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估值:三年估值十億
- 葉榮祖等
- 2228字
- 2022-01-12 11:25:58
第二節 商海弄潮,霸主崛起、迭代、沉浮
廣袤無垠的歐亞大陸,關于文明與文明之間的沖突永不停歇。在硝煙彌漫的殘酷戰場上,戰神的權杖不斷流轉,從亞歷山大、凱撒大帝,到成吉思汗、拿破侖,他們鑄就了軍事的不朽神話。
當地中海文明突破傳統鴻蒙,當商品交易的自由氣息破土而出,一種不可抑制的探索沖動指引著人們開啟全球化時代的第一縷曙光。于是,在風云激蕩的無邊大海之上,西班牙與葡萄牙、荷蘭、英國都曾成為海上霸主,書寫了國際市場上最早的歐洲輝煌歷史。
當全球市場融為一體,在資本和科技強有力的加持下,競爭與顛覆已經成為市場常態。在云譎波詭的茫茫商海之中,點石成金的商人、野心勃勃的創業者、撬動億萬市場的企業家,他們是一艘艘巨輪的掌舵手。一個又一個霸主的崛起、迭代、沉浮,構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商業往事錄。
潮起又潮落的中國企業
1988年,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獲批,“中關村”由此開啟了長達四十年的偉大征程。中關村的發展軌跡,也無意間構成了中國企業發展和迭代的一個典型縮影。
彼時的中國,處處都是噴涌的創業熱潮,市場活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無論是街頭早點店的小老板,還是西裝筆挺的留學精英,都由里到外透著一股子精神氣兒,他們的臉上無不展露著對美好市場前景的期望。中關村,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成立的。
這塊數平方千米的地方,用科技的星星之火,點燃了中國的互聯網產業,裹挾著資本和市場帶動無數互聯網先驅企業滾滾向前。在后來的四十年中,被喻為“中國的硅谷”的中關村左手科技、右手市場,在不斷地發展和進化中見證了中國頭部企業的崛起、迭代和沉浮。
在中關村,有“中國第一程序員”之稱的求伯君在病床上做出了WPS,一時間席卷中國文字軟件市場;留美博士張朝陽以中關村為據點,用搜狐打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在新世紀的第一天,李彥宏在中關村的賓館掛上了“百度”的牌子。
除了他們,還有許多赫赫有名的互聯網創業者在這里留下了奮斗足跡,他們的創業想法、知識閱歷和市場戰略,同磅礴的資本一起,注入一個又一個企業的使命和愿景中,匯成一個蘊含無限可能性的中關村創業大街。
現如今,除了扎堆的創業團隊,還有形形色色的創業孵化機構,更有幾百家風投機構聚集在此,等待下一個阿里巴巴和騰訊。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塊面積不大的地方匯聚了中國最具活力的創業筑夢者。無論是過往締造的商業神話,還是正在上演的商業路演,中關村始終代表著中國企業最鮮活的生命力。
一路走來,中關村逐漸從一個地理概念上升至一種符號、一種創業精神,成為中國企業創業創新的風向標和溫度計,也成為中國創投市場的見證者。
在中關村,危機與機遇如并蒂之花。資本寒冬不時出現,孵化機構的“咖啡”熱了又涼,而資本市場競相追逐的風口從大數據、O2O、移動互聯網,變成了AI、VR、無人駕駛,如今深入教育領域等新的熱點。風口稍縱即逝,巨頭的迭代和商業的進化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
十年前人們還驚嘆于諾基亞和摩托羅拉推出的新功能,十年后智能手機的全球格局早已變幻多次。不過區區數年,以往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企業都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里,崛起的企業帶著全新的商業模式,以挑戰者的姿態對資本市場上的商業巨頭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如今的中國市場兼具機遇與風險,不斷攀高的創業公司上市數量、蓬勃增長的投資數量,無法掩蓋市場整體增長放緩的事實。但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傳承中關村的創業激情,破開體量龐大的市場,構建屬于自己的產業版圖,它們的征途還遠未結束。
出發,涌向下一個商業浪潮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互聯網時代,雖然企業的經營形態各不相同,但都注定要呈現出類似的發展軌跡。那就是在前期一路昂揚向上,在鮮花和掌聲中攀登至頂峰,最后在或明或暗的頹勢下一路向下,直至死亡。
市場已經見證了無數行業霸主的崛起和衰落,在不斷的迭代中重復勾勒著企業的生命曲線。在這個全民創業的時代,有多少企業難以為繼被迫退場,就有多少企業迫不及待想要進場,雄心勃勃地向市場大聲宣告自己的誕生。
可見,資本市場上永遠不缺乏競爭者。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市場中,一個新的風口的產生和消退就像盛夏的一場暴雨,來勢洶洶卻又短暫無比。誰能在風口產生之初率先入局搶占先機,誰又在風口消弭之際卻不惜成本大肆擴張,兩者之間的結局自然天差地別。
“千團大戰”的余音未消,共享單車帶來的陣痛尚在,新的爭奪卻已經悄然展開。拼多多赴美上市,趣頭條登陸納斯達克,快手短視頻狂攬上億用戶之后,下沉市場成功地站到了資本市場的中央。一時間,將產業從核心城市布局到更廣闊的下沉市場去,成為新老互聯網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前期探索者的豐厚回報吸引了更多競爭者,下沉市場這座蒙塵的金礦瞬間被資本的狂風席卷,在這場圍繞下沉市場的戰爭中,有賺得盆滿缽滿的贏家,亦有鎩羽而歸的輸家。誰能在復雜的下沉市場中掌握市場特征,用最佳的商業模式維持自身的高估值是勝負的關鍵。
沒有絕對安全的商業模式,在頻繁創造奇跡的互聯網行業中更是如此。科技創新并不是推動巨頭迭代的唯一力量,商業模式、組織管理方式的革新同樣具備顛覆一個企業的力量。沒有一勞永逸的生意,自然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方式,那些不愿意自我革新的企業最終的結局將是被市場淘汰。
在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短短十幾年間,已經經歷了幾輪由互聯網科技發展帶來的商業版圖更替。作為在風口變遷中沉浮的個體,企業更應當掌握時代發展的趨勢,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中衡量風險與收益,在未來的無邊界競爭中提前洞察市場的走向,然后整裝出發,奔向下一個商業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