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醫院營養專家:腎病飲食調養一本通
- 劉英華 李惠子主編
- 3435字
- 2021-12-24 18:07:39
第二節 誰傷了你的腎?
一、常見的各種腎病
1.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一組病變累及雙側腎小球的常見疾病。
(1)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以急性腎炎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其特點是急性起病,表現為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可伴有一過性腎功能不全。多見于鏈球菌感染后,如扁桃體炎、猩紅熱和膿皰瘡等,其他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也可引起。
(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是在急性腎炎綜合征的基礎上,腎功能減退快速進展。多數患者有上消化道感染病史、接觸某些有機化學溶劑、碳氫化合物如汽油等,也能由丙硫氧嘧啶和肼屈嗪等藥物引起。
(3)IgA腎病
IgA腎病是指腎小球系膜區以IgA及IgA沉積為主的腎小球疾病,是我國常見的腎小球疾病,也是終末期腎病的重要原因,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20~30歲男性為多見。其特點是起病隱匿,常表現為無癥狀性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往往體檢時才發現。有些患者發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的肉眼血尿,可持續數小時或數日肉眼血尿,常為無痛性,可伴有蛋白尿;全身癥狀輕重不一,可表現為全身不適、乏力和肌肉疼痛等。
(4)腎病綜合征
診斷標準: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30g/L)、水腫、高脂血癥,其中前兩項為診斷的必備條件。腎病綜合征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屬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由多種病理類型所構成,如微小病變型腎病、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病等;繼發性腎病綜合征多發生在其他疾病的基礎上,如過敏性紫癜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5)無癥狀性血尿和蛋白尿
無癥狀性血尿和蛋白尿是指僅表現為腎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輕至中度蛋白尿,不伴水腫、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的一組腎小球疾病。臨床多無癥狀,常因發作性肉眼血尿或體檢提示鏡下血尿或蛋白尿而發現,無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害,部分患者可于高熱或劇烈運動后,出現一過性血尿,短時間內消失。
(6)慢性腎小球腎炎
慢性腎小球腎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和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緩慢進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部分患者最終將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起始因素多為免疫介導的炎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中青年為主,男性多見。多數起病緩慢隱匿,早期患者可無特殊癥狀,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和食欲缺乏,水腫可有可無,一般不嚴重,血壓正常或輕度升高,腎功能正常或輕度受損。
2.繼發性腎病
繼發性腎病是指腎外疾病,特別是系統性疾病導致的腎損害。
(1)狼瘡性腎炎
狼瘡性腎炎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腎損害。約50%以上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腎損害的臨床表現,是我國終末期腎衰竭的重要原因。除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表現外,還伴隨有腎表現,不同患者差異大,可為無癥狀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或表現為高血壓、腎病綜合征、急性腎炎綜合征。
(2)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病變之一,無論是1型還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可出現腎損害,而2型糖尿病中約5%的患者在確診糖尿病時就已經存在糖尿病腎病。除了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外,還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腎功能的進行性減退。
(3)血管炎腎損害
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的炎癥和纖維素樣壞死為病理特征的一組疾病。血管炎腎損害在我國以老年人多見,常有發熱、疲乏、關節肌肉疼痛和體重下降等非特異性全身癥狀。實驗室檢查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呈陽性。腎受累時,可有血尿,多伴蛋白尿,腎功能受累常見。本病為多系統受累,常見肺、頭頸部和內臟損傷。
(4)高尿酸腎損害
高尿酸腎損害可分為急性和慢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及尿酸性腎結石。急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多表現為少尿性急性腎損傷,常發生在放、化療后1~2天;慢性高尿酸血癥性腎病多表現為間質性腎損害,通常患者存在長期的高尿酸血癥,常反復發作痛風,早期沒有明顯表現,尿蛋白陰性或微量,逐漸出現慢性腎病;尿酸性腎結石主要表現為腎梗阻,常見的癥狀是腎絞痛和血尿,部分患者體檢時發現結石。
