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會溝通,學會愛:如何消除誤解,讓親密關系更穩固
- (美)阿倫·貝克
- 798字
- 2021-12-29 15:57:38
執行規則
了解伴侶的期望,可以讓你在規劃、處理危機和做出決策時有一種穩定感。另外,這些共同的期望可發揮引導夫妻雙方的重要功能,告知雙方應為夫妻關系做出哪些貢獻。
然而,隱藏期望不僅無法穩固正常的夫妻關系,還會有擾亂的效果。未言明的規則往往會以某種象征性的行為為中心,比如丈夫主動提出照顧孩子而讓妻子休息一下,或者妻子做了可口的飯菜。一些象征性規則也適用于其他的家庭成員,比如有人會認為:“如果你關愛我,你也會體諒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p>
即使是這些象征性規則,也未必會帶來嚴重的問題。但一旦包裹在“硬性規則”(警告與禁止、“應該”與“不應該”)的外衣下,這些規則便更容易惹來麻煩。
“應該”和“不應該”包括幾種不同的類型,而其中不乏作用明顯者。一些最明顯的“應該”與做好事相關,如修理洗衣機等。另一類硬性規則避免危險的發生。比如,“安全第一”規則在家庭中尤其重要;家庭成員應鎖好房門、關好爐灶、安全駕駛等。
還有一些規則適用于社交場合。有損對方社會形象之事不可為,這是夫妻間的假定事實。因此,在公共場合中,夫妻雙方應表現出體貼、樂于幫助對方、尊重對方,并應避免態度冷淡、唱反調和貶低。最后,一些關于家庭財產安全的規則(比如不過度消費等)對于維系家庭至關重要。
這些規則本身合情合理,但運用不當可能會引起麻煩。如果夫妻將其視為絕對規則且不可侵犯,而一旦被侵犯便認為應施以懲罰,那么發生沖突便在所難免。
比如,泰德認為凱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遲到會令他氣惱,所以她“應該”永遠準時。泰德不說自己是在關心她的安危,反而一味指責她不守時,仿佛遲到成了彌天大罪。凱倫則覺得遲到一會兒無足輕重。她認為泰德知道他的嘮叨會讓她心煩,所以她按他心意做事,他心懷感激就行了,不要抓著自己忽略的小事百般指責。
“應該”不僅局限于強迫對方遵從自己的意愿。通過“應該”支配和控制對方或許是自我滿足感的源泉,人們卻忘了迎合對方的意愿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