扎县| 广州市|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