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這些傳說,到底對不對?

1 這3個養生誤區,你也中招了嗎?

要說養生這個詞現在火到什么程度,只要看看年齡就行了。

老年人對所有養生節目、養生產品都非常癡迷,自不用說;中年人最常和朋友交流的話題之一就是養生;年輕人也有了“佛性養生”之類的時尚潮流。父母、親友推給你一條養生信息,不論內容是否科學,都滿含著對你濃濃的愛與關懷——在乎你,所以和你談養生。

不過,在各種鋪天蓋地的養生文章中,也藏著很多養生誤區。耳濡目染之后,稍不小心就會陷入其中,讓人思維跑偏,背離健康養生的大方向。咱們這里就挑出幾條說說看。

第一個誤區:吃某些流行的“健康”食物,就能改善健康。

這可能是最廣泛流傳的一種認知了,每一種食物都被貼了標簽。比如,吃雞胸肉是增肌的,吃蘋果是減肥的,吃藍莓是美容的,吃木耳是降脂的,吃洋蔥是保護心臟的……

這些說法對不對呢?

其實,不能算錯,因為這些食物的確有某些營養上的長處。但是,如果只吃某幾種食物,是很難達到健康的。這是因為,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和保健成分類型眾多,必須從多種食物中獲得,一種或幾種“健康”食物不能滿足人體的所有需要。這就好比說,一個交響樂,需要多種樂器的精準配合。小提琴手和長笛手再優秀,也不能替代整個樂隊的效果。

我遇到過一位追求養生的中年女性,她每天早上只喝用蘋果、藍莓、番茄、獼猴桃打成的汁,再加1勺蛋白粉;中午只吃一塊三文魚、兩片生菜和兩勺藜麥飯;晚上只喝小米粥加涼拌洋蔥木耳。她自以為很養生,但實際上,人越來越憔悴,沒精神,還不如以前正常吃三餐的時候。

原因很簡單,她這么吃,連基本的能量和蛋白質供應都不夠,就算吃了那些“健康”食材,也很難讓人增加健康和活力。

保健品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在三餐都不好好吃、營養不合理的情況下,服用一大堆高價保健品是沒有意義的。人體的基礎是靠健康的三餐食物來建造和維護的,不是靠那一丁點兒保健品來支持的。遺憾的是,很多中老年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買水果、蔬菜、魚肉蛋奶都舍不得花錢,買保健品卻舍得大把花錢,真的是舍本而求末。這就好比在修繕房子的時候,連最基本的磚頭、水泥之類的材料都不夠用,卻只買來少量高檔裝修材料,能維護好房子的質量嗎?

第二個誤區:老年人吃得少就能健康長壽。

近年來,“過午不食”“少食”已經成為了養生潮流。很多人聽說,有研究證明少吃25%的食物能延緩衰老,健康長壽。于是,很多老年人晚上都不吃飯了。

“晚上吃飯是養醫生”的說法對不對呢?其實,這不但要看你是在什么基礎上少吃,還要看你是在什么生活狀態下少吃。如果以前的確吃多了,超過了身體所需的營養和能量,那么少吃的確是有利健康的。但問題是,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多吃。

那些用來做長壽實驗的動物,包括線蟲、老鼠、猴子等,都沒有主動限制食量的意識。它們在大自然中,原本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怎么會有節制食量的自覺呢?在人工喂養條件下,天天食物不愁,又不需要為尋求食物而辛苦奔忙,人為地幫它們控制一下食量,當然是有利于延緩衰老的。但是,我們并不是線蟲,也不是被關在籠子里無所事事的猴子。在人類當中,情況就比較復雜了。的確有一部分人的日常飲食過量,但有些人的飲食量是正常的,甚至還有些人原本就營養不足。

對于傳統的西方飲食而言,一餐就能吃掉150~200克的大塊牛排和一堆炸薯條,餐后還要吃油膩的甜點,再加上兩餐之間的炸薯片、曲奇、冰淇淋之類的高熱量零食,的確是很容易吃過量的。在這種情況下,少吃25%的食物是有利健康的。但是,對于本來就不會吃到胃的最大容納量的人來說,在原本熱量并不過多的前提下,再少吃25%的食物,真的會更好嗎?那就不一定了。

