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中的現象學
- (美)赫伯特·斯皮格爾伯格
- 1463字
- 2021-11-30 16:56:01
[4]賓斯旺格與斯特勞斯的地位
20世紀的現象學發生了一個新的轉向。在哲學中,這種轉向是由海德格爾以及他在《存在與時間》(1927)中的此在分析學發起的。在精神病理學中對海德格爾做出響應的是賓斯旺格、馮·葛布薩特爾和斯特勞斯的“新人類學”。這種新潮流的重要里程碑是1930年《神經科醫生》(Der Nervenarzt)雜志的創立,因為這個雜志是新的現象學人類學的主陣地。
正如雅斯貝爾斯的情況一樣,我把對賓斯旺格思想的詳細研究保留在一個獨立的專題性章節中。在目前這一節里,重要的事情是闡明賓斯旺格在現象學精神病理學中的地位。這里的決定性改變是,賓斯旺格打破了雅斯貝爾斯現象學的狹窄邊界。雅斯貝爾斯認為現象學就是要去描述作為精神病患者特征的孤立主觀現象,而把這些主觀現象之間的關系交由另兩種不同的進路去研究:狄爾泰式的理解和科學解釋(在這種解釋中,可理解性發生了中斷)。對賓斯旺格來說,禁止現象學超出孤立現象的范圍是不合理的,而且現象的孤立實際上是人為因素的結果。為什么現象學不應該去描述現象體驗的連續要素之間的關系呢?獲得這種理解的方法是通過對主觀“生活史”的研究。但是,人們同樣沒有理由去精確地區分可理解的東西與只能因果解釋的東西。因此,賓斯旺格敢于去抨擊在雅斯貝爾斯看來根本就不可理解的東西。這種理解的主要工具就是海德格爾所開啟的對人類此在的分析學,盡管海德格爾在哲學上的目標與人類此在本身的理解無關,更不要說精神病理體驗。但是這沒有阻止賓斯旺格發展出以海德格爾的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概念為基礎的全面的人類實存人類學。
這種新的人類學(在以下研究意義上: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中所體驗到的、正常和異常整體性中的人的研究),是現象學精神病理學的主要任務。在這種新的事業中,賓斯旺格得到了三個獨立的現象學精神病理學家的支持(相比海德格爾的概念,賓斯旺格更多地從事他自己的概念):馮·葛布薩特爾、閔可夫斯基和斯特勞斯。馮·葛布薩特爾的主要哲學啟發來自舍勒的哲學人類學。在斯特勞斯那里,新的方向源于他對巴甫洛夫把人當作反射機制的概念(笛卡爾的二元論就已經為這種錯誤概念提供了準備)的抗拒;因此,斯特勞斯的主要目標是恢復人類的整體性,而現象學是主要的恢復手段。在類似的意義上,還應該說及現象學精神病理學在法國的先驅閔可夫斯基,盡管他對人類學、甚至海德格爾都不太感興趣。我們將會在第二部分詳細研究賓斯旺格、馮·葛布薩特爾、閔可夫斯基和斯特勞斯這四個人。
在那些很早就發現了海德格爾此在分析學的精神病理學潛力的人當中,海德堡學派中的一個成員是必須提及的,即斯道希(Alfred Storch,1888—1962)。在20多歲時,斯道希就發表了對雅斯貝爾斯傳統的現象學研究,然而,他實際上大大超越了雅斯貝爾斯。因此,斯道希寫于1923年的第一個“現象學嘗試”144回應了布勞勒(Eugen Bleuler)提出的號召:闡明現象學對于精神病學的重要性。斯道希的這篇論文,是最有理解力的研究之一,因為它研究了精神分裂患者的世界及其自我在其自身體驗中的給予方式。在胡塞爾所發展出來的正常實在意識現象學的背景中,尤其是在康拉德-馬蒂烏斯(Hedwig Conrad-Martius)早期工作的基礎上,斯道希闡釋了這些描述的成果,而他使用的方法是,說明意識及實在感在其對意識的依賴中,在精神疾病體驗中發生變異的方式。然而,他進入精神分裂世界的主要努力是以海德格爾的作為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分析學為基礎的。他也相信,近來人類學所呈現的古典思考的理解,能夠治療我們對于精神分裂世界的理解。145在這種嘗試中,斯道希沒有使用榮格的指稱框架。但是,斯道希確實同情地應用了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尤其是其先驅性的心理治療方法。