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都知道健康的重要,但許多都市青年白領把“健身”當成生活“裝飾”,看做是人生的“晚禮服”,想等退休以后沒事兒的時候再鍛煉。他們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很健康,不用健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掙錢。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孔先生已經35歲了,是某公司的計算機軟件工程師,收入很不錯。為了掙點外快,他在業余時間還承攬一些軟件編程的活兒。一天到晚,他幾乎以計算機為伴,很少出去和朋友聚聚,或陪愛人逛街,更別說參加體育鍛煉了。在他看來,自己還年輕,身體不會出什么問題,運動健身等于浪費時間。
不知不覺中,長時間超負荷工作使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朋友勸他抽出點兒時間參加健身活動,他總是苦著臉說:“我們這行淘汰得非常快,不趁年輕時多掙些錢以后怎么辦?現在工作都忙不過來,健身的事兒到干不動時再說吧!”
沒想到的是,不久他就生病住進了醫院,好心的醫生提醒他,年輕人的身體不是“銅墻鐵壁”、百毒不侵,工作固然重要,但平時也要注意鍛煉身體。
我們可以看到,健身隊伍有這樣的“尷尬”:雙休日公園里呼吸著新鮮空氣、跳民族舞、打太極拳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哪里去了呢?都賴在被窩里呢。熬夜到凌晨,睡到日上三竿是常態。睜眼就坐在電腦前玩游戲,身體和大腦高度緊張。好不容易出門也是跟朋友去歌廳唱歌、茶館打牌,坐空氣污染、噪聲超標的包間,吃高脂、高熱的油炸食品,喜歡“休閑”不愛“健身”。因為年輕,他們相信自己的身體永遠是“銅墻鐵壁”、百毒不侵,不需要健身就可以獲得健康。
有時候,年輕人即使特別累,但足足地睡上一覺,早上起來馬上精神煥發。哪怕頭天脖子酸疼、腰直不起來,人就像要散架似的,泡個溫泉就又“猛虎”一樣。所以,在年輕人心里,健身只是“美麗的概念”,離真正的行動還有一段距離。
難道年輕人真的沒有必要參加健身運動嗎?一份針對北京某小區居民體質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近200人中,本應是身強力壯、精力充沛的上班族卻被亞健康狀態所困擾,平時經常會出現頻繁發汗、精神委靡、長期失眠等癥狀,而小區內的老年人體質則相對要好一些,除了睡眠、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比較規律和合理之外,經常參加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也是老人們保持健康的法寶之一。
由此可見,健身沒有年齡界限,年輕人健身很有必要。因為,人的身體就像一臺機器,要想運行得好,就必須常給機器做“保養”。盡管年輕人早已過了青春期,骨骼、肌肉、臟器等早已發育定型,但經常參加鍛煉的人,各種疾病發作機會比不參加鍛煉者低60%左右。這是因為人體運動系統經鍛煉功能增強后,必然帶動其他部位機能的提高。特別是體內脂肪堆積較多的年輕人,通過鍛煉不僅可以減肥,而且可預防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
那么,使年輕人遠離健身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工作壓力大,年輕人整天疲于工作,身心勞累,一回到家就想睡覺,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鍛煉。二是認識不足,自認為身體好得很,根本不需要健身,有時間還不如幾個人湊在一起打打撲克。三是缺乏場地,許多小區周圍沒有健身場館,也沒有專門的活動場所,要去戶外健身,又得坐車或走很長的路,所以就放棄了。
盡管各種無法回避的客觀因素限制了年輕人參與健身,但絕不能以此為借口,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因為健身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只要有健身的意識,就能“擠”出時間,克服各種客觀障礙。
總之,年輕人要有健身的意識,積極參加健身活動,為健康、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指南一 健身要趁年輕。
指南二 不要為自己找托詞,要尋找時間進行鍛煉。
指南三 年輕人易選擇動作大、速度快的增氧健身運動,或力度較大的肌肉鍛煉項目。
年輕人要健身是毋庸置疑的事兒,參加健身不僅可以強身健體,為晚年有個好身體打下基礎,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自信心,在社會交際中永遠處于不敗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