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術2:實踐寶典
- (日)牧田善二
- 1243字
- 2022-01-13 15:40:39
××對身體“好”與“不好”的論文,兩者皆有 最重要的是“解讀分辨能力”
對于“A是正確的”這樣的研究,我們也一定能找到關于“A是不正確的”之論述。這是因為研究人員的領域不同,視角和觀點也不相同。
就食品來說,與咖啡和牛奶相關的研究中就有很多是結論截然相反的論文,其他食品也一樣,得出完全相反結論的論文數不勝數。
食品制造商從這些論文中找到對自己有益的信息,以此宣稱開發的健康食品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了不被這些表面結論所迷惑,我們需要具備深入解讀分辨這些研究內容的能力,即“解讀分辨能力”。要想不被表面結論所誤導,解讀分辨其深奧之處,就須不斷學習積累知識。
其實讀論文時最重要的是最末尾總結的“討論(discussion)”。這里不只是單純地寫著研究結果,從中更可以讀出研究者是如何思考的。
不過,由于英語論文不僅難懂而且專業術語也很多,所以大多數的日本醫生只看“摘要(abstract)”就自以為已經明白了。
而我有自信能夠讀懂一流期刊的論文,從開頭通讀到最后的研討部分。本書中,我會以“生物化學知識與臨床經驗”為堅實后盾,用自己獨到的見解來解讀最新數據。
2011年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刊登了這樣一篇論文*6。它是一篇把過去的3個研究進行歸納解析、導出結果的學術論文,是典型的運用了“薈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的論文(不是自己在實驗室或臨床現場進行調查,而是把別人研究、發表的數篇論文收集起來,進行統計處理,從新的視角來進行分析的研究手法)。
這里所涉及的3個研究中,有2個是以美國的女性護士為研究對象,另一個是以從事健康相關職業的男性(教練等)為研究對象。他們全部都是未患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向他們提出問題:“這4年中,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是否有變化?體重是否有變化?”
總結后發表的結果請參看序圖1。
通過這個圖表可以看出,薯條攝入增多的人發胖趨勢最為明顯。相反,酸奶攝入增多的人則呈現體重變輕的趨勢。堅果攝入增多的人,尤其是女性群體的第二組有變瘦的跡象。
這種事很容易想象。薯條攝入增多與堅果和酸奶攝入增多的人,他們的健康意識本來就是大相徑庭的。
讀這篇論文時我格外留意的是“增加全谷物(whole grains)攝入的人變瘦了”這部分。
不能只看這部分就覺得“全麥食品會使人變瘦”。食用全麥食品的人可能只是減少了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用全麥食品取而代之而已。
就是說,研究者考慮的是“全麥面包比白面包更有益于身體健康”,但并非在當前飲食的基礎上額外增加全麥面包的攝入。

序圖1 本應如此:“whole grains”≠“糙米或蕎麥面”
總之,我認為:一些健康意識高的人,他們是因為同時也注意其他食品的攝入才變瘦的,并非“全麥食品會使人變瘦”,而是“健康意識高的人會變瘦”。
我所擔憂的是,在日本能看到一些資料將這篇論文中“全谷物(whole grains)”的部分誤認為是“糙米或蕎麥面”。
這次研究是在美國進行的,“whole grains”應該是指全麥面包和全麥意大利面。我認為至少應該沒有“多吃蕎麥面”的美國人。
即便是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值得信賴的論文,也會由于些許的誤讀而出現導致大家混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