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吃糖一定有害?甜甜的水果能吃嗎?
這兩年,“戒糖”成為一種流行,“斷碳水”也成為很多人認為的時尚行為。“糖是毒藥”“碳水會升高血糖讓人發胖”已經是很多人的健康信仰。有人吃了加入幾克添加糖的酸奶都有罪惡感,有人過中秋節都不敢吃半塊月餅,甚至有人連吃個水果都覺得心懷愧疚。
糖真的絕對不能吃嗎?不是的。
有人會問:“你不是經常說要少吃添加糖嗎?不是一直提倡遠離甜飲料嗎?”沒錯,我一直都是這么說的。這里得解釋一下:過多的添加糖很壞,這一點從未改變。過多的果汁、過多的水果都可能不利于健康。自從世界衛生組織提倡控制添加糖,我也寫了很多文章,告訴大家添加糖到底藏在哪里,大量地喝甜飲料、吃甜食有多么糟糕。但是,正如那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所說:“劑量決定毒性,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不客觀的。”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是每日把添加糖的攝入量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在25克以內,沒說連10克添加糖都不能吃。沒有證據表明,每天吃幾克到十幾克的添加糖也是有害的。更沒有證據表明,每天從水果中吃十幾克到二十幾克的糖是有害的。所以,并不要求大家食用的所有酸奶都必須是無糖的,只建議優先選擇100克酸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11克以下的。另外,大家的食譜中每天還應有100~300克的水果。
一些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少量吃糖反而有可能對控制血糖帶來好處,特別是來自水果中的糖。這里就和大家分享部分相關的研究結果。
在我國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經常攝入新鮮水果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一周一次水果都不吃的人相比,每周吃1~4次水果的人,血糖控制差的風險降低20%;每周吃5次以上的,其風險降低30%。從數量來說,人每天并不需要吃很多水果,每天吃50~99克就可將風險降低29%,而每天吃100克以上,其風險降低的概率為32%,效果差不多。不過,這里沒有討論吃得過多會有什么不良影響,可能是因為被調查人群是糖尿病患者,每天吃很多水果的人所占的比例會非常非常小。
在我國的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推薦糖尿病患者每天吃水果,并提到很多科學證據:與很少吃水果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每天食用兩個中等大小的低熱量水果有利于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經常吃富含類黃酮水果的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也比較低。
對沒有患糖尿病的人來說,適量吃水果也有利于預防糖尿病。在對我國的50萬成年人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和一周都不吃一次水果的人相比,經常攝入新鮮水果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死亡風險以及發生微血管和大血管并發癥的風險均明顯下降。不過,在對各國的前瞻性流行病學研究進行匯總分析發現,健康人的水果攝入量與患糖尿病的風險呈曲線關系,在吃200~300克水果的時候,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最低的,吃得太多了,風險又會上升。
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吃水果是個好習慣,但前提是你的身體能正常消化水果。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人和胃腸有炎癥的人需要減量或暫時不吃,待胃腸功能恢復正常之后再吃。
這里還有個問題:水果中含糖,這些糖屬于碳水化合物,而主食中的淀粉也屬于碳水化合物,若兩者都吃的話,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會比較高。如果用吃水果(或干制而成的水果干)來替代一部分主食,會不會讓血糖變得更高呢?目前的短期餐后血糖研究表明,這樣吃的話,血糖不僅不會升高,如果吃得合理,很可能還會降低餐后血糖。
201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餐前吃獼猴桃(含25克碳水化合物),正餐時減少相應數量碳水化合物的米飯,不但有效降低了餐后血糖的峰值,還減小了餐后血糖曲線的面積。而最新研究又有了驚人的發現,餐前吃一定量的蘋果(含15克碳水化合物),正餐時減少相應數量碳水化合物的米飯,居然能把餐后血糖峰值和餐后血糖曲線下面積降低一半之多!換句話說,在攝入同樣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情況下,如果先吃些水果,當餐后的血糖都會有所下降。當然,下降的多少,和吃水果的品種有關。
另一項研究發現,在攝入等量碳水化合物的前提下,用蘋果干、葡萄干、杏干、干棗等水果干來替代一半的米飯,當餐后的血糖并沒有變得更高。如果在水果干之外再加一些堅果配著米飯吃的話(比如甜果干加堅果配米飯吃),則可以有效降低當餐后的血糖。
至于用水果替代部分主食這種吃法的長期效果會怎樣,則要看膳食整體的營養平衡了。雖然目前還沒有長期的研究結果發表,但從理論上推斷,大致是這樣的:在魚肉蛋奶攝入量不多的情況下,如果每天用大量的水果替代主食,長期而言,就等于降低了膳食中的蛋白質攝入量。因為水果中的蛋白質含量很低,而糧食中的蛋白質含量雖然比不上魚肉蛋奶,但比水果要高得多。對于日常魚肉蛋奶吃得不太多的人而言,減少蛋白質的供應會使肌肉流失,是不利于長期的血糖控制的。
因此,在動物蛋白質攝入量充足且消化吸收正常的情況下,用少量水果或水果干替代一小部分米飯,可以提供更多的膳食纖維、鉀、鎂、鐵和抗氧化物等營養物質,是有利于健康的;對于消化吸收不良的人來說,本來消化就慢,若餐前再吃很多水果,不但會影響正餐的食物攝入,還會降低食物的蛋白質密度,而營養素消化吸收不足,是不利于維持肌肉并保持體力和抗病力的。
那么,少量吃點添加糖,可不可以呢?目前的研究表明,對健康人來說,在量很少,不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25克限制,且總熱量也不超標的前提下,并未發現不利于血糖控制。所以,如果日常不喝甜飲料、不吃甜食,只是喝一杯加糖酸奶或者一小碗加糖銀耳湯,是不用感覺恐懼的。
總之,吃甜食、喝甜飲料是不健康的,但適量吃含有糖的水果,是有利于降低血糖的。對糖尿病人來說,在保證蛋白質供應充足的前提下,用水果替代一小部分主食,比不吃水果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關于吃糖和吃水果的問題,病人需要遵醫囑,健康人不妨遵循以下忠告:
1.戒掉吃甜食、喝甜飲料的習慣,只有節日、生日時偶爾吃點;
2.如果吃含添加糖的甜味食物,建議每天只吃一款,比如一杯酸奶、一碗銀耳湯或一份豆沙包等,加上做菜用的糖,添加糖的總量不超過25克;
3.每天吃250克左右的水果,分少量多次食用,不要吃起來就停不住;
4.如果消化功能好,不缺乏蛋白質,餐前吃150克左右的水果,對降低餐后血糖是有一定益處的;
5.如果吃主食或水果容易過量,可以在用餐時把水果丁當成涼菜,同時相應地減少主食的攝入量,這樣有利于降低當餐食物的總熱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提升飽腹感,也不會額外升高餐后血糖;
6.如果日常消化不良,或蛋白質攝入不足,則不建議用水果替代主食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來源,因為這樣做會降低蛋白質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