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傾斜生產方式與通貨膨脹

重建基礎產業

為了使因戰敗而荒廢的經濟得到復興,日本政府首先著手救助金融機構。1946年度一般財政預算的20%被劃作產業經濟費,對因政府停止發放“戰時補償”等而蒙受損失的銀行給予補償,以防銀行破產。

接下來,政府又采用“傾斜生產方式”重建國家基礎產業。“傾斜生產方式”就是將緊缺資源重點劃分給以煤炭和鋼鐵為中心的基礎產業,恢復生產設備,使基礎產業的生產能力得到恢復和發展。這項政策于1946年年底通過,1947年開始實施。

傾斜生產方式的機制以價格差額補助和復興金融金庫的貸款為核心。所謂價格差額補助就是政府人為地限制煤炭價格,使鋼鐵制造企業能低價購買,接下來又人為地限制鋼鐵價格,使加工制造企業能低價購買。對因此產生的企業赤字,政府通過補助的方式給予補償,補助由政府一般財政預算支出。

對煤炭的價格差額補助制度于1940年開始實行。價格差額補助占據政府預算相當大的比例,如1947年的價格差額補助就占當年預算的四分之一左右。

復興金融金庫是為國家基礎產業的設備投資和企業運營提供資金的機構。1946年成立的日本興業銀行復興金融部于1947年1月從該銀行獨立出來,成為復興金融金庫。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發行復興金融債券,復興金融債券的發行金額巨大,約占當時全國銀行貸款總額的四分之一,其中的七成由日本銀行購買。

復興金融金庫按照當時的中央銀行利率向基礎產業提供貸款,遠遠低于物價上漲率。所以名義上是貸款,其實就是政府要求日本銀行增發紙幣,為企業提供資金。

在資金分配的這個過程當中,戰爭時期形成的間接金融體系和政府對金融機構的融資統制體系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依靠這些機制,政府完全掌控了資源分配。

這些體系原本是以向軍需產業集中資源為目的,到了戰后則被用來幫助基礎產業集中資源。

傾斜生產方式帶動基礎產業迅速實現了恢復與發展。煤炭、鋼鐵產量急劇增加,煤礦產業形成高潮。1946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為4 740億日元,1947年增長為1.39萬億日元,1948年達到2.67萬億日元。

在戰爭中,日本的工廠及社會基礎設施被破壞殆盡,因此戰后重建不得不先從這些方面著手。這也具有促進日本經濟發展的一面。英國雖然也在空襲中受創,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陳舊設備和社會基礎設施仍然存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工廠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也推遲了現代化社會基礎設施的導入時間。日本正是因為在戰爭中受到重創,工廠及社會基礎設施被破壞殆盡,所以能夠在戰后迅速引進當時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并且修建了最新型的基礎設施,從而使經濟快速增長成為可能。

在通貨膨脹中沒落的舊地主階級

傾斜生產方式引發了通貨膨脹。由于日本銀行承購大量的復興金融債券,導致貨幣供應過剩,發生了通貨膨脹。在經濟整體的供給能力還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通過政策人為制造出過剩的需要,當然會導致通貨膨脹(圖1-1)。

圖1-1 20世紀40年代后期至1950年的物價指數上漲率變化

注:本圖數據為除居民自有房屋的虛擬租金之外的全國綜合物價指數。

資料來源:總務省,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也有人認為,1946年2月的“更換新日元”政策和“存款封鎖”(發行新日元代替舊日元,同時對從銀行取出存款加以限制的措施)是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但其實恰恰相反,是通貨膨脹迫使政府不得不發行新日元來應對危機。

嚴重的通貨膨脹給社會各階層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通貨膨脹對平民百姓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少,而擁有大量金融資產和房地產的地主及富裕階層則蒙受了巨大損失。

因為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往往會隨物價的上漲而增加,家庭經營的零售店或者小作坊的銷售額也隨著物價的變動而上升。并且通貨膨脹減少了地租和房租的實際負擔。所以對于每日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普通勞動者來說,通貨膨脹并沒有破壞他們的生活基礎。雖然生活艱辛,但還能在通貨膨脹中跌跌撞撞走過來。

但是舊統治階級的地主們擁有大量財產,這些財產因為通貨膨脹迅速地失去了其原有價值。在農村,地主的大部分土地由于農地改革被政府強行收購,當初政府作為買地款付給他們的交付公債,隨著節節升高的通貨膨脹率,實際價值嚴重縮水。

城市里的土地所有者也深受通貨膨脹之苦。根據戰爭時期修訂的《租地法》和《房屋租借法》,房主無權單方面提高租金。即便是因為通貨膨脹物價高漲,也不能隨之提高租金。并且一旦締結租賃合同,如果沒有法院認可的“正當理由”,就不能解除合同。所以實際上城市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也急劇減少。

