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宮秘史
- 葉文清編著
- 1197字
- 2022-08-01 17:20:40
咸豐為什么不重用恭親王奕
咸豐皇帝,名愛新覺羅·奕,道光帝第四子,1830年7月出生,20歲即帝位,在位11年,終年31歲,死后葬于宮陵。咸豐帝在位做了一件震驚后人的事,就是為清朝造就了一位擅長權謀詭計、不為民勤的殘酷女人——慈禧太后。
奕承繼帝位,改年號為咸豐,并遵照道光帝遺旨,封奕為恭親王。但奕對奕即位,不怎么心服。咸豐三年(1853年)十一月,恭親王奕受任軍機大臣,不久便以親王身分任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咸豐帝也常召見奕來議事。但奕為人恃才傲物,目中無人。久而久之,兄弟之間逐漸由猜疑進而不和,終于為靜皇貴太妃受封皇太后一事暴露無遺。
靜皇貴太妃,也就是恭親王奕生母靜貴妃,姓博爾濟吉特氏,是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生于嘉慶十七年(1813年),初入宮時為貴人,后晉封為靜嬪、靜妃。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時,生下皇六子奕,后又晉封為靜貴妃。孝全成皇后死后,提升為皇貴妃。因宣宗密定儲位,立奕為皇太子,所以奕生母不能再冊立為皇后。
靜貴妃一生共有三男一女,因撫養過奕,咸豐初年被尊封為康慈皇貴太妃,皇帝奕還經常到寢宮壽安宮問候,對她格外尊敬。但她自恃撫育皇上有功,一心想得皇太后封號。奕也想通過生母晉封皇太后來擴張自己的權勢。但咸豐帝對此并不愿意。咸豐認為先帝妃嬪被嗣皇帝尊封為皇太后的,前朝還沒有先例。而嗣皇帝的生母,被尊封為皇太后的卻有例在先。如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后、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乾隆帝生母孝圣憲皇后和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等。所以,康慈皇貴太妃的皇太后封號遲遲定不下來。
咸豐五年(1855年),康慈皇貴太妃病危。一日,咸豐帝想入內省視,正好碰到恭親王奕從里面出來,咸豐帝詢問太妃病情如何,奕跪泣言道:“已篤!意待封號以瞑。”咸豐帝倉促間不置可否,只隨口答應兩聲。奕認為咸豐帝已經認可,趕忙回到軍機處恭辦皇太后封號事宜,迫使咸豐帝在同年七月初一日不得不傳旨,“尊康慈皇貴太妃為康慈皇太后。”事后,咸豐帝十分氣惱,認為這是奕有意挾制自己。因此,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死后不久,便頒發諭旨:“恭親王奕于一切禮儀多有疏略之處,著勿庸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宗人府宗令、正黃旗滿洲都統均著開缺;并勿庸恭理喪儀事務、管理三庫事務,但在內廷行走、上書房讀書,管理中正殿等處事務,必自知敬慎,勿再蹈愆,尤以副朕成全之至意。”
同時,咸豐還下令:“減少太后喪儀”,不按皇太后禮發喪;在上謚號時,不系宣宗謚,即不加宣宗成皇帝的“成”字,以示區別于其他皇后。《清史稿·后妃傳》載:“康慈死后,上謚曰:‘孝靜康慈弼天輔圣皇后’,不系宣宗謚,不附廟。”創清代歷史上皇后不系皇帝謚號的特例。到同治皇帝登基時,才改系宣宗的謚號,稱:“孝靜成皇后”。
恭親王奕被撤去軍機大臣以后,雖在咸豐七年又被重新受命任都統,但是咸豐帝周圍的肅順一派勢力強大,他們不斷打擊和傷害恭親王奕。所以,咸豐執政時期,恭親王奕一直得不到寵任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