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勞動爭議案例精選與解析
- 賈云喬
- 1851字
- 2021-12-10 17:11:07
1.3 招聘內容必須合法
1.3.1 招聘中不能對勞動者存在限制或歧視的內容
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年修正)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中介活動,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2018年修訂)
第四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第五條 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享有與城鎮勞動者平等的就業權利,不得對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設置歧視性限制。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發布的招用人員簡章或招聘廣告,不得包含歧視性內容。
《人才市場管理規定》(2019年修訂)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公開招聘人才,應當出具有關部門批準其設立的文件或營業執照(副本),并如實公布擬聘用人員的數量、崗位和條件。
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不得以民族、宗教信仰為由拒絕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標準;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工作的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招聘婦女或提高對婦女的招聘條件。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以民族、性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標準的,招聘不得招聘人員的,以及向應聘者收取費用或采取欺詐等手段謀取非法利益的,由縣級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并處10 000元以下罰款。
法律建議
(1)就業歧視,是指用人單位沒有法律依據,對潛在就業人員作出各種限制,侵犯其平等就業權的現象。
(2)就業歧視,包括對性別、籍貫、民族、婚育狀況、戶籍、種族、宗教信仰的限制,也包括無依據提高招聘條件、歧視勞動者等情況,如對勞動者的生肖、星座、姓名等限制。
(3)用人單位存在就業歧視,由縣級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并處10 000元以下罰款。
(4)勞動者可以就業歧視為由向法院起訴,亦可向人事行政部門舉報。
案例4 用人單位招聘中存在地域歧視,被判決賠禮道歉、賠付精神撫慰金
某度假村有限公司發布招聘信息,閆某通過軟件向其招聘崗位投遞了求職簡歷,其中戶口所在地填寫的是“河南南陽”,現居住城市填寫為“浙江杭州西湖區”。度假村有限公司在軟件中對閆某的求職給出了不合適的結論,且系統顯示“不合適原因:河南人”。杭州市杭州互聯網公證處出具公證書對此進行了公證,閆某為此支付公證費用1 000元。之后,閆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度假村有限公司向其道歉;支付精神撫慰金;承擔訴訟相關費用。
一審法院判決:度假村有限公司賠償閆某精神撫慰金及合理維權費用損失共計10 000元;度假村有限公司向閆某進行口頭道歉并在《法制日報》公開登報賠禮道歉;駁回閆某其他訴訟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點評
用人單位是根據勞動者個人的學歷、技能水平、專業、工作經驗等進行選擇,對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以及姓氏、星座、地域等與工作能力無關的方面作出限制,即侵犯了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度假村有限公司以閆某是河南人為由不予錄取,對閆某實施就業歧視,使得閆某在求職過程中受到不平等的屈辱對待,應當向閆某賠禮道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對于閆某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及公證費1 000元也應當予以支持。
1.3.2 招聘信息不能存在國家法律禁止出現的內容
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2018年修正)
第九條 廣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使用或者變相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國歌、國徽,軍旗、軍歌、軍徽;
(二)使用或者變相使用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或者形象;
(三)使用“國家級”“最高級”“最佳”等用語;
(四)損害國家的尊嚴或者利益,泄露國家秘密;
(五)妨礙社會安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六)危害人身、財產安全,泄露個人隱私;
(七)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
(八)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
(九)含有民族、種族、宗教、性別歧視的內容;
(十)妨礙環境、自然資源或者文化遺產保護;
(十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條 廣告不得損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的身心健康。
法律建議
(1)招聘廣告同樣適用廣告法的相關規定,不得出現以上國家法律禁止出現的內容。
(2)用人單位應強化招聘廣告的內容審核。
(3)如果出現上述國家法律禁止出現的內容,可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布廣告,對廣告主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可以吊銷營業執照,由廣告審查機關撤銷廣告審查批準文件,一年內不受理其廣告審查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