財產稅也對金融資產產生了很大影響。1946年頒布的《財產稅法》是對個人財產征稅的專項法律。按照這項法律,納稅金額超過1 500萬日元的個人資產,稅率高達90%。

由于農地改革、《租地法》及《房屋租借法》的修訂、通貨膨脹和財產稅等種種原因,日本的地主階級與富裕階層不可避免地沒落了。

在歐洲,擁有廣闊土地的貴族階級和不勞而獲地操縱經濟的資本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也得以留存下來。但是在日本,戰爭時期與戰后推行的改革將戰前的統治階級一掃而光,為形成被稱為“一億總中流”的社會結構奠定了基礎。

這就是曾經宣言“反對不勞而獲”的戰時改革派官僚所實行的各項改革所帶來的結果。

道奇成了大藏省官僚的傀儡

通貨膨脹實際上也為日本政府帶來了好處。因為通貨膨脹導致國債的實際價值下跌,政府借機減輕了戰時巨額國債所帶來的重壓。因此,政府得以乘機健全財政,在道奇路線(Dodge Line)之后的很長時期,不發行國債也能夠維持國家一般財政預算的均衡。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通貨膨脹長期持續,政府將不得不提高公務員工資,其他財政支出也會相應增加,所以找準時機抑制通貨膨脹也勢在必行。因此必須制定強有力的緊縮政策。而緊縮政策將帶來經濟蕭條。

促使日本斷然實行緊縮政策的是美國底特律銀行行長約瑟夫·道奇。1949年2月道奇作為占領軍總司令部的經濟顧問訪問日本,他策劃制定了財政金融緊縮政策草案,并向當時的大藏大臣池田勇人提交了1949年的政府預算草案。因此在名義上,是道奇制定了這些政策和預算的草案。

但道奇雖然是民間銀行的行長,卻并非財政方面的專家。他對于日本經濟和預算制度也知之不多。道奇在來日本后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里,不可能制定出工作量極大的預算草案。所以草案其實是大藏省的財政官僚制定完成的,只不過是借了道奇之名而已。根據我的推測,當時主導日本采取緊縮財政的是大藏省,而不是道奇。

抑制通貨膨脹的必要性不言自明。但毫無疑問,緊縮財政政策將給日本國民帶來沉重負擔。如果強制實行緊縮政策,必然會引來國民的不滿。

為此,大藏省官員們決定利用占領軍的權威。他們請來強硬的均衡財政支持者作為經濟顧問,以占領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布財政緊縮的命令,再做出不得不從命的姿態。

我的這個推測可以通過宮澤喜一的發言得到證實。他日后曾經說過:“占領軍總司令部的新政官員們百般挑剔,害得我們狼狽不堪。我們也要還擊一下,于是就找來了道奇這個犟脾氣的人,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

作為池田大藏大臣的秘書,宮澤1949年時曾經負責締結和平條約的準備工作。他擅長英語,在與占領軍總司令部或者與道奇談判時,是位居第一線的人物。我認為他的這些話是真實可信的。

道奇在日本的記者招待會上曾經留下著名的一句話,他說:“日本的經濟并沒有腳踏實地,而是像踩著兩支高蹺行走一樣。”這兩支高蹺,一支是指復興金融金庫的貸款以及價格差額補助等補貼制度;另一支是指來自美國的援助。道奇在演說中聲稱自己要改變這種狀況。對此,我有一個疑問。剛來日本不久的人,怎么會知道高蹺呢?雖然美國也有類似高蹺的東西,但并不像日本這樣人盡皆知。

因此我推測,要么是宮澤在記者會前傳授給道奇上述內容,道奇直接復述了宮澤的原話;要么是宮澤為道奇寫了這篇演講稿。

雖然真相不明,但當年實施的緊縮政策被以道奇的名義命名為“道奇路線”。不出所料,緊縮政策果然引發了經濟蕭條。雖然國民對此相當不滿,但既然是占領軍總司令部的命令,大家也就都無可奈何地接受了。大藏大臣池田勇人也再三強調“一部分中小企業破產在所難免”。就這樣,通貨膨脹終于偃旗息鼓,1949年4月,匯率確定為1美元兌換360日元。

據宮澤喜一所說,他曾經給道奇看過一則新聞,道奇看后十分高興。新聞的內容是“小偷偷走了錢”,對此道奇欣喜地說,“小偷終于也愿意偷錢了(因為在通貨膨脹期間,小偷們不偷錢只偷東西)。”這其實是宮澤在夸贊自己,因為正是他策劃和實施了財政緊縮計劃。