人在50歲之后,本來就處于肌肉逐漸減少、體能逐漸下降的狀態,到70歲后更是極易出現肌肉衰減綜合征,會嚴重影響健康長壽。年輕的時候,如果短時間內攝入食物數量太少,或一日中某餐營養不足,身體還能調整。但過50歲之后,蛋白質的合成能力會日益下降,分解代謝占主導作用,本來肌肉就不多的人,若經常搞“過午不食”“少食”之類的“養生”措施,恐怕就適得其反了。

看了近年來對人體進行的減食研究,在長達半年減15%熱量的實驗后,發現受試者的確瘦了,炎癥反應下降了,血壓、血脂降低了。但是,他們的肌肉減少了,基礎代謝率下降了,體溫也下降了。而且,這項研究還不是在老年受試者中做的。

試問,對于一個原本肌肉不足、體能偏低的人,或者本來低血壓、怕冷的女性,特別是夏天還要穿長袖的老年人來說,代謝率下降、體溫下降,是不是好的變化呢?顯然不是的。

在各地對于長壽老人的調查中,似乎沒有發現很多長壽老人是靠長期“過午不食”“饑餓節食”“減食25%”之類的方法獲得長壽的。長壽老人們通常是牙口好、胃口好、多年來能吃又能干的。

所以,飲食不要過量,但也要把所有的營養素都吃足,不能盲目追求“少吃”。吃新鮮、天然、多樣化的食物,食量均勻合理,烹調軟硬適度,鍛煉強化肌肉……這些比一味地少吃更有利于長期健康。

第三個誤區:吃素就能抗癌防病?

可能是受到西方人的影響,植物這兩個字被賦予了神奇的健康意義。的確,在肉類攝入過多的情況下,多吃一些植物性食品,有利于營養平衡。但是,凡是植物就代表健康、代表安全,這也是一個重大的誤區。

前面說到,由于老年人肌肉減少,蛋白質合成能力下降,所以隨著年齡增長,只是同體力活動水平的能量供應有所下降,但蛋白質的供應并沒有下降,和年輕的時候是一樣的。換句話說,老年人需要的總熱量比年輕時略微減少,主食可以減量,炒菜時油可以少放,但是蛋白質食物卻不能減少。因此,老年人要格外注意保持魚肉蛋奶及豆制品的攝入充足。

目前的研究表明,每周吃500克以下的紅肉不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可以吃70克的紅肉。有研究證實,經常吃雞肉與全因死亡率呈負相關,每天吃1個雞蛋有利于預防腦卒中,每天喝1杯酸奶有利于預防糖尿病和腦卒中。

所以,動物蛋白的攝入只要不過多,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是有好處的。每天吃50~100克肉并不會影響老年人健康長壽。不能因為拿肉當飯吃不好,就說少量吃肉也不好。在對各地長壽老人的調查發現,長壽老人往往喜歡每天少量吃點肉,這是符合營養科學規律的。

相反,如果在沒有營養素補充,也沒有營養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老年人長年累月地吃純素食,反而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也不能幫助預防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每天吃1個雞蛋,喝1杯酸奶,吃50克瘦肉、50克魚蝦,對健康長壽是有益無害的。

我們一定要明白,吃植物性食品的健康益處不是靠戒掉魚肉蛋奶產生的,而是在吃夠蔬菜、水果和五谷雜糧的基礎上產生的。這些植物性食品,和適量的魚肉蛋奶相配合,能給人們帶來最大的營養效益,幫助人體保持活力,抵抗衰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泰州市| 成武县| 黑水县| 荣昌县| 垫江县| 弋阳县| 泗阳县| 云林县| 乌什县| 乌什县| 永新县| 乐昌市| 平塘县| 达孜县| 花莲县| 福安市| 时尚| 济阳县| 临颍县| 平陆县| 商洛市| 阳谷县| 襄垣县| 桐庐县| 萨迦县| 姜堰市| 连州市| 盐山县| 平潭县| 舟山市| 水城县| 卫辉市| 手机| 息烽县| 贡觉县| 赤城县| 青川县| 安平县| 耿马|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