3.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為病原體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為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感染引起。多有尿頻、尿急、尿痛、腰痛等癥狀,也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
4.急性腎損傷
急性腎損傷為由各種病因引起短時間內腎功能快速減退而導致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等,重者出現多系統并發癥,是常見的危重病癥。常因大出血、燒傷、創傷休克、腎毒性藥物、尿路梗阻等多種因素引起。患者的癥狀與臨床分期有關,明顯的癥狀常出現在腎功能嚴重減退時,常見癥狀包括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尿量減少和尿色加深,病情進展時可出現急性左心衰竭、意識障礙、抽搐、昏迷等。
5.慢性腎衰竭
慢性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疾病持續進展至后期的共同結局。常見病因為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原發性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等。不同臨床階段,患者表現也不一樣,早期患者可無任何癥狀,或僅有乏力、腰痛、夜尿增多、食欲減退等輕度不適,隨著病情加重可出現急性左心衰、嚴重高鉀血癥、消化道出血、中樞神經系統障礙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腎病的常見臨床表現
1.血尿
尿外觀表現為尿色加深、尿色發紅或呈洗肉水樣(稱為肉眼血尿),也可是尿常規檢查時尿紅細胞陽性。
2.蛋白尿
蛋白尿常表現為尿泡沫增多,進行尿常規檢查時尿蛋白陽性。
3.水腫
水腫是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腎性水腫多出現在組織疏松部位,如眼瞼;身體下垂部位,如腳踝和頸前部位;長期臥床時則出現在骶尾部。
4.高血壓
高血壓是腎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此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應仔細檢查有無腎性疾病,確定是否為腎源性高血壓。
三、導致腎損傷的原因
1.不合理用藥
許多中藥材,如雷公藤、關木通、牽牛子、蒼耳子、罌粟殼、生草烏、使君子、青木香、廣防己等都傷腎。如關木通含有馬兜鈴酸等腎毒性成分,服用會給腎帶來巨大的傷害。還有一些抗生素、抗腫瘤的化療藥物、抗癲癇藥物等,都對腎有毒副作用。所以,服藥不宜過量,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2.生活飲食起居不規律
科學的調養、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營養、規律的生活,這些對腎病患者的身體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反,如果經常熬夜、過度勞累、暴飲暴食或節食、營養不良、運動過度或方法不當,這些都會對腎造成一定的傷害。
3.情緒焦慮,壓力過大
患有腎病的人,尤其是尿毒癥患者,因為病程較長,或由于久治不愈等諸多原因,導致壓力累積,就很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的情緒,使大腦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長此以往,對腎病的康復極其不利,也極容易拖垮患者的身體。因此,懂得調節情緒,也有利于對抗疾病。
4.房事過于頻繁導致腎虛
中醫歷來十分重視房事對腎的影響。房事過于頻繁會導致腎精耗損,進而導致腎虛。腎為先天之本,五臟六腑之根,而腎虛是多種內傷疾病的發病基礎,因此,要規范好房事頻率,不可過頻,這樣對腎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5.攝入過量的蛋白質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建議,正常人體每天每千克體重的蛋白質攝取量應為1g。假如一個人標準體重是50kg,那么他每天應該攝入50g蛋白質。如果過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類的食物,如肉、蛋、奶等,就會對腎造成負擔和傷害,因此膳食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6.食入過量的鹽
攝入過多鹽會加重腎的負擔,尤其是某些零食鹽分含量過高,如吃炸薯片、方便面等會讓人不知不覺吸收過量的鹽分。而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代謝的,如果攝入過多,腎的負擔就會加重,再加上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又會進一步加重腎負擔,因此導致腎功能減退,從而造成慢性腎病。
7.暴飲暴食,飲食無節制
現代人生活質量提高了,飲食條件也變好了,往往就會吃下過多的美味佳肴,而攝入的食物最終都會產生尿酸和尿素氮等物質,這些廢物大多數都會經過腎排出。如果飲食無度,無疑就會增加腎的負擔,使腎的工作量增加,久而久之就容易導致腎病。
8.常常憋尿導致感染
有些人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上廁所,而長時間憋尿。如果經常憋尿,尿液在膀胱里儲留會越來越多,膀胱肌肉會因擴張而損傷。因此尿液的儲留時間太久,會導致細菌繁殖,細菌會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對腎的危害性極大,千萬要注意避免。
9.經常長時間不喝水
腎負責調節人體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排泄生理活動所產生的廢物,并生成尿液排出體外,因此腎正常工作需要足夠的水分進行輔助。充分喝水可稀釋尿液,保護腎,有利于充分排出廢物和毒素。如果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攜帶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