緊縮財政引發的經濟蕭條,使社會局勢變得更加動蕩不安。當時,日本勞資糾紛頻發,社會主義運動日益高漲。道奇路線實施的前一年,也就是1948年,東寶電影公司的勞資糾紛甚至引來美軍裝甲車和坦克出動,演變成一場“就差軍艦沒來”的大騷動。

同年9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49年,日本陸續發生了與勞資問題相關的“下山事件”“三鷹事件”“松川事件”等匪夷所思的事件。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在日本,共產主義革命也似乎一觸即發。

空洞無物的夏普建議書

1949年5月,在道奇來到日本3個月后,以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卡爾·夏普(Carl Sumner Shoup)為團長的稅制使節團來到日本。該使節團在同年8月提交了第一次報告,也就是“夏普建議書”。其主要內容包括簡化稅收制度、保障制度運用公平、強化地方財政等。日本稅務方面的教科書對這份建議書的評價是“奠定了戰后稅收制度的基礎”。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份報告幾乎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內容。

正如本書序章中提到的,戰后日本稅收制度的基礎是在1940年的稅收制度改革中確立的。明治時代以來,日本傳統的稅收制度以地租和營業稅等近代以前的稅種為主。這些稅種無須把握納稅人的準確收入也能計算出應繳稅額。因為當時尚不具備征稅所需的基本條件,這也是無奈之舉。但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近代產業的迅速發展,舊稅制仍然未能對近代產業有效實施征稅。即使到了昭和時代(1926年為昭和元年),直接稅的比例仍然很低,1931年至1936年的平均國稅收入中仍有大約三分之二來自間接稅。可見,日本的征稅體系一直以間接稅為主體。

此外,與現在相比,戰前的財政結構也賦予地方更大權力。以前沒有現在的地方交付稅撥款和國家補助,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由地方政府自擬名目征收的獨立稅和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稅率的國稅附加稅構成。

1936年廣田弘毅內閣成立,該內閣中擔任大藏大臣的馬場锳一對舊稅收體系進行了徹底改革。馬場本是大藏省官僚,后來擔任日本勸業銀行總裁,之后成為廣田弘毅內閣的大藏大臣。1937年馬場提出以所得稅為基礎,財產稅為輔助,在此基礎上導入營業稅,創立了嶄新的稅收體系。

長期以來以間接稅為核心的稅收制度就此變為以直接稅為核心,向過去一直沒有充分征稅的新興產業布下了國稅的天羅地網。同時大幅削減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權,由國家統一征稅,再向地方撥款。其目的是強化國家對地方的統治。

由于遭到產業界的強烈反對,馬場的稅制改革方案未能立即實現。但是由于戰爭激化以及戰時財政需要的擴大,1940年4月米內光政內閣采納并實施了這項改革。

在這場稅收制度改革中,最應該強調的是導入了工資收入的源泉征收制度。這項制度的目的是,對低收入階層也廣泛征稅,來增加稅收以確保籌集到戰爭費用。同時,法人稅被獨立出來,與所得稅共同作為直接稅的兩大稅種構成稅收體系的核心。

政府同時以“調整地方團體之間的財力,保障地方團體的財源”為名,設立了地方稅制調整交付金制度。這項制度剝奪了地方政府的自主征稅權,使其不得不依靠來自國家的補助和撥款來維持地方財政運營。這項制度沿用至今。

馬場于1937年提議的該稅收制度,并沒有因為夏普建議書而大幅改變。除了1940年沒有實施的一般營業稅在1989年作為消費稅被導入以外,這個稅收體系至今未有大的改變。

我認為,邀請夏普這件事也是由大藏省官僚策劃的。雖然教科書都寫道,“夏普使節團來日期間,大刀闊斧地展開活動,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內容龐大的報告”,但其實這些報告應該都是大藏省的官員們制定的。夏普不過是擔了個虛名而已。所以無論是夏普還是道奇,都是日本的官僚們借他人之手,實施自己制定的政策的招牌而已。

真實目的在于拉攏個體經營者

那么當時大藏省這么做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呢?我認為并不是為了改革稅收制度,而是試圖在制度運用上有所緩和。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導入青色申告制度來拉攏個體經營者。

青色申告制度是指,小規模個體經營者即使實際經營形態是個人經營,也允許他們享有與法人同樣的稅收方面的優惠。例如允許他們向家人支付工資等。我認為導入青色申告制度的目的在于緩和小商販們的不滿。

當時的時代背景是這樣的。1948年,也就是“夏普建議書”提出的前一年,政府依據1947年生效的申報納稅制度對征稅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和強化。申報納稅制度是指,由納稅人自己計算應繳稅額,向政府有關部門申報并交納稅款的制度。前文提到,隨著源泉征收制度的導入,國家對個人的工資收入已經有了比較準確的把握,而對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們,則采用申報納稅制度,以自我申報為基礎來征收所得稅、法人稅和住民稅等。

