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依據的可信度良莠不齊 頂級期刊是70分,日本糖尿病學會的學術期刊是2分以下
科學依據,首先其“真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當然,還必須慎重考慮是在什么狀況下進行的研究,是否適用于人類。
我并不是想要批判誰,只是想把下面這種情況作為一個事例介紹一下。
之前東北大學研究生院的團隊用老鼠做實驗,得出了一項“限制碳水化合物(糖類)的攝入會加速衰老”的結論*7。
然而老鼠與人類和貓等動物不同,它從起源開始就是以谷物種子為主要食物的動物。如果強制對老鼠實施糖類限制的話,當然會出問題。而人類的祖先幾乎吃不到谷物,我們繼承了祖先的這種DNA。所以將老鼠實驗的結論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進行推論,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可是,電視節目卻把這個話題炒了出來,造成了很多觀眾的誤解。
另外,科學依據的“出處”也非常重要。
事實上,在醫學雜志等學術期刊上,既有超一流的期刊,也有不及三流的期刊,良莠不齊。很多三流雜志謊話連篇,聰明的讀者如果感興趣,值得您閱讀的只有一流雜志上刊登的學術論文。
各個學術雜志的影響力可以通過該期刊所登載的論文被引用的頻率來判斷,它被稱為“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此外,人們使用某種計算方法對期刊進行了排序。
請參看序表1中2017年度期刊排行榜前25名*8。
第1名有些特殊情況可以忽略,和本書的主題內容相符的有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志》)、Lancet(《柳葉刀》)、Jama(《美國醫學會雜志》)、Nature(《自然》)、Science(《科學》),這些都是超一流的期刊(top journal)。
所有胸懷抱負的研究人員,都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在高影響因子的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并為此夜以繼日地不斷努力著。
如前所述,在美留學期間,我專注于AGE(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這一促進老化物質的研究,成功地實現了被認為“絕對不可能辦到”的血中AGE值的測量。我作為第一作者,將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柳葉刀》《科學》等雜志上,至今我仍為此感到驕傲。
順便說一下,“影響因子”第2位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其分數超過了70分,與此相比,日本糖尿病學會的英文學術雜志得分則低于2分(2015年)。孰優孰劣,哪些雜志更值得信賴,一目了然。所以,頂級期刊得出的“控制糖類攝入對減肥最有效”的研究成果最值得信賴。
序表1 醫學界具有影響力的論文排行榜(影響因子)

續表

出處:選自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總公司:美國)公布的Journal Data(Filtered By:Selected JCR Year:2017,Selected Editions)中前25位的期刊及影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