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餐廳經營應該這樣做
- 楊一然
- 2571字
- 2021-12-09 15:50:27
1.3 餐飲創業的風險
餐飲表面上是剛需行業,貌似只要好吃不貴就不愁沒有生意,但是在眾多的市場需求之下,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風險,對想要進入和已經進入這一行業的創業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1 現在的餐飲環境
從整個市場來看,餐飲的消費總額在2017年已經突破了40 000億元大關,增長迅猛(如圖1-2所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超級蛋糕。這么大的市場,現實環境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圖1-2 2002—2017年餐飲市場收入
從門店端來看,與巨大的開店浪潮同時到來的是餐飲店鋪的倒閉率,相比以往幾年,這項數據也是高出了一大截,月倒閉率達到10%,年復合倒閉率更是超過100%!你本來看好想去的餐廳,可能還沒等你來得及抽空嘗試,就已經不開了。在一、二線城市,這種態勢更為明顯,高昂的房租和人工等支出讓許多門店還沒來得及“火起來”便無奈地退場了。在如此擁擠的浪潮里,當然也不只有新店受挫,有些開了許多年的老字號也有因為跟不上潮流而關門閉店的。
從消費端來看,由于國內的房價升高,經濟增速減慢,許多消費人群相比以往會更加節儉。一些年輕人,除去房貸、交通等必要支出之后,用在消費上的支出會減少,所以在餐飲上的支出也會不可避免地縮減。雖然餐飲的總量在上升,但是不難看出,競爭比以往更加殘酷。這種現象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明顯,而在三、四線城市則緩和一些。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也變得更加理性。這又對我們餐飲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口味上,而是全方位都要有提升,才能更好地抓住消費者。
從政策端看,政府和市場監督部門對于食品安全與環保越來越重視。無論是線下實體,還是線上平臺,對于餐飲的審核與監察抓得越來越嚴格,這對于市場整體是有正面影響的,但對于我們餐飲創業者,無疑從衛生、服務等各個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
1.3.2 新手創業的選擇
說得如此艱難,是不是餐飲就沒辦法做了呢?當然不是,但需要對市場有更完整的認識,才能找到機會在哪。
根據各類數據統計,小吃、快餐是增長最快、總量最多的品類。與此同時,飲品店的熱度也較往年有很大提升,甜品、火鍋等也有較高熱度。
我認為小吃、快餐和飲品還是比較適合新手創業的。因為這些品類門檻比較低,投入也比較少,加上又是市場絕對熱門的品類,相對而言,風險也更低一些,所以從這些品類下手是比較好的選擇。那烘焙、燒烤和火鍋等利潤率高的品類,為什么不選擇呢?那是因為這些相對而言還是需要一定技術經驗與資金投入的,風險更高,并不適合新手創業者。
我的建議是,初次餐飲開店,不宜投入過大,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學習,通過一次次小成本試錯來引導門店向好的方向發展。即使失敗了,學到的經驗也是很寶貴的財富。
有些人也許會問:“我想自創餐飲,但對產品一點經驗和基礎都沒有,那該怎么做呢?”這其實并不復雜,現如今網絡十分發達,可以通過許多渠道,例如從餐飲論壇、自媒體平臺的餐飲達人或者淘寶上獲得一些配方、制作工藝等,只要花時間,不斷進行改良,一定會獲得滿意的效果。但有一個原則是必須具備足夠的特色,才能有競爭力。
1.3.3 觀察當地的餐飲市場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在“吃”上體現得尤為突出。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有其特殊的口味和偏愛,所以我們要想提高門店生存率,必須對當地口味與飲食習慣有一定的了解。
我們可以打聽一下當地老字號的門店,最好是當地人自己開的,因為一個地方的口味往往會被老字號的門店記錄并且傳承下來。一定要自己親自嘗,多嘗幾家,并且體驗當地特有的氛圍,包括當地人相處的方式等,讓自己融入這個環境當中,才能更好體會當地的食物所形成的文化和影響。
飲食習慣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有的地方愛喝湯,有的地方愛吃面……這對于我們餐飲門店的產品線構成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我們的產品需要有特色,同樣也要符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這樣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當然,如果當地沒有固定的口味特性,人口流動比較高,包容性比較強,那可以嘗試突出“特色”來吸引新顧客。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個地區的餐飲習慣,也會根據年齡的不同、人群特性的不同而產生略微的變化。
另外,人口也是其中一個因素。如果你所在地的人口持續流入,那么對開店創業是有正面影響的;反之,人口持續流出,城市鄉鎮產生空心化,生意則會越來越難做。
1.3.4 要有止損的心理準備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我們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常常會盲目自信,這是許多人的通病,因為面對一個剛剛接觸的領域,人們總會本能地想得過于美好。前面也提到過,光有熱情是不行的。
前期必須有過硬的心理建設來應對發生的各種狀況。生意過于火爆,或過于平淡,都是對個人心理的一種挑戰。而且現實中,這種情況往往在兩個形態中來回轉換,使人筋疲力盡。但更容易發生的情況是你投入了許多精力、資金,最后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狀況,甚至連盈利都沒有,這也是你在一開始就必須想到的。如果發生了這種狀況,是一直堅持,還是及時止損?一定要快速做出選擇。
我的建議是,如果三個月到半年,一直沒有盈利,并且即使是做活動,效果也很差,那就得考慮及時止損出兌;如果看得到希望,想要堅持,那也得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重新定位,重新打造產品和門店,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
1.3.5 故事:初次失敗的經驗總結
我在加盟創業失敗之后,便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一家餐廳。但在那之前,上一場“戰役”的失利,有哪些值得我引以為戒呢?
首先,在品類選擇上,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在我初次創業的時間段,奶茶還屬于潛力品類,整體市場對于奶茶的需求是呈明顯上升趨勢的。但正因為是這樣,我把前期兩個月左右的門店火爆期誤歸功于自身,忽視了對客戶的維護與市場的變動。
要知道,奶茶等飲品類是非常在乎新鮮感的,屬于一種沖動性消費。想要維持住一定的復購率,必須從多方面著手,包括會員的持續營銷、跟進,新品的不斷開發等等。這也是我當初因為欠缺經驗而失敗的一大原因。
其次,我在生意火爆的初期,總感覺自己是所在區域的第一名,有點飄飄然。就算別的地方新開了奶茶店,我也毫不在意,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威脅。但在不知不覺中,營業額卻一直在緩緩下降。直到兩個月后,三四家同品牌奶茶店開在我周圍,使我的營業額驟減80%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我是那么天真。那時候我再做新品活動,或大減價,都已經沒有什么作用了,最好的選擇便是及時止損。當時做出這一決定,我的心情是非常難受的。
市場環境是時刻在變化的,必須多留意最新的信息和市場情況,才能及時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