但是,申報納稅制度的前提是納稅人自覺并且準確地申報自己的收入。為了防止出現逃稅行為,稅收當局在最初大力強化征稅,對納稅人的申報進行了徹底審查。

這一年,我們家收到了“更正決定”。所謂更正決定是指,對于惡意逃稅行為,稅務局長有權根據事實更改原申報內容,進行懲罰性征稅。更正決定這種處罰方式現在幾乎已經不再被采用,如果有申報遺漏的情況,往往以“修正申報”作為解決方式。

母親肯定不會惡意逃稅,可是當時小學二年級的我聽到的卻明明是“更正決定”,而非“修正申報”。這到底是為什么?這個疑問,直到我后來進入大藏省也沒解開。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得知,1948年曾經大范圍對納稅人實施了更正決定。國稅廳的主頁上登有曾任稅務大學研究部主任的池本征男教授題為《申報納稅制度的理念與機制》的論文。這篇論文寫道:

導入申報納稅制度的1947年,日本經濟處于疲倦的低谷。通貨膨脹繼續高漲,所得稅負擔十分沉重,納稅人對于稅務官員的信賴降至最低水平。而且,稅務職員從1946年的27 000人激增到1948年的74 000人。近5萬名新職員不熟悉業務,對新制度的實行非常不利。在這樣的環境下,制度改革將征稅方式改為申報納稅方式,導致稅收行政事務出現了極大混亂。特別是在個人所得稅方面,1948年大約有70%的納稅人受到政府“更正決定”的處罰。很多納稅人提出異議(當時的稅法將此稱為“請求審查”),拖欠稅款也成了長期現象。

1948年,個體經營者的70%,在城市幾乎是100%都受到更正決定處分。依照更正決定,政府追繳的稅收金額高達所得稅征收額的一半左右。所以我多年來的疑問終于找到了答案,我們家無非是當時城市100%受到處罰的人中的一部分而已。

順便說一下,我的母親堅持自己沒做壞事,抱著所有賬本沖進了稅務局。從那以后,我家的納稅事務全都委托給了一位年輕的女稅務師處理。之后這位女稅務師一家與我們家的友好往來維持了很長時間。

審議會制度初具雛形

當然,實行如此嚴厲的征稅措施必然引發納稅人的抵觸。后來還出現了這一情況被共產主義勢力所利用的趨勢。1951年,號稱“守護中小企業者的經營和生活”的民主商工會成立。日本當時處于隨時可能爆發共產主義革命的狀態,政府不敢對此熟視無睹。為了避免心懷不滿的納稅人投入共產主義勢力的懷抱,政府需要拉攏小規模個體營業者。為此,大藏省請來了夏普。

可能有人會認為,緩和激進的征稅方式,會受到納稅人歡迎,沒有必要特意去找個美國人來擔此大任。但政府機構信奉的是“絕對正確”的神話。也就是說,政府機構不會做出錯誤決策。所以即使日后發現當初判斷有誤,政府機構也絕不會承認。所以要改變當初的征稅方針,政府需要請來夏普,讓他提出稅制改革建議書,演出一場“奉占領軍之命不得已而為之”的好戲。

我關于道奇的推測,有宮澤喜一的證詞作證。但是關于是誰策劃了請來夏普這件事,卻由于對方手法太高明,完全沒有留下痕跡(雖然我暗自猜測,應該是那個人,那個后來從主稅局長升任大藏政務次官的人……)。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沿用至今的審議會制度的原型被設計完成。這項制度的本質其實就是,對于自己希望實施的政策,政府部門絕不會主動開口,而是要召集學者組成審議會,讓他們在審議會上提出符合政府意愿的意見。然后政府部門再順水推舟,口稱依照民意實行某某政策。現在的審議會可以說是漏洞百出的蹩腳鬧劇,不過道奇路線和夏普建議書等卻實在是設計周到,毫無破綻,仿佛是職業演員們上演的名劇。

此外,這一時期對于農業的收入轉移,主要是通過糧食管理制度來實行的。糧食管理制度是1940年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第2章第1節還會詳細論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镇江市| 广灵县| 宝应县| 德兴市| 锡林浩特市| 丹棱县| 海丰县| 桐城市| 林西县| 建德市| 叶城县| 大名县| 绿春县| 高密市| 通渭县| 马公市| 莱阳市| 英超| 西畴县| 四会市| 明溪县| 临洮县| 屏东县| 禹州市| 琼结县| 东宁县| 吴川市| 巴里| 栾城县| 图木舒克市| 五莲县| 永兴县| 周口市| 潼南县| 德江县| 施甸县| 柯坪县| 自治县| 承德市|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