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喚醒孩子的內驅力

我們常聽說那些“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能夠自覺地學習,能夠按時地起居,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優秀,似乎不需要家長的任何督促,就能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

誰不想做一位省心的父母呢?再看看另外一些家庭,每天早晨一睜眼,父母就奮戰在與孩子“智斗”的一線。到了晚上,這些孩子的父母拖著疲憊的身體從單位回到家,還要繼續督促孩子看書、學習。

是什么導致了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家庭畫面?

答案就是:孩子的內驅力。有內驅力的孩子,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他們做事通常很主動,就像是一輛安裝著發動機的“汽車”,有著十足的前進動力。而缺乏內驅力的孩子,更像是簡易的“馬拉車”,走得快慢全看拉車的馬有多大能力。這些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得疲懶、拖沓,總需要強大的外力來推動。他們做事情的動機往往是給別人交差,所以,做事的效果也可想而之。很多時候,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感到疲累,原因就在于孩子“內驅力”不足。

“游戲”是調動內驅力的“高手”

如何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呢?可以先來回想一下,孩子在什么時候通常會表現出強大的內部動力。沒錯,那就是孩子玩游戲的時刻。無論是在真實場景中與小伙伴們的互動游戲,還是虛擬場景中的闖關游戲等,都能成功地調動孩子的內驅力。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沒有“背后的推手”,卻沉迷于其中難以自拔。

既然“游戲”是調動孩子內驅力的“高手”,那我們便可以向這位“高手”學習。接下來,我們便以常見的電腦游戲、手機App游戲為例,看看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沒有誰會玩一款自己不喜歡的游戲。所以,在游戲的選擇上,我們一定會挑選那些深深吸引我們的游戲。首先,我們會對游戲的難度進行評估,看看這一款游戲是否適合自己。情節太難或者太簡單的游戲,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太難的游戲容易讓人受挫,失去繼續玩下去的信心;太簡單的游戲,不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玩上幾局就會覺得無聊。為了給自己增加一點點挑戰,我們多會選擇“跳一跳,夠得到”的難度。這樣的游戲才能夠充分調動我們的積極性,又常常能讓我們從小小的勝利中不斷獲得成就感。

在游戲過程中,沒有人會在旁邊指手畫腳地說,“嘿,你需要這樣做”,“哦,那樣做不行”。我們甚至不用太擔心失敗之后會被踢出局,因為只需按下“重新開始”這個按鍵,便能在游戲里重獲新生。

除此之外,大多數的游戲都設計了及時的反饋系統。比如,游戲里會有貼心的小助手不時地提醒我們游戲的剩余時間,跟我們報告當前的形勢(比如得分、體能、路線圖、敵方情況等),及時為我們指出目前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面臨危機等。另外,小助手還會明確地給出贏得這局勝利所必需的條件,甚至有時候還會為我們提供一些戰略、戰術。雖說玩的不過是一局游戲,但是玩家能夠在其中深切地體會到“掌控人生”的感覺。這種“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掌控感,甚至比實際生活中來得更加深切。游戲可真是一位善于調動內驅力的“高手”,也難怪會有那么多大人和孩子癡迷于游戲。

游戲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調動了玩家的內在動機。記得在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試圖以外在獎勵來驅動學生的老師,與那些幫助學生發現內在動機的老師相比,永遠不會像后者一樣成功。”外在的激勵措施是不可持續的,而內在的動機可以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果我們依賴于用外界獎勵來推動孩子成長,那就永遠不會像調動孩子內驅力那樣取得持續、優異的效果。我們引導孩子的時候,如果能夠賦予每件事情對于孩子自身的意義,而不是對別人的意義,那么推動他們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將會變得更加容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专栏| 冀州市| 黄骅市| 滨州市| 扎鲁特旗| 南康市| 陆良县| 伊金霍洛旗| 西乌珠穆沁旗| 中西区| 铜陵市| 仁布县| 呼伦贝尔市| 琼海市| 镇康县| 蓬安县| 色达县| 碌曲县| 原平市| 济宁市| 新密市| 枣庄市| 清丰县| 揭东县| 大英县| 青岛市| 合肥市| 吴江市| 五原县| 赤水市| 平安县| 马山县| 齐齐哈尔市| 科尔| 宣汉县| 常山县| 屯留县| 六枝特区| 洞口县| 石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