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品類商圈飽和度調查

我們時常有這樣的體驗:在逛街的時候,沒有走出幾步路,就碰到了好幾家茶飲店或者蛋糕店……是這些品類真的這么好做,還是商圈本身的問題?這就涉及品類的商圈飽和度了。

2.4.1 什么是品類商圈飽和度?

品類商圈飽和度,就是所選擇的品類在商圈中的競爭程度。競爭程度越激烈,品類飽和度就越高。

例如,選擇的細分品類是餛飩,在一個不大的商圈中過一兩個街口就有一家,那證明餛飩這一細分品類的競爭已經比較激烈了,但同時也證明,在這個商圈中餛飩屬于比較熱門的品類。

如果一個細分品類在一個商圈中一家店都沒有,那這一細分品類暫時不存在競爭,但也值得思考一下,人群會不會在接受度上存在一些問題。

2.4.2 飽和度所反映的現象

很多人覺得競爭激烈,會對自己不利,但并非如此。競爭程度激烈,并不一定是壞事;毫無競爭,也并非一定就是好事。

在一個商圈中,良性的競爭會使品類熱度產生聚集效應,使吸引客流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對各家門店都是有正面效益的。例如,在一條商業街上,短距離存在三家不同的面館,這會給附近人一種吃面就到這條商業街的印象,然后再在這三家面館當中選擇一家自己喜歡的消費。這種效應對三家面館都是有益的。不過怎樣把聚集起來的客流導入自己的門店當中,又是另一門學問了,下文細致分析。

如果自己選擇的品類在商圈中一個競爭對手都沒有,先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在你周圍都沒有人做這個品類的話,一般有這樣幾種原因:一是已經有人嘗試過了,但是失敗了;至于為什么失敗,可能跟個人的經營有關系,也有可能是周圍人群對這一品類沒有太多興趣。二是還沒有人嘗試過,周圍人群對這一品類的消費潛力也就沒有被開發。這種情況是值得一試的,但是怎樣讓沒有消費過的人群來嘗試這種新的品類,是值得努力的一件事。怎樣判斷所選的品類在這個商圈之前有沒有負面的例子?可以向周圍的門店多多打聽,畢竟一個新的細分品類想要在商圈站住腳跟,之前已經有過倒閉案例的話,會給周圍人群一種不靠譜的感覺,經營上的難度也會大一些。

2.4.3 怎樣調查同品類飽和度?

我們發現,怎樣調查同品類的飽和度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具體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呢?

一個在外賣平臺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先進入外賣平臺App(選擇市場占有率較高者),定位到所在位置500米之內的地方,選擇銷量排序,查看前十名店鋪的月銷量,從而可以估算所在商圈的總體門店數量。

商圈內月銷量10 000單以上的門店有5~6家時,餐飲門店總數量為2 200家左右;月銷量10 000單以上的門店有2~3家時,餐飲門店總數量為1 600家左右;月銷量7 000~8 000的門店3~6家時,餐飲門店總數量為1 500家左右;月銷量5 000~6 000的門店有2~5家時,餐飲門店總數量為1 300家左右。然后查看配送范圍3 000米內同品類商家的數量,最后根據同品類商家的數量和總體商戶的數量估算出該品類的飽和度。例如商圈估計一共有1 500家餐飲門店,快餐便當占150家,這就比較高了。

當然,品類飽和度的上限還與該品類在商圈受歡迎的程度有關。如果周圍的人群對某一品類特別喜愛,那么市場留存的空間也會相應提高,只要有足夠競爭力,還是能取得一定客流份額的。

2.4.4 故事:我選品類的商圈飽和度

我所選的是35元客單價的精致中式定食、外帶小吃及飲品。在我所選的大商圈內,各類餐飲店鋪總量在800家左右,但具體到小區鄰近的商業街,跟我同是小吃、快餐的,只有幾家經營快餐店面館或早餐店。

從大類上來說,我與他們多少都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我的目標客流相較于他們而言又有點不同,所以我必須利用好這些差別性的關系。從飽和度來說,我所選的位置與相應的品類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入住的人群也在逐步提高,消費需求還是有可以進一步挖掘的潛力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周圍的幾家快餐店與面館的生意都很不錯,特別是其中一家快餐店,每到飯點都是人擠人,這也反映出這家快餐店的口味、消費價位以及模式都非常受周邊人群的歡迎,我也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這家快餐店的具體情況,從而對自己的門店更好地進行改善以及優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类乌齐县| 高清| 巫溪县| 冀州市| 邢台县| 辽宁省| 土默特左旗| 靖安县| 东台市| 安溪县| 响水县| 泾川县| 赫章县| 临邑县| 淳安县| 东乌| 北流市| 大同市| 陆川县| 永州市| 汝阳县| 泾川县| 宿迁市| 六枝特区| 英山县| 航空| 云和县| 赤水市| 密云县| 汝州市| 鄯善县| 浮梁县| 自贡市| 色达县| 淅川县| 普宁市| 静宁县| 翼城县| 上栗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